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孩子主动去洗澡,只是因为懒惰没有换上凉拖。
爸爸:“换上凉拖去”
儿子:“为啥?”
第一次爸爸说:“凉鞋湿水会开胶”
接着儿子说道:“为啥?”
这时爸爸发怒,嘴里开始说脏话。
结果儿子跑出了卫生间。
爸爸:“不洗澡别睡觉。”
儿子:“为啥?”
爸爸:“为啥?看你厉害还是我厉害!”
结局:儿子没洗澡。
分析:儿子说的为啥,只是源于发问,而不是挑衅。但到了成年人这儿,他们就会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已经告诉你了,你还问,你这是故意的。认知一旦形成,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因而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因为没有读懂对方的意思而不欢而散,最终的教育结果也没有达成。这样的教育,只能是无效的教育,时间久了,孩子也渐渐明白了,从你那儿得不到我想要的,你也无法理解我想要的。久而久之,也会养成慢慢反抗的习惯。
假设:爸爸面对儿子的提问,不是不耐烦,而是一遍遍解释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游戏,比赛,火眼金睛)让他主动去找凉鞋。最终会让孩子乐意去洗澡,并且在洗澡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儿子交流一天的新发现,新收获。这样既能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不听话,是孩子的毛病个错误。殊不知,我们才是那个做错事的人。我们错在没有时间听孩子讲的话;错在没有考虑孩子的能力和水平;错在我们总觉得他应该像你一样懂事,不烦人,不粘人;错在我们是大人,我们的话你就得听的大人主义思想作祟。
再思考:每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长或家庭;每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个熊家长。愿每一个家长静下心来,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静等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