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技的进步,4G网络、智能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蓬勃发展,银行尤其是银行的物理网点进入我们生活的频率越来越少。仔细回忆下,近几年除了密码重置、开卡以及春节换新钞票,有很长时间没有去银行柜面办理过个人业务了。转账、购买理财产品使用手机银行,生活中各种支付需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为首选。此外,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最近被炒的火热,代表着金融发展新的方向,那么银行会不会有一天彻底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这本叫做《消失的银行》的书谈的就是这件事情。当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结合书中的内容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技术的变革
正所谓时势造英豪。随着科技的进步,每一次大型技术的变革都会将一批新生的公司推上潮头,也会有一些曾经的霸主黯然落幕。书中举了几个国外的例子。智能机时代的开启导致苹果的兴起和诺基亚的衰落;智能手机和高速移动网络的普及,造就了亚马逊、优步、Skype等互联网公司,而实体书店、传统出租车司机、传统电信商市场被打的“一败涂地”。拿我们日常生活来说,有了当当和京东,我们已经几乎不去新华书店了。因为同样品质的图书,种类更多,折扣更大,而且送货到家,节约时间。同样的,微信之于短信,淘宝之于百货商场,网络盒子之于有线电视…,随着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进度,我们生活中一个有一个生活场景被颠覆,那么银行呢?
二、银行能否被取代?
书中从日常银行业务、贷款、储蓄和投资、支付、国际汇款、资金管理等方面,描绘了现在初创公司以更人性化的操作,更灵活的策略,更低廉的价格或者更高的效率对传统银行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随着我国金融政策的逐渐开放,银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你能够想象蚂蚁金服的估值已经和号称“宇宙第一大行”的工行市值相差无几吗?而蚂蚁金服这样的民营企业,成立不过短短4年的时间,即使算上前身支付宝也不过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可以说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全面的动了银行的“奶酪”。其中,最大的一块奶酪就是“活期储蓄存款”。本来银行可以按照忽略不计的成本去吸纳活期存款,但余额宝们(实际上是货币基金)将大家的活期存款汇集起来作为同业存款再存到银行中(规模大,议价能力强),银行的成本无形中提高了10倍,存贷款利息差的收益也大幅度下降。贷款方面,蚂蚁金服的“借呗”等产品成功抢占了大块的消费贷市场。P2P贷款、现金贷等的兴起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切实解决了一批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人员的贷款问题。理财方面,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同时向净值类产品进行转化。可想而知对居民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一部分理财产品会追求绝对安全性,重新回流到银行作为定期存款,另一部分理财可能会选择产品更加丰富的基金公司等。支付方面,银行更是遭遇了“滑铁卢”,现在出门可以不带现金和银行卡,但一定要带手机,哪怕是卖煎饼果子的小摊位也会挂出微信和支付宝移动支付方式供选择。可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银行已经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
三、如何去应对这个局面?
书中提到的方法概况来说就是四个字“另起炉灶”。每家银行在现体系外重新成立一家独立的,被命名为“贝塔银行”的新型银行。这种银行只针对高端客户进行服务,它具有一切初创企业的优点和特点,如开放、高效、科技程度高等。
“贝塔银行”成立的步骤包括:找到一个具有启发意义和吸引力的目标;组织应围绕客户而非产品;任命专业管理者;聘请“三维人才”;营造尝试和学习的文化氛围;为决策设立原则、组织小巧、多元背景的团队;围绕现代工作实践进行设计;为灵活性设计科技和数据;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
当然,在我看来“贝塔银行”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对某些方面小的尝试。但欣慰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银行正在逐渐改变自己。手机银行界面越来越友好,产品越来越丰富、信用卡的优惠活动越来越多,智能机具的大量配备以及对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大力投入,都使会传统银行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对为于用户来说,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四、银行会消失吗?
银行会消失吗?我的答案是“不会”。
1、在我国商业银行不单单是一家企业那么简单,它是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作为一家企业的同时,它还在事实上承担了很多金融监管的职能。拿反“洗钱”来说吧,商业银行要配备大量的专业人员做反“洗钱”工作,而银监会要做的就是检查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就好了。
2、现在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在零售业务方面对银行发起冲击,对公业务由于它的特殊性,民营企业还无法对银行发起有效的冲击。
3、银行有充沛的资金和人才储备,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进行科技研发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最近使用一家银行手机银行就是通过面部识别功能实现手机银行的大额转款。相信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银行所应用,
不过,银行虽然不会消失,但银行大量的物理网点和工作人员会迅速的“消失”。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银行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为你办理业务,而为你办理业务的只是一台计算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