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李安导演的几部老电影:《饮食男女》、《喜宴》和《推手》。
三部电影的演员们有重复,尤其是作为电影里的主要灵魂人物的“爸爸”,都是由郎雄主演。角色层次丰富,很有味道。
归亚蕾也在《饮食男女》和《推手》两部电影里分别饰演了性格气质迥然不同的两位年长女性角色。不愧是老戏骨,演什么像什么。
几部电影都有些年头了。但是现在看起来一点没有隔膜陌生。
也许,这类生活情感类型的电影,由于讲述的是周而复始发生在这个凡俗世界上的故事,虽然一眼看去不一定特别“出彩”,但是却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人性永恒。
男女之爱也罢,父母之爱也罢,亲子之爱也罢。因为有爱,因为不同的爱之间诉求不同,就有纠结,就有期待,就有失望,就有很多意外和戏剧性结果发生。
李安真是位很有耐性的艺术家。他用耐心、细心、真心和匠心“烹制”了一部部电影。
说“烹制”,是在这些电影里,很多情感“对决”戏都是在吃各种团圆饭的大餐桌上。
电影里的诸多爱意体现也是由各式煎、炒、煮、炖的“厨艺表演”担纲。
我爱你、疼惜你,我就会用心思花精力做各种或家常或精致的美食美味给你吃。
在电影《饮食男女》里,不善言辞的老爷子就是通过厨艺把对女儿们的父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味觉”对一个大厨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同理,你是我最要好的老朋友,你就相当于我的“味觉”了。
老朋友突然去世,老爷子(也是《饮食男女》里)怅然若失,反复喃喃自语:“我的味觉没了”。让人动容。
《喜宴》里,那对感情甚好的同性爱人(赵文瑄饰演男主角“儿子”),在日常生活里的和谐细节也是很多体现在厨房里。一位善烹调做菜做饭,一位洗碗收拾打下手。
为了瞒住父母,请来假结婚的女友 (“玮玮”),首先要做的,也是临时假装下厨房做菜。
《喜宴》里,当矛盾冲突达到顶点时,最精彩的一幕“戏 ”,也是在家中餐厅里上演。
吃饭时,三位年纪轻的绕着餐桌用英文大声吵架。两位老的不知所云只能埋头吃饭。老爷子拿筷子的手气得抖个不停,饭后就小中风到医院里去了。
事后发现老爷子也是略懂英文的,所以也识破了自家儿子的隐情。
可怜的是,为了维护“家”的完整和面子,为了家族香火后继有人,还是认为自己逼婚儿子没有错,认为儿媳(虽然是假的)意外有喜还是做父母催婚的成果。
所以,电影到了最后,也是李安的风格:笑中有泪,有伤感也有温馨,有失望也有慰藉。
玮玮出于母性愿意生下孩子,儿子和男友的关系也从濒于破裂到修复重圆。老两口也默然接受了儿子的现状和选择。
李安的这几部老电影,好就好在他体现出的生活真实性和电影基调底色上的宽容包容性。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里的凡夫俗子,这样的烟火人生是离不开厨房与餐桌的,所以很多故事自然而然也发生在那里。
那些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和艰难选择,任是谁也躲不开逃不过的。那就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观察它们、剖解它们,还自己和生活一个真实。
这也是李安老电影的吸引力所在。
(罗溪写于2019年3月3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