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自己到底要写些什么。
是坚持写本身得心应手的碎碎念,还是尝试写自己浅见寡识的大热门。
当我把这个困惑丢到书友群的时候,群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位陈昌的作者回复我说:“如果不是为了写出读者感兴趣的作品,那你为什么要选择公众写作,而不是写日记?”
我想了很久,陈昌应该是对的。
然后我尝试去写那些很热门但自己并不擅长的写作选题,却发现连写个开头都显得极其困难,因为那些都不是我最了解的事情,所以我没办法像平时写碎碎念那样一气呵成,一个小时写完两千字。
我的写作速度从原本的两天一篇,变成了一周一篇,而且质量都不尽如意。大段的删除,整篇的修改,到最后还是绕不过丢进垃圾桶的结局。
这种长时间的改稿,和故意让自己的文章去符合某种调性,让写作变得如此痛苦,而且效果并见得有多好。我在犹豫,我应该继续去跳出原本的舒适圈,还是回到我原本擅长的领域做比较容易的事情。
记得当时耗子是这样回复我的:“如果你觉得改变太痛苦的话,那就保持现状吧,因为痛苦不是一件好东西,它会消耗你的兴趣。”
所以我还是选择了保持原样,因为那意味着我可以继续轻松。
尝试新的写作选题很重要,但它不紧急,于是我选择写自己驾轻就熟的碎碎念。其实我比谁都清楚,如果一直这么写下去,自己会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但最起码,今天写完了,发布出去了,就可以先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过完这阵子先。
-02-
这让我想起关于读书这件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假阅读”时代。
我花了两百块买了喜马拉雅的音频,一年下来只听了30个。朋友的kindle两个月以后就被他遗忘在了某个角落里。
耗子那一年说东野圭吾的小说挺好看的,借了他一本嫌疑人x的献身,花了半年才看完三分之一。
之前在朋友圈上看到朋友购买了好几本畅销书,配上几句好像是“你读的书里藏着你走过的路”之类的话。最近看到京东满200-100,于是跑去找他拼单,结果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自己第一本书才看了十几页。
其实,我们按下购买的确定键时,确实是想要好好看完某些东西,但当我们把书籍、资料收集起来,拍照发完朋友圈后,又仿佛完成了“阅读”的所有步骤。
这就是所谓的“假阅读”,它更像是一种不经意间秀给别人看,或者欺骗自己的一时兴起的产物。
阅读本身很重要,我们需要阅读,而我们也知道阅读不是最紧要的。
于是,我们把时间留给了更多紧要的东西,比如陪女朋友,比如休息,比如工作,比如游戏。
这就是“假阅读”泛滥的原因。我们在空虚时选择购买书籍,购买后这份空虚又被其它更紧要的事情填充了。
-03-
也许那些紧急的事情你很轻松、很容易就搞定,会让你看起来很忙碌、很充实、很满足。但这种充实、这种忙碌,更像是一种逃避,你正好可以借此逃开那些让你痛苦不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说起来,这种逃避其实是一种拒绝,不是拒绝同类,是拒绝生长。生长是痛苦的,所以我曾经拒绝了它,选择了“得过且过”的生活。
学习如何写有深度的文字、做运动、读书,我明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可是,明天还可以继续原地踏步,没人会看出来不是吗?这些事很重要,但它不紧急不是吗?只要把我手头上的事情做完了,获得直接的充实感,就好了。
可是当看到一些心仪公司的招新要求上写着的“有一定设计基础”、“有文字功底者优先”的时候,当我看到一个个有深度却不好写的选题被别人写好了的时候,我才特别后悔,为什么我当初不去提升自己,为什么我当初不做那些有利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每一次妥协,我都在杀死自己一点,那种感觉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个比喻:“懈怠像猫,你即将要去做某件事时,它就来回蹭你的脚边,让你站起来的身躯再一次坐下,最后你跟它柔软地瘫坐在沙发上,发出‘好像这样也挺好的’声音。”
其实那是一种很不踏实的感觉,你知道有一天那些你混过去的事情,会在未来绊你一脚的,可是温水煮青蛙的昨天和今天,都让你舒服得不想面对现实。
可是为什么要装傻,是不是真的要等到以后机会来临时,发现自己根本不够能力去胜任时,才来后悔呢?
最后。
不要再念叨来日方长、以后再说,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今天你不做,相信你明天依然不会做。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赶,都在做紧要的事情,但千万不要因纠缠于容易做的事情,而忽略应该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