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颠覆性的学习方法

作者: 得一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19:49 被阅读196次
    福尔摩斯

    文/得一

    看到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到华生的时候。他马上判断出他是一个从阿富汗回国的军医。

    为什么呢?因为华生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同时还有军人气概,那他肯定是个军医。左臂动作僵硬,说明刚刚受过伤。

    那当时什么地方刚刚打完仗,有可能让一个军医受伤呢?阿富汗。

    所以,结论就出来了。

    这个故事里,福尔摩斯只用了一个片段的知识(阿富汗刚打完仗),就完成了一整套的判断。

    事实上,他并不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这场战争。

    这种广泛涉猎与分析判断的方法,属于破案式学习法。

    反思自己,我之前过分强调了专精于有繁殖能力的知识和某个领域,忽略了无繁殖能力、碎片化、片段式知识的重要性。

    实际上,这种方法有些不足。具体情况,请参考阅读:如何改变你的认知方式?

    在《知识大迁移》这本书里,我找到了验证破案式学习法的观点:

    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就是我们正在经历从考试式学习,向破案式学习的过渡。

    除了专长之外,你要尽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一些知识的皮毛。一知半解就好,不用系统,不用深入。这就是未来最好的学习方法。

    但是,我又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对,@她是尧光同学说我执着、神经比较紧绷)。

    在大量信息一搜即得的时代,我的困惑是:

    碎片化、片段式的知识到底有没有没用?

    如何权衡与专精领域的比例?

    哪些知识依然还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和记忆,存在我们的生理大脑里?

    哪些知识只需存储电脑,用的时候读取就行了?

    哪些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等等。

    对啊,就是要提问,提问能倒逼我更新知识、深入思考。


    关于有用与无用

    之前我写了2篇关于碎片化信息和知识源头的论述(谈写作|如何把碎片化信息,变成素材?    如何找到知识源头?),身边不少朋友看了后也在改变:

    1)以后我再也不看碎片化信息了;

    2)以后我只专攻一个知识领域,其他先不管了;

    等等。

    找一个领域深耕下去是可以的,但凡事得有个度(@木之教我的),不能绝对化。

    我个人的方法,是运用二八法则,来权衡专精领域和碎片化涉猎的比例:

    80%的精力用来学习高质量的知识、系统的知识;

    20%的精力用来广泛涉猎,碎片化、一知半解也无妨。

    有的朋友会想,有些碎片化的东西,对我没什么用,我看了干嘛?

    前面那个例子里,福尔摩斯当时会想到阿富汗战争这条信息,对他自己有用或者没用吗?

    无用与有用,总是相生相伴的。

    杯子

    一个杯子能被你看到、触摸到的,是有形的(有),但它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中间空的那部分(无),不是吗?

    仅仅作为装饰时,杯子的有形发挥作用更大;用来喝水时,无的那部分发挥作用更大,不是吗?

    有用造就了无用,无用成就了有用。

    这段论述不是我的独创,是我去年手抄《道德经》感悟出来的。

    明白了有用与无用的道理,权衡专精和碎片化就很便利了。


    刺猬与狐狸

    公元前七世纪时,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后来,人们把这两种形象指代两种类型的人:刺猬是专家型人才,而狐狸指的是通才型的人。

    从成人学习的角度来看,刺猬和狐狸也代表了两种方式:考试式学习和破案式学习。

    1.刺猬:考试式学习

    过去的学习,知识的门类是固定的,问题也是清晰的。比如数学里的方程式怎么解?生物里的细胞怎么分裂?历史里的事件是怎么发生的?物理学里的量子力学在讲什么?等等。

    问题都很明确,而且这些知识都已经被体系化,以文字的方式确切地写在一些著作和教材里,你只要去学就可以了。

    那个时候,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勤奋、专精、系统。学习效果由各种各样的考试来衡量,这种模式叫做考试式学习。

    但身在知识爆炸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单纯用这种学习方式,会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当下,人类的知识总量剧增,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明智的行为。

    第二个问题,是“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识,都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本身也面目不清,换句话说:知识的确定性正在丧失。

    在这个时代,单一思维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世方式。

    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种“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人。

    有时候,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越擅长,他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思维模式适合解决世界上大部分的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拥有多元的思维方法和模型。

    这时候,东张西望的狐狸,就派上用场了。

    2.狐狸:探案式学习

    刺猬只知道一件事,而狐狸知道很多。

    从央视出来的赵普,就是个典型的“狐狸”:

    赵普

    在央视,每天虽做着主持人,但赵普平时涉猎广泛,尤其对民间手艺和古玩关注较多,也没想着能通过这些爱好做什么。

    几年前,离职央视的他制作了纪录片《传人》,成立了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NGO组织,同时成为了“东家·守艺人”文化生活平台的联合创始人。

    赵普这些平时看似无用的涉猎,成了他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所以,有时当一只知道很多事的狐狸也挺好,而且一知半解就够了。

    举个例子,今天微信群里有一众人在聊《北京女子图鉴》。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

    如果你愿意当个东张西望的狐狸,运用探案式学习法,能挖出很多看似没用却又很有意思的东西。

    1)如果职场角度来挖:

    戚薇的岗位是什么?她如何快速成长的?策划是什么防卫?AE是什么?BP是什么?文案是什么?

    2)从电视剧的角度来挖:

    这个剧本有什么问题?剧情中的价值观是什么?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一部文艺有什么影响?最近的二更食堂事件是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3)从自己的角度来挖:

    剧中人物的着装怎么样?他们是怎么搭配的?有没值得我借鉴的?如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我该如何设计自己的成长规划?如果要写个影评,该怎么写?从什么角度切入?等等。

    这些看似无用的、片段的知识,我们没必要去深究,也没必要去占有。

    一个片段的知识,会成为求知路上的援兵,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作用的接应。它不是答案,但它是通向答案的钥匙。

    3.刺猬+狐狸=专家型通才

    综上2个方面,我的建议是专精一个领域,涉猎其他领域。

    学会多种角度看待世界,丰富自己的认知,手里多拿一点可以打开其他世界的钥匙。

    如果有能力,最好努力成为一个专家型通才。

    这方面的佼佼者,是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阅读:

    谈成长 | 埃隆马斯克:身价从0到200亿,我只专心做这一件事


    好了,我得去梳理反思下一个问题了:

    好为人师是不是病?病灶是什么?是方法还是心态?这个度在哪里?等等。

    死磕自己,不妥协。

    2018,我们一起学会刺猬+狐狸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颠覆性的学习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ey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