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的爱情课》这本书讲,要用爱情的语言来重新解读这个世界。
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教授,教了那么多年的课,自己的人生经验也很丰富,又是一个特别爱旅行,到处跑的人,爱看电影,读书,读的都是那个大部头的经典,突然在B站做了博主,然后经常卷入到一些是非漩涡中去。
比方梁老师说可以适当啃老,可以适当躺平,然后包括一个观点说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单身的黄金时代,好多人骂,不同意。
为什么说现在是单身的黄金时代?
因为现在是一个转型时期,,每个人的生存体验多元化,每个人来路都不一样,所以生活没有统一的东西说,像我们以前,定为一个目标是吧,或者是一个价值,现在是因人而异。
这个时代最忌讳就是说用一个东西,把大家变成单面人,都去只同意一个东西,所以这是一个特有活力的文化现象,一种我们的社会的一种话语伦理,又平等又多样。
爱情还要学吗?
最好的状态,看对眼也不多想是吧,那这个是很好的,现在绝大部分人没这个运气,因为我们这个脑子都换过了。
一个好的爱情状态,就是很自然的,南美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获诺贝尔奖的作家,他说一个人第一眼没爱上一个人,那一辈子就不会再爱上了。
自然,就像植物一样谈恋爱,而不是说是像一个计算机在谈恋爱,所以这是最好的状态。
中国人现在太需要一个复杂性了,因为农业社会太单一了,以前简单,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把你就两个人不认识,就凑到一起了。
今天我们没有什么文艺复兴,也没有现代的套系。那人的内心充满混乱。现在,最怕有个年轻人说,我一点不乱也不焦虑,那你就没成长。
今天这个时代,就是让你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打开里边,然后像哈姆雷特一样,所以深深地陷入哈姆雷特困境。
今天很多人就是,一路走着,像个蒲公英飞絮哗地,但是整合不了。现在年轻人内心深处全是战场。东也不好,西也不好,左也不好,右也不好。所以这个恋爱就很难了,因为恋爱的最基本要点,它不是脑子,它是心,是整体生命投出去。
但这个生命本身就是碎裂的,就是一个碎片化的,所以他就没办法全心全意,因为爱情如果没有百分之百,那就不叫爱情了。
所以很重要就是,当我们在讨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这也无法达成共识。你去问每个人,他都有一套逻辑,有人说我应该选大房子对吧,有人说我没有一见钟情爱上他,但是我适合嫁给他。
一本书《面纱》,毛姆写的,里面那个女主角凯蒂,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到了该嫁人的时候,没有办法了。
有一个科学家,一直来请她跳舞,跳了十几次,她才坐下来问他,那你究竟叫什么名字呢?这显然不是一见钟情,可是觉得愿意嫁给他,为什么?就是在不浪漫的状态下,认为这个人是最合适的选择。
为什么说选择单身,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一个方法?
90后是最不适合谈恋爱的一代!为什么呢,因为太忙了,要应对的事情太多。就是你从传统到现代,然后又要去做自己,一个人在世界上,实际上三件事儿。
一个是要找到自己,最喜欢干的那件事,这个是个很长的过程的。所以我们想,就说今天的这个90后,实际上很多人,95后这类的,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世界,但生活里边,因为是空前打开的时代,不光是物质,还有文明、艺术、文化方方面面。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这个时代,有把握的,唯一有点把握的生活,是有点小完美的,就是单身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建构起来,有点艺术,有点旅行,有点读书,有点工作。
90后的上一代是精神上、文化上的农业社会的最后一代人,90后这一代从文化上是现代社会的第一代人,所以这时候他还没有准备,很多东西都是尝试性的,所以他没有那种定见。
比如说其中有一点就没有原型,西方社会它有很多女性原型,乔治·桑是、 香奈儿、杜拉斯什么的,我们因为农业社会出来,没那个原型。
但人就可以走得很深,他就有痛苦,他没有这种文化逻辑来支撑自己,很确信地去做,所以尝试性很强,这种尝试性,起码要积累三四代人,才有一个基本稳定下来的。
因为当时,中产化城市化也完成了,全球化的面貌是完全另外一个。中国人的现代化生活,真正进入到一个很健硕的,生命可以比较充沛的,像歌德所说的,就像风调雨顺的,那个大橡树,可以长得枝繁叶茂,现在的人,很难有这个条件。
但是不管在什么时代,我们的生活长度是有限的。
爱是一种必须要有的生活方式,但爱要经历重重考验
就在这个有限的长度里面,我们还是要面对自己的问题,然后人会制造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人还得依赖人,你得信任人。然后人要彼此学习,这本书,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第一个观点,这个时代是单身生活最好的时代,婚姻它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选择,因为它是选择,但爱不是,爱是必须要有的一种生活方式。
那既然它必须要有,那我们都希望我们能在爱中成长,能觉得很幸福,能觉得是完满的,但是这就要过一重一重过关,你要接受爱的考验。
比如第一,我们敢不敢和A女比翼齐飞。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会发现很多人不愿意结婚了,或者是这个大型城市,结婚的年龄一再往后推。我们去看看,那个没有进入婚姻的人,我们会打个引号,叫“剩女”或者“剩男”,那是什么人呢?
社会学的调查发现,是A女,就条件最好的,比如ABCD,我们分一下。A女和D男特别容易单身一个人,他们会进入一个孤单的状态。那如果现在,你这里有一个A女摆在这,你敢不敢跟她比翼齐飞呢?
《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奥尔科特。奥尔科特她就终身未嫁,而且她身边的人,她的父亲和她的朋友们,比如说写《瓦尔登湖》的梭罗,这些人,梭罗也是不婚主义者,她在观察这个男性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说婚姻这件事并不能给人带来的更多,尤其对女性伤害很大,所以她不愿意结婚。
所以A女面临的不仅仅是自己怎么面对孤独,还有很多社会问题,甚至大家会认为说,你挑战了我们家庭的伦理和正常的秩序。
这个所谓的A女就是ABCD里面最高端的,就是专业性,独立精神都很好。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些复杂问题了,首先你看那个日本的谷崎润一郎写的《细雪》里边那个老四小妹,那她就属于那种我行我素,特别有现代精神的。
但是我们说在一个社会在发生转变的时候,首先一点,就是A女肯定是有让人很难受的地方,你像这个19世纪,像乔治·桑,又穿男人衣服,又戴男人帽子,又抽烟,然后又骑马,就是因为在男权社会里边,这些独立女性,她就有一种对抗性,就故意地这个要体现出我给你平权,然后我就照着男人是吧。男人能做的事情,我也都能做。乔治·桑说,如果可以,我愿意站着小便。
男性在既有的这个生活的习惯里面,他就看这种女性,就觉得一点都爱不起来。
但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是不是也意味着,这会对A女的要求太高了。就是你什么都要好,男性可能说,我如果事业很独立,精神很独立,那别的说,我这个做家务不行,然后我充满攻击性,大家认为说这很富有男子气概,海明威对吧?这种人大家对他没有要求,从来没有人会跟海明威说你回去给孩子换个尿布,你应该在家里面操持家务,把地板吸尘弄得很干净。
女性有时候容易完美主义。一些很优秀的女孩子,她们就不想跟男人谈恋爱了,就觉得不要给自己找麻烦,她总觉得这是一种有很大的反叛性的A女。
那么还有一种,是女性太优秀,男性的基本习惯,还是习惯于女性比自己弱,就有种对自己的崇拜感,他要享受服务。
这就是传统心理上,男女ABCD里面,总是一个,我们以往叫攀附性婚姻,女性总是往上攀一级,然后这样形成一个男女搭配,所以历史都是这样的。
A男B女,然后B男C女,然后C男D女,都是这个结构。那么剩下的A女,然后D男,他们是见不了面的,因为那个D男坐在山头上,就在那个什么A女绝对不去的地方,生活没有交集。
女性是非常欢迎城市化的,她在城市里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她自己完全可以独立,支撑自己的生活,不管买房子干什么是吧,所以这时候她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相互之间又有姐妹情谊。
她就好像结婚,按理说应该结婚是比自己现在生活更好,但是看过太多的,别说结婚了,就是本来好好的女孩子过着,就是因为谈了个恋爱,那个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如何克服爱的肌无力?
爱需要义无反顾地投入。有一本叫《单身社会》,这里面就讲到像这种状况留下来的A女,其实要面对的就是孤独,孤独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有一部电影叫《迷失东京》里说,在天黑以后,往热闹地方躲,跟着别人努力快活,可惜心里头有定时的闹钟,提醒你有多寂寞。
这句话在现代社会太有共鸣了,你去问每一个人,哪怕是恋爱中的人,你就坐在我身边,可为什么我还是觉得那么孤单。越是智者越孤独。越是优秀越孤独。
他越清醒地意识到,人的脆弱,然后人的孤单,他才开始知道感情的重要,但是在这么孤独的状况下,你说要他全副身心地投入去爱,这的确非常地考验。
比如我们面临的第二个大的问题,就是关于爱无能,我们能不能克服爱情中的肌无力。
杜拉斯《琴声如诉》里讲茶杯里的风波。现在很多恋情,都是茶杯里的风波,不像福尔斯写《法国中尉的女人》,《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大海,你看那个萨拉站在大海边,大海在西方文化里面象征自由、爱情、忧伤。爱情其实包含着痛苦和忧伤的,不是说到处都是鲜花盛开,那谁都很容易就跑进去了。
爱情是一种生命之门的打开,就如爬山,是充满了难度的,一关一关的要过。
今天的很多人就说,他根本就没有面对爱情的深切性,是遇到一点难,不行了,所以晃来晃去就是一个小透明,在一个茶杯里面,所以他这种无力感就特别强。
现在多元移动陌生人社会,有新的难度,因为你要释放出比传统社会多得多的能量,你才能有爱情。
今天好多人不是谈恋爱,是谈婚姻,因为想的都是条件,这个人的存量,他的地位,他的财富,荣耀不荣耀,所以他这么一想,脑子里就是个计算器开动,就是问题模式,所以它就没有那种纯情模式,没有那种真正的心打开百分之百的的状态。
可是好难,就是要求一个人就是不顾一切,义无反顾地投入,其实对人要求很高。你看张爱玲,笔下所有的人都很犹豫,都精明和算计,《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面那个佟振保多典型,有了红玫瑰 ,就惦记白玫瑰,有了白玫瑰又想要红玫瑰,《围城》也在讲这个,就是永远是求不得的那个,得不到的在骚动,得到了又不珍惜。
因为爱情哲学不一样,我们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个得很重要。我们谈个恋爱是注重得。
一定要结果,就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实际上恋爱本身它有一个现代特性,就是我爱,我呈现,我就不负自己。爱错不要紧,现在社会一次就把恋爱谈对了,一次就把婚结对了,那真是太少了。
所以这时候就是你,最大有把握的,是自己真不真,只有今天这个爱情的基础出发点,就是我是真心诚意,然后我百分之百投入出去,但是我自己不能决定,这个爱到底能不能走下去或者怎么样,就是我此刻,我是这样的一种愿望,那我就这样做。失败了,爱情最后终断了,我也对得起自己。
但是如果说,你一开始就算计,打折的,就是那种半心半意的,你整个人生就是一个打折品,然后这时候你最对不起的是自己,就是你自己对自己,是有愧的。
有时候生活就这样的,恋爱有时候也是这样的,就是你要深深地感谢你的前任,你后面才领悟到这个。
只要你内心真投入,然后这个世界也面对你也真,你能体会到真实。那个家伙不是你的菜,你跟他过了一段,但是知道了,那也是真。然后你自己另外再去打开新的生活,也是很真实。
就怕不真实,就怕这种把一切东西,都给它变成了一个市场化的,那就坏事了。就是说你就不会有爱情了,说到底你这辈子在这个世界上,你永远是单身的,哪怕你结了婚,哪怕你有孩子有什么,因为你始终是一个人,没有真正地投入。
就是人是平面的,你的内心就没有层次。所以你这个人,是永远不可能跟人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我们,是本质意义上的那种爱情关系。
其实爱情是一种美,爱情是一种自由的东西。市场排斥了爱情,直指婚姻,就造成了今天很多人好像是结了婚了,好像也是爱情,实际上不是,他一开始谈的时候,谈的就是婚姻。
所以根本没有体验到,这一路上的风景,没有体验到内心的感受,它就是一个目标,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
托宾写《布鲁克林》里面艾丽丝那个姑娘,跟托尼谈恋爱,托尼是个管子工,你看艾丽丝到了纽约以后,她就拼命地学会计课程,然后后来跟托尼认识,但是你看她那次跟他约会,托尼说他很喜欢道奇队的那个篮球队,结婚以后要生育很多孩子,做那个球队的球迷。
艾丽丝一听,心里就难过,这意思好像是我跟你结婚我就是,就是为了给你生孩子,为了给你生一群球迷是吧,对方对她有一种很大的压力,所以下次再约会的时候,托尼还没到,她就一下子想看看这个托尼来了以后,看不见她是什么样子。
艾丽丝就跑到那个二楼,看得见下面,但托尼看不见。她一会看见托尼来了,看不到她,脸上就有一种紧张,而且惴惴不安,然后有一种仓惶,有一点忧伤。
艾丽丝就那个瞬间,她一下子意识到,就是托尼跟她相处,心里边还是爱她,就是担心。她忽然觉得是因为自己没给他这么一份心里的这种确定性安全,所以她后来就那一瞬间轰地冲下去,跑到他面前,一下子就决定要结婚,要在一起。很多男孩子,其实是长得很慢的,就很晚熟。
这个跟《傲慢与偏见》里边有些道理是一致的。其实真正爱情是不知不觉的,你就没法回头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有目的,就像人民公园里面的相亲角,那么对不上,那么就完事是吧。
但是真正的爱情,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面写,她在问那个达西,说你什么时候为什么会爱上我,达西就回答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情景,在哪一刻,然后不知不觉爱上了你,等我发觉的时候,已经走了一半路了。
就现在人为什么走不下去,行动力差,就那一半路没有的,一开始就是程序化的,就是我,然后就朝着这个爱情的程序,就是然后各种条件,然后用那些东西,就像那个雄孔雀的尾巴一样的,把自己的那些什么学历、收入,哗地一展开,一个大尾巴出来了,然后对方看看,不错。
然而心里想着千万不要转过来,后面有一个很难看的屁股。所以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说,要就是一定要打开自己真实的,最自然的,最本性的东西,然后相处的时候,爱情不是说一开始,就从明确的爱情开始,就是一种相互之间的真心相处,一点儿一点儿靠近,忽然发现是爱上了,那个时候就没有行动力不行的问题了,那就是不能回头了。
从一见钟情到相爱,好的爱情需要理解彼此的价值。
有没有一见钟情?
所谓的有的一见钟情,是你有非常好的内心深处的打动。但是社会心理学早就研究过,就男生爱上一个女生的话,是百分之六七十是不准的,他都是喜欢颜值,不是那个爱的层级。女生爱男生相反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准确率,因为她的这种识别率比男生要高得多。女生天然在爱上比较有天赋。
男生一见钟情了,有时候实际上是喜欢,不是真正的那个爱,就会出现这个层级不够。爱是有层级有难度的,是生命之间的一种打开,一种看见。
那从一见钟情,再到非常深刻的爱,它要经历什么过程?
各种不同的相遇,和不同的人在一起,然后跟社会的关系也不一样,你像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一眼看上安娜,角度大概35度,安娜正在火车上要下来,蒸汽大机械,出现这么一个非常美润的女性,气质又高雅,衬托性非常强。真正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
遇到的鸡毛蒜皮,在他们身上都发生了。一个一见钟情,它要通过后面的这个生命生活来验证的。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实际上就是说,我觉得它不在于什么,因为这个社会是个大世界,然后两个人能不能构成一个跟这个大世界之间,有强大的这种自足性,幸福感的小世界,这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这外部世界,可能越是这种离经叛道的爱,就越对它容忍度越低,有的越是这个时候,可能两个人的小世界,还更紧密一些。最大的问题,就是越过了最大的难关之后,一下子进入到一个两个人都比较,就是比较从容的状态的时候,然后它的差异就会呈现出来了。
这就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他们两个人克服了那么多这种禁忌,然后终于两个人在一起,然后决心对抗周围所有的压力,可当压力不存在的时候,自身的问题就全部显现。
所以这就是生命和生命,一个人他的那种生命的丰满度、完整性,一个人如何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自己,就是这种对生命的感觉,然后你作为这么一个人,两个互相之间,不是光是一个单线的感情,它有这种爱在互相对应,就能理解什么呢?一定是理解对方的价值。一个人的天赋不多,他的才智可能就是适合有这方面的,很好的一个创造性,但是他的困难重重。
所以就是你真正心爱的人,他互相知道对方,他的生命力在哪里,价值在哪里,所以这时候你是为他,你是爱他,不是因为你喜欢,你喜欢是一回事,而是你会觉得生命美好,然后你跟他在一起,你可以给他非常好的一种帮助,一种推动。
然后你跟他生命和生命之间是可以共生的,这个很重要。然后这时候,你不会浪费时间,那些油盐柴米什么乱七八糟的那些东西,你会觉得,就是你会多一些承担,因为大家都很累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没有爱情的,没有那种情感内涵的东西,你会觉得累就是累。我少累一点,越来越好,就希望对方多承担一点。
那么如果说是有爱情就不一样了,因为舍不得,就是觉得对方,我能多干一点,他能够轻松一点,那心里就感觉,我也幸福,就是爱情的幸福,从这来的。
但是舍不得这三个字,在很多人心里面,越来越没有了。就是觉得看到对方,坐下来喝杯茶,然后能喘息一会儿,那种甜甜的笑容,你觉得心里很幸福,这种才是真实的。
但是你不知道他的价值,你不知道他生命里边,他的那种美好的东西,然后你是按照自己的美好,他可以实现我的美好,那就两回事了。
但舍不得的情感,其实我们一点都不陌生。可是在爱的时候,因为对方也是一个,很具体的活生生的人,那有的时候你那种舍不得就会被消耗掉。
如何分手?
分手,舍不得,可是必须分手,他成了前任了,然后接下来,那怎么相处呢?包括有一句老话,“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前任要求来复合了,我一方面有点舍不得,一方面又很害怕,那这怎么办?
要不要接受回头的浪子?要学会反思生命。现在社会,特别需要有一种特别温暖的分手文化。
现在很多人一分手,说起前任渣男,或者是一个什么女,就觉得一塌糊涂,你当年为什么跟他走在一起?总有那种很美好的一些瞬间吧?所以人生就是这样,就说你终究是一起风风雨雨也走过很多路,所以你无论如何,我们觉得也要学会感谢前任。
一个人有胆量回头看,然后有胆量把当年的这个歉意表达出来,就是弥补,这挺重要的。
《追风筝的人》从头到尾都是在写,人要弥补要救赎,当年的那个错,他不可以一直像钉子一样钉在那儿,你要回头看,然后你要去把它改正过来,这里有成为一条好人的道路。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跟自己内心的那个魔怔在较劲儿,就这么一关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过。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以吃的,温暖的分手,也可以认真地复合。可是您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那我如果分手的时候被伤得很深,那么那个浪子回头,我要不要接受他?
为什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对女性来说比较难,这个问题,女性怎么会去接纳,尤其是在现代意识,现代意识是个平等意识。以前什么探寒窑,王宝钏在寒窑里边等了十八年,十八年都没事,然后那个浪子出去回来了,那还是个宝,金不换。
现代社会是这样的,现代社会是平等的,那凭什么我是要变成你的自我救赎的这么一个媒介?我是我,你伤害我一次,我是同等对待你,我怎么会给你,我变成你的一个重生之地,她不会这么想。
读古代经典《奥德赛》,回去其实心里面忐忐忑忑的,妻子到底怎么样。所以这个里边,在我们今天来说,爱情的破碎是太普遍了,所以到底能不能,如果发现自己太年轻,或者走过来之后才觉得,就这个一定的成熟度,他觉得两个人,因为生活里面特别宝贵的一部分,就是共同回忆,然后风雨季节走过的路,一起体尝过的各种各样的冷暖,其实这里面是有两个人的成长的。
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反而好像等你越有了一点年纪,经历得越多,甚至伤害,破碎过之后,你才更容易体会到什么是爱。
所以这里面可能有个很重要的事儿,就是岁月是一去不回头的,它给你生命中带来了什么?如果一个人越来越开放,不是说受过一次伤,我就那个贝壳就是闭合起来了,但是我在里面把这个伤口,变成一个珍珠,非常缓慢地和郑重地打开给人看,那个时候很动人。
但是文学有这个好处,它会告诉我们很多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并没有过上的,以及我们都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感情。
比如说《洛丽塔》,其实就是在讲禁忌之爱,可是太阳底下,这种事情一定有,一定发生过。
文学,它不是我们现实的伦理,其实它传达的是我们生命里边的某一种处境、某一种价值。亨伯特这个男主,已经38岁了,离了次婚,生活的淘洗里边,他才体会到那些原真价值,想起自己当年跟小仙女,才十一二岁的时候,那种童恋,真美好。
中年的男人,然后他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大事之后,然后他有一种对生命的回思。回思之后,他要重新寻找起点,它是这样的。其实这是我们今天中产阶级社会缺乏的东西,很多人就按照那个格式,哪怕不死不活,已经往下下去了,很多中年人就缺这个。
今天转变的社会,中年人一定要有个意识,一定要把自己过一个特别好的黄金中年。
因为中年的时候,你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你对生活的理解有变化,这个时候就是自己生活该停就停,该怎么样,然后该去重新把自己经历的,然后经过一番淘洗之后,找到最好的价值。
洛丽塔她美好,但是她还没长大,她前面还有那么复杂化社会化过程。所以亨伯特看到的是她这一点,但是她看到亨伯特也很有魅力。
亨伯特是要返璞归真,开始第二次人生。可是洛丽塔还没有长成,她还要自由,所以这时候,你看两个人最美的那个相遇,都是去路不一样。
亨伯特就知道世道凶险,就想控制她,那洛丽塔不知道,这是她的命。所以亨伯特的爱情,就有专制性了,要限制她,就是一切都在转变。所以这里面就是喜剧、悲剧。
所以经典文学,它从来不是告诉你对的和错的,它只告诉你这是真的。
就这件事情发生了,它还有可能一再上演,那么背后大家能够得到什么,这个不知道。所以我们常常会说,一说到爱情,就说这个有对错,你对了我错了,所以就不行是吧。然后有是非,包括就是有一些东西,是我不能接受的,就是渣男渣女,就这些词都过于地单调。
拿道德来衡量所有这些,你就体会不到,那种层次的丰富感和世界的开放性,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多样性,就那么蓬勃,那么有意思。但是如果我们一直陷在一个,很小的这个封闭的圈子里面,我们一定要分出,一个对错和高下来,其实就会离爱和幸福很远。
其实爱情本身,你不要把它想成天长地久的,就好像爱情就像一个山一样的,或者一条不息的河流,始终在那里是吧,不是这样的。虽然都是一种,很多瞬间构成的,有时候在某一个瞬间,它就彻底熄灭了。
所以爱情本身也是这样的,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它这个真的是高难度的。
有的时候看到一个20多岁的人,他遇到了一个最好的人,可是又被他自己拒绝掉了,他是怎么会让那个生活消失的,就怎么就跟幸福跟爱擦肩而过。我们最后得到的生活,可能都不是我们最好的生活,这是我们在青春里面会付出的代价。
每一个人都不简单,每个人就是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这个海就是你的潜意识,你的那个从小到大,无数的意识流,无数的那种微感觉积累下来的。有的世界,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储存的里边,就像弗洛伊德讲的小火山一样的,就像这个无数的欲望。
就像叔本华讲的,那种稀里哗啦的东西,然后你在自我形成中,你确定一个目标,按照规训,然后你要自己要走一条什么路,其实你的底色,你的潜意识,你的无意识里面是哗的那种,所以你的渴望不到一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
人生是有时候就是这一叶孤舟,实际上是起伏颠簸,你都不知道为什么颠簸,实际上你这底下那个潜意识在颠簸,所以这如冰山理论,海上只有那一点,底下是庞大主体。
一生最后你才能确定自己需要什么,真爱什么,就达到一个近乎于信仰的东西,然后像北斗星一样的在,知道往哪个方向去了。所以人在这个过程里边不甘心,就像苏格拉底讲那个,叫学生去找最大的麦穗一样的,你总是觉得这个大,后面还有更大的。
你像《包法利夫人》里,也是这样的,包法利夫人总是觉得下一个男人更好,然后就不停地在这个,所以我们在这个里面,就是叔本华讲的,小欲望变成中欲望,中欲望变成大欲望,大欲望变成超大欲望,一直是处于这种漂流状态。
所以这个人就是一个在内心的汪洋里边的乱流涌动,然后自己想驾驶着这个,想走出一个航线来,真是太不容易了。然后你还要跟另外一个人的航行,两个人要并头前进。
两个人都要当舵手,两个人要变成一条船,其实你永远不是一条船,永远是两条船,但是一条要走在一条航线上,非常难。
最好的爱情什么样?
最好的爱情是自然,是自由,是共同成长。就是一个人,首先要自然,其实他的爱是很自然的。第二点爱情本身确实不是交换,就像儿童一样,其实很真心是吧,不是说得失,其实就是这种很快乐。第三点,爱情里边我们起点不能低,不是说地位高低,不是说金钱多少,不是说房子大小,就是你要确认,我现在不是为了解决我的孤独问题单身问题而要跟他在一起。而是我就是想跟他在一起,就是想跟他在一起。
就是因为喜欢一个人,喜欢你的喜欢,热爱你的热爱,两个人在一起很自在,没有什么拘谨,脑子里想一想才能说话,对方会不会生气等等,没有没有,是在同一个精神世界里面,就是那种自由感,两个人随身都带着彼此共同的事情,这就非常好。
所以有时候吃个饭一计较,这个档次好像怎么样,送个礼物觉得是不是钱不够多,就是价格不够贵什么之类的,就这些东西一来,额外的东西就多了,就是额外的东西都是负担。
所以爱情到底能让一个人变成什么样呢?能让一个人活得更好吗?
这是很自然,生活里充满了乐趣,真的爱情是有细节的,两个人出去都有好奇心,就是有爱情的婚姻是大不一样的,有爱情的东西,它就会产生这种灵趣,互相又嘲笑又什么,但实际上很开心。如果没有爱情的话,它就真正的是一个生活了,就是油盐柴米,累就是累,那就变成那个东西了。
靠近以后突然发现原来我不是追求他,我是在追求另外一个东西,就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自己活着。这也是爱给人带来非常大的不一样。
因为爱情归根到底,其实就是爱这种生活,跟他在一起的生活,这个生活里面他的成长,他跟你又有差异,有互补性,又共同地面向生活的一个热情。
从男生角度看,我不知道女生怎么体会,男生真正爱上一个人,他应该是这样的心情,放不下。因为人生路那么长,前面那么多难关和风雨,心里就觉得,她以后会怎么样,就特别想跟她一起走,一起打一把伞,然后一起风雨同舟风雨同行,那心里就放心了。觉得舍不得,就是我就舍不得让你一个人在黑夜里面走,要陪在你身边。
可能男人其实更容易感受到孤独,然后男人在很多重要的时刻是更加脆弱的,可是往往不能理解说为什么是我,怎么我一直这么倒霉,其实就是因为你还没有够得着,配得上那个最好的状态。
但是朝那个状态走是真的要完成自己的教育的,有一些男生他是这样,他明明遇到了一个合适的人,他知道这个是爱,他跟别人都不一样了,可是他留不住,他不珍惜,他照样在外面搞这个搞那个,最后毁掉了这个爱情之后,又很懊恼。
因为好的爱情,它绝对不是一些,完全是一些可以量化,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其实它这个东西,我们说谈恋爱,这个谈很重要。其实一个好的爱情关系是特别好的对话者。然后以往的传统爱情,女生是被压制的,是跟随者,是附属于男性的价值,就是对女性是很大的一个不公平。
但反过来说,也是对男性特别大的伤害,因为他一生的这个最亲密的伴侣,不是一个对话者,所以他的精神发展,就在家族社会,等级社会里边始终是被压缩的禁锢的,是个扁平化的压扁的,所以他就没有这种在对话丰富的这种生命体验里形成自己的内在的成长和美好。
这个现实世界里面也这样,多少男性一辈子,其实失去的最大的损失就是这个无趣。
因为很多男性觉得找了个做饭的。找个服务员,找个妈,找个合伙人,但是唯独没有想过,你生命中最不确定的,最微妙的和最有美感的那个部分怎么来。
那个时候实际上是,她也在推动你,你作为一个男性来说,也是推动你是不断重新认识生命,不断地感受这个世界,因为女性她的感受密度比男性多几倍了要,她从小到大体会的东西,她给你是另外打开一片世界的。
所以这时候,就说如果真正你能倾听,然后你对生命的整体的感觉都会大大地不一样。所以很多男生一辈子都没有这种体会这种成长,所以这个时候,就对男性来说,他怎么赋予同情心,赋予理解力,哪怕一个企业家管理一个企业的时候,他怎么体会企业文化里边的,需要对这种道德品质和它的里面的这种情感的温度。
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里面,都要应该有一个情感的温度,所以没有这种很扩大的丰富的体验,其实也达不到这种人文性。
我们从各种选择说起,我们看过那么多的文学经典,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沈从文先生那句话,我走过了无数的桥,我行过那么路,喝过那么多酒,只爱过一个人,年纪相当的人,大概是这个意思。
就是一切都是要刚刚好,但是它的发生,是非常缓慢的,是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和认真地思考之后,足够开放 ,你才能够获得。很多真实的感受和经历,它都和生命有关,而不仅仅跟爱情有关。
总结一下
我们用其中的一段话来结尾:
爱情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它是起决定作用的。你和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关系到你生命真正的内质,你的温暖,你生命真正的幸福感都由这个决定。
但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得不到最好的那种生活,但是起码我们可以想象最好的生活,我们可以努力地朝那个最好的生活再走近一步。舍不得,放不下,更高级。
随笔/恒之馨(图原创·文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