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人神共奋》
作者:财深道长
写在前面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唐)王维
神州边陲,风景秀丽,天山脚下,日光融溢。
在这江之北,岭之南,风景神怡,极目无悔,美得安宁,静得温暖,一如宇宙伊始,生命初诞,万物生长,众神舒展。
在这天之足,地之脚,百万大山,无尽奇木,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欣欣向上,你纷我扰,一卷细雨尽余欢,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天山静谧,万木争春,在这千军万马中,却有这么一朵,灿烂盛开,却又雍容不凡,似乎草线灰蛇,伏延千里,又似报春鸿雁,万山丛中一点红,似乎很小很微,却又很大很盛。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时间过了就再来,花儿谢了就坠去,哪怕是那万丈深涧,恬淡自然,令人动容,生命的美好、生活的情怀,不就在这平淡娴静的花开花谢中吗?
你开,你盛,很好。
你谢,你落,亦佳。
上有神灵,我主天下。
——————————————————————————
1、九疑异宝
话说上古神州,东土华胥国虽然是盛世中心,但那文明的曙光,却是从西南边陲开始的。
彼时的东土,空有一副好土壤,好身板,却似一个有脾气的人,憋闷着,含蓄着,引而不发,跃如也。
而在西南边陲,百万大山,横无际涯,浩渺无边,虽然草木茂盛,鱼雁繁多,却是不折不扣的大荒之所、阴戾之地,概因风厉水寒,土深草盛,气候万象,朝晖夕阴,非顽强之生命,不能存活。
好在天道有常,在这荒绵不绝的大山之间,总算勾兑了几处缓峡,几泓浅涧,几块峭石,几间温暖,铺铺陈陈,延宕出几户山民,耕可糊口,猎可养家,渔可文艺,游可天涯。
这样千百年下来,慢慢开辟壮大,这千载蛮荒、万年寂寞之所,竟然就逐渐发展起有苗、有彝数族来,凄风苦雨,反而越发激荡他们野蛮生长,倔强强壮。
于是渐渐就有了人名,有了地址,有了传说,有了歌谣,有了救世的英雄,有了开荒的勇士。
于是有了三千弱水,八万大荒,有了不舟之山,归墟胜境,有了建木林,九疑山。
于是有了史上有名的九黎八十一部。
虽然在百万大山面前,这点族群,只不过是蝼蚁一伙,不值一扫。
但是,在万物众生面前,这百万大山又算什么呢,同样不值一晒啊。
大自然的哲学,就是这么的辩证而倔强也。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信息,尤其是有价值的信息,往往都是从神经末梢(小道消息)开始传来的。
是的,小道消息,对于无所事事的行吟诗人(MAI CHANG ZHE)而言,则是更加重要,这不,眼前的这位空空道长就是一位特别重视、更加特别热爱传播小道消息的一位。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传说王家郎!
———多么温暖的画风,多么和谐的场景啊。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溶溶春语。
在盛世的阳光下,华胥国西南边陲一个不起眼的偏僻小城一角,聚拢着一伙吃饱饭没事干的人们,正在听一位老人眉飞色舞的说着故事。
这菜场地处小城西南角,背靠巍峨的大阴山,前面蜿蜒无名河,河边几株垂柳青翠欲滴,另有几块巨大的树桩似乎在证明着古树的悠久历史。
老人自号空空道长,说是从年轻时就轻名利、游天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如今还在走南闯北,上下求索,以期寻找仁人志士、奇珍异宝,实现年青时就立下过的理想。
此刻,这位须发皆白、达观天命的老道正在眉飞色舞的说着:
“话说在这西南边野之际,百万大山之间,有一座风景优美、却又特别奇异的大山,叫做九疑山。”
“这九疑山可是一座宝山啊,上有银墙金瓦、仙踪袅袅,下有清风玉露、奇珍异宝,听说每逢甲子年就会有奇宝诞生,每遇一周天更会有圣迹降临,端的是天上人间、人神共往,非凡之所在也!”
“列位看官,这九疑山虽然浑身是宝,可是不好接近呢!首先,它地处那百万大山腹地、荒蛮大凶之所,距离我中土神州不知几十万万里!常人去那里没有十年廿载想都别想;其间还要经过无烟荒野、弥天大瘴、飞石流沙、无涯泽国等诸多绝地,好不容易捱到那山脚一看,得,爷呐!还是回去吧……”
——为什么啊——好事者问之。
“哈哈,您以为到了山脚就能上山?做梦吧您!”
“在这九疑山的下面,还有一大妙处,那就是在山脚环绕处襟山带湖的一抹河水,这就是大名鼎鼎、鸟惊鱼愁的弱水河了,据说无论狂风暴雨还是地啸山崩,这弱水河始终静谧如初、古水无澜。因为太清,晴天朗日,水平如镜,鸟雀不敢飞过,害怕分不清水上水下,掉进水里淹死;又因为太静,纤尘不浮,毫毛不托,再轻的树叶一落到水面,也会自动沉没,甚至于一般游鱼也没处托浮,淹死无数,从此再也不敢进入弱水。”
“诗云:巍巍九疑,一衣弱水,鸿毛不浮,纤罗不飞。”
听了空空道长的解说,周围的人们无不惊讶得张开了大口,象被钓上了钩的鱼。
——那这九疑山究竟有多大呢——又一好事者问。
“从山脚到山顶蜿蜒一万八千里,绕山脚一圈更是曲折达十万八千里之巨啊!”
——哇!那这百万大山又有多大呢,装得下九疑山吗,不会是吹牛吧——好事者又问,周围的人们都哄笑起来。
空空道长倒是毫不为怪,依旧有条不紊的说到:
“谚云:百万大山半九疑,九疑山峦神不识——依我看,这九疑山远远抵不上半个百万大山,真正的百万大山,实在是浩渺无边,人神难测啊。”
“不过,就算你万幸过了弱水,还是得回来呢。”
——为什么呢,不能上山吗——好事者问,群众的智商是没有下限的。
“问得好!”
空空道长很享受这样的现场互动,滔滔不绝的说下来:
“过了弱水,才能看到真正的九疑,但到这时,你将面临着此生最最无奈的选择,因为这上山的路有九条,条条蜿蜒一万八千里,又条条相似,不是神仙,谁也不知道走哪条道才是正道,万一走错了,轻则精疲力竭、空手而返,重则山崩地陷、虎貔裹腹,怎一个冤字了得也!”
——道长,这么危险的所在,你难道去过吗,不然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呢,不会是吹牛的吧——
“哈、哈、哈……”
听书的人们都开心的喧闹起来,兴奋得象个二百多斤的胖子——毕竟,听书说戏,不就是为了这轻松一刻嘛。
“老夫行走江湖近百年,什么怪事没见过?从来都是以诚待人,有一说一,从不骗人!”
那你难道真的去过?——旁听者趁热打铁。
“老夫……”
“师——傅——!天色已晚,今天该收摊了!”
一声清脆欲滴的童音在老道身后响起,一个打着呵欠的漂亮小姑娘从身后走过来,看上去不过七八岁,红红的嘴唇,圆圆的脸蛋,那没有梳上发髻的几根秀发不时撩过她亮闪闪的大眼睛,真真是让人爱煞。
大家这才注意到,原来老道还有一个小跟班,看她那头发梳得这么顺溜,这是小姑娘自己梳的还是老道的手艺呢?
这可爱的小姑娘竟然是老道的徒弟?看这年龄也不象。
(待续……)
https://www.jianshu.com/p/73bd819064f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