13/70合适的“输出模式”是什么?

作者: D076gege_长沙 | 来源:发表于2017-06-04 23:22 被阅读0次

             我还在寻找输出的模式。很喜欢“不输出白读书”的这句话,一语道尽目前我在读书过程中尴尬的处境。最先开始我也决定按照看书写书评这样的模式走一波。因此,对于《自控力》这本书,我每天跟着早读班听讲,晚上复习,再绞尽脑汁地写书评。可是,我看书的时候总写着我要写书评,分分钟出戏,而且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试了几次,索性放弃这种模式了,还是按照我平时看书的节奏来。我仔细想了想自己平时看书的情况,决定先写出来我是怎么看的,然后再逐步寻求适合自己的改进方法。

          一、读书的步骤

           拿本次读写群读书为例:

          首先,我将本次需要读的书都准备齐全了(或是电子书或是已购买的纸质书),我觉得这纯粹是一种仪式感。但是《正见》这本书,我则没有下单,原因是书名对我根本没有吸引力。

          然后,我大概浏览了一下目录,先挑出了比较合我胃口的三本,比如《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其中读了前两本,后一本正在翻阅。这也看出了我还是喜欢看比较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书,且在这个过程中目的性比较强。

          其中《书都不会都,你还想成功》粗读下来心中受震撼最大。《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理解性差一些,也不那么通俗。这一遍下来心里存在很多疑问,但没有选择再读。在这一遍翻阅的过程中,我会在书上做一些喜欢段落的标记和重点章节的标记,但是也仅限于对整本书的基本了解,为第二次的精读做准备。

           接下来一般是当我在将所有的书都翻阅完了之后,选择自己震撼最大或是感觉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书细细地读,学习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准备在实践中运用。

           这样,我一般不会读第三遍了,除非像红楼梦这种内容内涵都极丰富,在不同阶段体会自不同的书我会在心血来潮时多次阅读,其他书很少重复阅读。

            这样读书的模式,我觉得读书量上来了,但是效率低下,且输出极少,很多时间读书只是为了一时兴起,很难起到什么作用。

           二、选书的特点

             第一 ,我读书是在海选,所以我什么样的书都会读一读,大部头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国外的《红与黑》《世人的陨落》,畅销的《追风筝的人》《拆掉思维里的墙》,历史的《史记》《大秦帝国》等,还有网络IP等一本都没有放过。

            第二, 往往我喜欢这个作者的一本书,我会将这个作者的所有书全部看完,比如东野圭吾、比如桐华、比如莫言。

            第三, 我喜欢一个类型的书,我就会找相似的书来看,比如《大秦帝国,》比如《中国通史》。

            但是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一个问题,导致我实际过程中想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仅能想到我应该似乎可能在某本书上看到过,但我又实际想不起什么时候看过。另外读书整体系统性很差,没有形成成甲所说的“临界知识”,也没有达到《书都不会都,你还想成功》的“第二境界”。

          三、我一直以来读书所起到的作用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读的书没有用处,相反,我认为一直阅读对我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在默默拓宽着我的知识广度,在改造着我成型的世界观,在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事,在增强着我内在精神的力量。但是这种改变又极缓慢极缓慢,不经过一段时间(数以十年计)的积累,你难以查觉。但是现在工作繁忙、生活繁杂,这种读书方法因为效率低下很难维持。我想寻求更为有效的读书方法,同时不失掉读书的乐趣。如果仅仅为追求有效有用而读书,我想很难坚持下去;如果非要在有用和有趣之间选一个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四、我的目的

          我认为,有效有用和有趣不一定对立, 我希望能够做一些尝试,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且一定适用于自己。我不知道我最终寻找到的是什么,但是我想,走出了第一步就是一次积极的找寻,每一次的找寻都是一个微小的进步,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就是大大的鼓励,每一个大大的鼓励就是个大大的惊喜!


          群里有很多人写了很多读书感言和读书方法,以及目前群里推荐的书都很有趣,我一直在关注着努力着,希望有一天找到适合自己的“输入输出”“快速产出”的兴趣放大化模式。欢迎各位大神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3/70合适的“输出模式”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eb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