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见这书名就被吸引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种感觉,其实允许自己做自己以后,也会允许别人做他自己。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其实就会解决八九成的烦恼了。
这本《允许自己做自己》,也是《接纳自己》,还是《对生命说是》。
简简单单一个允许,其实想要做到需要抽丝剥茧找到核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成长。
就像我很早就知道巴菲特所说的内部记分卡,也时不时会想起来用以安慰自己,可是依然还没有形成习惯,一遇事就马上会启动。
所以,唯有一次次加强锻炼,哪怕有不少时候是在事后才猛然反应过来也没有关系,允许自己犯错,才能真的改正缺点。否则就是一直喂养这个缺点了(因为对抗只会助长它的顽固性。)
每本书都会强调的冥想,我在这里又找到了一个继续的理由——冥想有助于保护端粒,减缓端粒缩短的速度。
我在看的书,其实一直都是一个类型的——心理自助,自我成长。
这一本虽然内容类似,可还是有新东西的。
这是一本经过自学消化以后又输出的书,不单单算是一本指导手册,其实也是一种参考答案。
七个章节,可以先理解傻白(王宇)的转述理念,继而再通过这些章节名寻找对应的书籍进行详细拓展,逐个击破。
改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你每努力一天,都是朝着更好的自己迈出了一步。
修炼内在美好的七种能力——情绪力、性格力、原生力、自驱力、行动力、思维力以及热爱力。
关于告别焦虑傻白总结的:
切换到近思维模式要做到以下的四多、四少:
1.多描述,少评判
2.多具体,少抽象
3.多行动,少计划
4.多聚焦,少发散
当你迷茫时,你最该做的就是停下来。你要暂停这种混沌状态,把你的身心修养好,把你的时间腾出来,停掉眼前的一切,彻彻底底地来一次断舍离,扔掉一切不需要的东西,抛弃一切能力之外的欲望,早睡早起,吃好喝好,锻炼身体。
作息对了,精神好了,一切就会慢慢变好。
一个积极的认知,会让你活得轻松很多,消极的认知不仅会让你经常愤怒、沮丧,而且会让你四处树敌、步履维艰。
拿生气举例,你要问问自己:
①我在生什么气?
②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③事实又是什么?
④这件事值得让我这么生气吗?
心理学范畴下的气质通常指的是在人的认知、情感、言行活动中,当心理活动发生时,人的情绪力度大小、变化快慢以及均衡程度等呈现相对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更多地受先天生理条件的制约,而性格则更多地受社会生活等后天条件的制约,所以气质不好改变,可塑性不强,而性格则可以改变,认知、经历、环境对性格都有很强的影响。
要对自己有狠心、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坚信自己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你可以采取积极态度,重新认识自己。
把过去外界对自己的评价通通忘掉,不断地告诉自己,以前他人对你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他们并不了解你,你远比他们说得更加优秀。
遇到问题,不要上来就自我否定,而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不断告诉自己可以做到。
原生家庭是原因,而不是借口
1.父母情绪不稳定会导致一个人成年后的情绪不稳定。
2.父母的感情不和会导致一个人后天对恋爱和婚姻失去信任。
3.童年缺少夸奖和肯定会导致一个人后天缺少自信、自我价值感低。
4.童年的需求被忽略,或者生长在“高压家庭环境”下(经常被指责批评,没有表达自己需求和观点的权利),会导致一个人成年以后形成一定程度的讨好型人格。
拯救你的只有自己
既然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发生了,伤害已经形成了,与其试图改变你的父母,让他们变成你期待中的样子,倒不如想想怎么才能缓解这些伤痛,并且努力把童年时期对我们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用长期主义去冲淡过去的伤,去学习更多的知识,遇见更好的人,自己拯救自己,这才是你摆脱原生家庭伤痛最好的方法。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拆分成动机、能力和提示三个要素,用公式表示就是B=MAP ,行为(Behavior)=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提示(Prompt)。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福格行为模型。如果一件事做不成,一定是三个要素出了问题。
弱者被动接受,强者主动改变。想要拥有强者思维,就要时刻相信自己永远都有选择,抛弃决定论,在困境中多思考“我能做什么”。这才是你成为强者的必备心态。
在复盘的时候经常问自己:
问题一:这次决策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运气成分有多少?
问题二:在之前的场景里,如果换成另一种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
问题三:我学到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