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首先,精神分析产生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实践。
当1886年弗洛伊德自己开设精神诊所以后,逐渐将自己的诊疗范围从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临床精神病学,即不再治疗器质性的神经病,而主要针对癔症、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
弗洛伊德起初采用当时流行的电疗法、催眠疗法等,尤其热衷于催眠疗法,为此还两次专门到法国向这方面的专家学习。在催眠的过程中,他发现病人常常能在催眠的状态下,回忆起清醒时不能记起的生活和情感事件,这促使他思考:很可能在人的意识之后,还有一个相当有力的思想过程尚未被人们发现。
正是沿着这个猜测,弗洛伊德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同时,在研究的方法上弗洛伊德突破了前人。在催眠术的应用中,他发现并不能成功地催眠每一位病人,也不能把个别的病人催眠到所期望的深度。于是他发明了“自由联想法”,来挖掘病人潜意识的秘密。潜意识的大门就这样被弗洛伊德打开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弗洛伊德又认识到,潜意识里的内容是被压抑而沉入心理的深层的。
而当医生试图将这部分心理内容引入意识时,却往往遇到患者的坚决抵抗!
弗洛伊德发现使病人压抑和产生强烈抵抗的是另外一种心理能量或结构。它的目的是避免痛苦或道德的谴责。
压抑和抵抗是人心理产生矛盾斗争的根源,也是癔症、强迫症和各种身体转化症状的原因。
由于压抑、抵抗都是在潜意识内进行的,所以我们自身并不知晓。也正因为这样,弗洛伊德写道:全部精神分析理论,事实上是建立在对抵抗的理解基础上的。
其次,精神分析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由自我来实施,而自我的工作通常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所以精神分析强调心理防御机制都是潜意识的,是在个人不自知的情况下的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一点不能太机械的理解。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并非有一条十分分明的边界线。
根据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证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切换是非常快的,而且是稍纵即逝的。由于它们的分界又不是十分清楚。这一切就更充分反映了人脑和意识的复杂性。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最早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是最重要的成果。
可以说,精神分析就是一门关于“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正是在这一点上,精神分析与其他的心理学才有着本质的不同。当然这也是精神分析最受到反对的地方。
因此,弗洛伊德写道:“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感情、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22年度写作营第203篇1011字,累计31191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