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杂谈
郑人报宋卫——《春秋左传-隐公五年》读

郑人报宋卫——《春秋左传-隐公五年》读

作者: 空山喜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00:13 被阅读2次

《春秋左传》早期,郑国是处于绝对主角地位的,后人更熟悉的大国们还不怎么起眼:齐国,在隐公三年的时候提到了于郑国盟;晋国,曲沃庄伯和翼侯还在内斗;秦国和楚国还没有提到过。而当时是强国的国家也抢不了郑国的地位:宋国,换新君不久,新君地位还不稳,有来自宋穆公之子——公子冯的威胁;卫国,州吁才乱了;鲁国,隐公“矢鱼于棠”,没有看出有多大的作为。只有郑国,轻松平定了内乱,又成功降低了成周的威望,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上一年,郑竟然败给了宋卫等国联军。

庄公领导下的郑国什么会败,这个值得细细推敲,这里不是重点,重点是之后庄公的做法,作为当时的强国,被人“欺负”这口气怎么能够咽下去呢,报复是必然的,所以就在这年郑人开始了他们的报复行为,首先是“侵卫牧”,然后是“伐宋,入其郛”。

报复卫国的时候,《左传》用了“侵”字,这是《左传》第一次用这个字,在庄公二十年解释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侵”与“伐”的区别在于有没有“钟鼓”,用“侵”字显得庄公攻击卫名义并不是很正当。郑报复卫的原因是卫攻打了郑,可是主导攻郑的州吁已经被杀了。郑庄公这样做不仅仅有得理不饶人的意味,还体现了其格局不够。昔日周武王伐纣而不是伐商,商为一国,纣为一人,伐其国君而不及国民,殷民无随纣同亡之难而从武王,所以武王伐纣事半功倍。郑庄公则不然,虽一人之怨而及其国人……

报复宋国的时候,郑国则是抓住了机会——“宋人取邾田”,邾人告,郑以王师会邾人以伐宋,其联军气势逼人,直入宋之郛。宋人与鲁有盟,所以“告”鲁而希望鲁有所帮助,鲁却因“未及国”怒而止。“郛”,外城之意,“入其郛”却又“未及国”,看起来似乎有矛盾,但是说明了郑人组织的联军并没有真正威胁到宋,郑是以王师伐宋的,鲁国以盟国而救宋国“社稷之难”是出于道义的,可是现在宋国并没有那样的危难,鲁国出兵则是主动与王师战,战而无名反而取周之怨,非鲁之愿也。

郑人报复了,那么又轮到宋卫报复了,所谓冤冤相报,自然会问何时了。

首先还是卫国,卫国才经历了州吁之乱,所以“以燕师伐郑”,效果虽然不好,“燕师”却为后人被打出了个攻其不备的典型战役来,就意义来说还是挺大的。然后宋人也不是好惹的,“伐郑,围长葛”,后来更是取了长葛。郑和宋卫的关系以及各自处理国内外关系的方法非常有意思……

相关文章

  • 郑人报宋卫——《春秋左传-隐公五年》读

    《春秋左传》早期,郑国是处于绝对主角地位的,后人更熟悉的大国们还不怎么起眼:齐国,在隐公三年的时候提到了于郑国盟;...

  • 隐公八年

    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四年,卫人随宋伐郑,攻陷其东门;五年,郑入侵卫国牧城,以报东门之役;卫人又以燕师伐郑;郑又以...

  • 周杰伦,东风破

    鲁隐公四年春夏之交,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一 缸中水已满,木柴我劈了一冬的...

  • 郑庄公戒饬守臣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隐公十一年》 秋七月,公(鲁隐公)会(会合)齐候(齐僖公)、郑伯(郑庄公)伐许(国名,在今...

  • 【左传精读06】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风险,往往才最致命

    【材料】隐公五年 公元前718年四月,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

  • 郑伯把段克了——《春秋左传-隐公元年》读

    《春秋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一个故事:郑庄公战胜了共叔段,作者总共作了三个评价:共叔段“不弟”;郑庄公“失教”;颍...

  • 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 【释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惩罚。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春秋时,卫...

  • 我的阅读我作主

    01 《春秋》隐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

  • 古文观止(1):石碏谏宠州吁

    《石碏谏宠州吁》出自《左传》,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鲁隐公三年。 春秋时期,卫庄公娶齐庄公之女为妻子,是为“庄姜”,美而...

  • 【左传精读04】靠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无异饮鸩止渴

    【材料】隐公四年 公元前719年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人报宋卫——《春秋左传-隐公五年》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bd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