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差异中成长

作者: 风定荷华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23:13 被阅读89次
    在差异中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说过一句话:“我们因相似而在一起,却因为差异而成长。”这句话是关于夫妻关系的论述,而我却在其中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同样也有这样的差异存在。

    萨提亚还说:“除非共同点被人们彼此欣赏,否则差异很难被成功的处理。人们的共同点很少但却是基础的,是可预测并且总是存在着的。尽管不总是那么明显被人看到。”

    这两段话其实主要阐述的是针对很多女人和先生的关系中差异性的困惑。从我的角度来看,却有些映射到最近和儿子关系的方面,这方面引起的困扰,源于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无法接受他和同龄孩子存在的差异性。

    今天送儿子去培训学校补习数学和物理。补习老师是经朋友介绍的。初次见面,两位老师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个严肃,一个和蔼,形象和谈吐上的两相对照让人一下子记住了他们。课后,两位老师细致地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了点评和非常到位的分析,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却是他们用长期积累的教育理念给我上的一堂生动的成长课。

    这个话题源自我的一个观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不仅自控力、学习力强,而且成绩好,而自己的孩子却和这些孩子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数学老师用和缓的语气跟我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一颗树的成长过程中尚有藤蔓缠绕,何况孩子的成长更有盘根错节的认知差异。

    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一颗大树如果没有藤蔓的缠绕,就会失去一种风韵,连画家也不会多看它一眼。从这个意义上说,藤蔓需要大树,大树也需要藤蔓”。孩子因有了成长中差异,才形成了各具个性的特色,世界尚且不完美,何况孩子。他们是一颗正在成长的不完美的树,但正因为不完美才能把自己的根尝试着伸向深深的土壤,只要在不同的时期竭力生长,那么差异性的成长就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物理老师抚了抚眼睛认真地跟我说: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都是被一种常规塑造定型的,而一切常规塑造大多都是限制人性的平庸塑造,这些主观的教育理念,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却无法让孩子另辟蹊径走上一条精彩的通道,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一代,让孩子顺应自然的成长才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两位老师的话在脑中久久盘踞,挥之不去。记得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谈到过这样的观点,就是要让我们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善待差异。

    听了老师跟我分析的让孩子在差异中成长的观点,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领悟。从前我总觉得孩子在成长中,成绩总是差强人意,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专注力不够,执行力不强,这都是我用成人化的管理理念去教育孩子,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样的观点放之四海皆准,固执地的意味只要大家认同的都是对的,孩子应该听我的。

    如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以为是的错误认知让自己在看待问题时,总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没有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和看待问题,导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原来仍同孩子的成长有其差异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会尊重差异,欣赏差异,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开启了重新看待成长差异的一道门,同时也看到了成长差异带来的孩子可塑性的前景。太阳朝生夕落,只要珍惜每一寸时光的开谢,珍惜一棵树每一次生长的欢喜,有习习和风的持久吹佛,有大地宽广的涵容,纵使在寒冬的季节,也能开出不一样的美来。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差异中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tw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