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简约智慧的生活,要有直面自我的勇气(2)
文章三个部分:
一:直面自我才是勇敢者。
二:亲身实践生命的智慧:极少的物质需要,为最大化的精神追求留出精力。
三:以作者为榜样,每个人都可以过简约而智慧的生活,只需勇敢直面自我,物质最少化,精神追求最大化。
1
直面自我的人才是勇者。
“只有败者和逃兵才去参战,也只有这些懦夫才逃避自我前往应征”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自己,去探索自己的精神潜质。
我们看看梭罗说出这番话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的处境:
美国正处在独立革命结束后南北分裂时期,类比中国清亡皇权废除后,民国时期。
1776到1783美国在华盛顿领导下正在和英国闹独立革命。
1861到1865美国南方和北方战争闹内战。
1865到1877美国彻底废除农奴制。
梭罗接受了哈佛大学4年本科教育,文、史、哲、经济、自然科学知识丰富,在他之后的日记中甚至有大量印度佛学,中国儒家、道家经典引文。
足见梭罗的知识面极广,一方面来自哈佛教育,另一方面来自梭罗大量的阅读和自学。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终年45岁。
1833年进入哈佛大学,16岁。
1837年毕业和哥哥一起创办一所学校。20岁。
1839年和哥哥一起在康科得和梅里马科河上泛舟而游。后来写成《河上一周》,一九四九年出版。 22岁。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搬到瓦尔登湖,28岁。
1847年9月6日结束,30岁。
1848年给爱默生做过一年家务,爱默生之前也一直为梭罗在瓦尔登湖提供经济支持。
1849到1853年,做过几次旅行。
1854年七易其稿的《瓦尔登湖》出版,37岁 。
日常工作是测量土地和铅笔制作,日记稿就有二百多万字。
1862年梭罗肺炎去世,年45岁。
画像,不知是不是本人
2
梭罗说自己
幼年时期:深夜盯着星星,以图发现上帝。
青年时期:想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生活,以图直面生活的本质。
希望深切地活着,吸纳生命所有的精髓,彻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质的一切,将生命逼入死角,滤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
去瓦尔登湖:
一是在验证人们对经济的依赖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而为更有价值的精神事业赢得充裕的闲暇。
另一个原因是哥哥去世,想找一处不被打扰的地方记录下兄弟之间的感情回忆。
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证明
“简约智慧地生活”,“生命需要”可以如此简单地得到满足。
“在尘世间保全自我不是苦差,而是乐事”,因为这可以为自己赢得时间去开发精神潜质,“领会生命给予的启示”。
房子如此小,条件十分简陋,梭罗在此写文,自然测量,自己动手盖房子,种粮食
3
梭罗从直面自我开始,直面自我就是重塑自我,就是重获灵魂。
梭罗屡屡强调,每个人应该去进行生命的实践,“生活的方式丰富多样,一如从一个圆心可以引出无数半径”,人“尽可能地各异其面,各适其性……觅得自己的道路并付之行动”
梭罗自认自己像居于栖木的报晓晨鸡,昂奋傲然地做自我道白,冀以唤醒自己的邻人。
梭罗说“哲学教授”并不等同于“哲学智慧”,哲学智慧是要亲身实践的。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到“经济学家”不等于“经济”,真正的商人都是靠自己实践的直觉,判断投资的风向,赚钱盈利。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
想当作家就要写写写,想当好的作家更要写写写。
智慧来自简约生活,什么是简约生活?
简约生活就是:当物质基本满足时,其它全部精力都应该投入精神潜质开发,要勇于直面自我,直到重获灵魂。
对比反差依然可以发现:梭罗的思想跨过160年,还是很激进。
1847年,中国正在“太平天国”内乱的清朝,汉族还是比满族人低一等的民族,儒释道也进入僵化被动时期。
1847年,美国还分南北而治,黑人还是奴隶制,《圣经》也是只有教会和神父才拥有解释权的集权制。
1847年,30岁的梭罗结束瓦尔登湖两年两个月的人生试验,提出“直面自我,过简约智慧的生活,当基本物质生活满足后,尽全力探索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重获灵魂”
心月斋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