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想法心情随笔
文学理论本质篇第七节:想象、虚构

文学理论本质篇第七节:想象、虚构

作者: 自羽 | 来源:发表于2023-07-07 07:33 被阅读0次

缘起:我是一个想写出文学小说的人。我认为有必要学习什么是文学,否则不可能写出文学作品。如果跑步没有方向,我想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终点。学习文学理论,就能知道写作的方向,一点一点提高,写出文学小说


真实的定义

我们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可是优秀的作品读者读完会有种真实感,感叹:写的就是我。为什么虚构的小说也会有真实感呢?

首先我们得对“真”下一个定义,这是为了方便聊它。文学的真,指的是和现实对应,与现实相符,符合现实逻辑,是认知的客观描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比如卡夫卡短篇小说《法的门前》,讲述了一个乡下人求见法律的故事。法律怎么可能见得到,哪里真实了?可见如此表达仍然不准确。后来有学者,完善道:文学是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真相的作品。所谓的真相不是现象真实,而是本质(概念)真实。

本质又是什么呢?本质是事物共性,可是作品是由作者创作的,必定带有作者个人的观点,怎么可能具有共性呢?发现没这有矛盾了。于是又学者提出:社会科学是逻辑真实,(艺术真实)文学艺术是运用形象,揭露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真实。文学的真,是假定的真,艺术是逼真的幻觉,艺术的本质是创造脱离现实的虚构。比如:《西游记》存在的妖魔鬼怪根本不真实,它只是反映出某种精神,某种文化,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在阅读文学作品更多不关心事实怎么样,很多的是关心事实应当怎么样。没背景的就应该被孙悟空打死,这是应然。事情本应如此,应该是这样。与实然相反:事情实际如此,现实是这样的。

阅读文学的读者是关注,符合人们本该如此的共同的经历才会感觉是真的。把读者带到作者虚构的情景中,让读者共情,有了互动,真实感在读者感受中诞生了。

想象和虚构的关系:真实的由来

在思考关系前先问一下,想象的对象是在场的,还是不在场的?肯定是不在场的,在场就不需要想象了,既然不在场,就需要带有虚构性,才能表达出来。想象是让不在场事物在场的能力。

文学就是靠想象支撑的,想象可以带给读者没有的体验,文学就是要做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比如:《河的三条岸》

在创作作品时作者会想象,在阅读作品时,读者会想象。可以这么说作家创作的想象,终于作品(想象结果作品形成);读者阅读的想象,源于作品(想象开始读者出现)。

上一章谈到情感,开头就说了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动机,不难发现作者的想象源于情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人,是有欲望的,想要表达,为了表达自己情感,我们才会想象故事情节,细致刻画人物性格。

读者的想象从哪里来呢?

先看一张图片: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你能看见三个张嘴图标和一个三角,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假定你没见过“张嘴图标”,只见过三角形,你能看见什么呢?你只能看见三角形。因为你见过三角形,会在脑海留下三角形的概念,所以你认识它(床喻)。在现实中,它不是真正的三角形,是残缺的,如同小说中的虚构,并非真实。文学真实感的由来是因为文学写出的是概念、精神、情感、孤独等等人类共有的本质。作者的作品不是单个人的情感,而是一种广泛的概念。不是单个三角形,是大家都认识的三角形概念,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

有学者提出,认知过程不是被动反映,认知是主动意向象的过程。看事物是带有认知性的:在人群中扫一眼,就能发现帅哥美女,而那些感觉不出众的人,你甚至可能察觉不到他的存在。如果脑海中没有张嘴图标的概念,你可能根本发现不了。看的东西都是自己想看到东西,比如:第一节提到的电影例子,认知靠想象使看的对象得以显示。诺贝尔奖的获得,就是去发现没有被发现的概念。

还有学者提出:想象在认知过程中突破补全缺少的短线,形成本该如此的三角形,感受到自由(指的是对于事物理解获得了某种自由),不受任何事物限制的舒服,想象力让人产生自由感。自由让人感到美,带有审美愉悦。人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美。

我认为想象需要幻想的能力,想象就是突。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有时要放弃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念,放弃从小到大养成的知识修养,甚至是自己的道德观念。如此写作才能写出真正伟大的作品。否则作家就是永远束缚在自己的观念之内。

想象的定义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感性直观的一种影像。

柏拉图,关于认识过程四个阶段:想象→信念(概念)→理智(细致加工)→理念(任何理念)。这么说太抽象了,柏拉图用床喻来说明这个东西:是这样的,木匠是怎么造床的呢?想象一个床,在脑海里有床的概念细致加工,才做出现实中的床。(不在场,到在场)

亚里斯多德,认为理智和知识,都是相对正确的。想象不一定正确的,但可能是错误的。

康德把想象力分为两种:再生想象力和创造想象力

再生的想象力,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没区别。创造的想象力,指的是把感觉经验进行综合整理,连接知性与感性,感性是摸到的现实生活,从而建构人对生活想象关系。比如:《黄金时代》我完后绝对不成为陈清杨那样的人。又或者你看了一篇文学小说会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就是我,典型的代表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曾经美国有场凶杀案,开枪杀死一个人,犯人还没走,被警察抓住,他拿出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说:“我就是作品当中的主人公。”美国总统里根被杀,据说警察也在犯人包里发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想象是通过综合认知、人生阅历、接触的人用表象加以创作。想象是基于现实,进行回忆和联想,需要经验,是发生过的事。基于现实生活才能回忆、联想,所以具有意识形态性。什么是意识形态,会在下一章文学与世界具体讲述

想知道更多有关文学知识,点个关注吧!

学习内容:

《看不见的文学,如何理论》作者杨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课程全集 第一季 (32讲)( 2019年秋)-哔哩哔哩】

【文学理论课程全集 第二季(28讲)(逐步更新)-哔哩哔哩】

相关文章

  • 佛教——宇宙实相学纲宗06

    第一篇 综述篇 第二章 佛教本质概说 第七节 佛教本质内涵 上述六节课内容对佛教是否是宗教、哲学、科...

  • 想象&虚构

    呆板木讷,眼里却装满了星辰大海。我是一个很低俗的人,做着低俗的事情,过着低俗的人生。有一天,我发现,越过道德的底线...

  • 【复盘】如何从0到1写一篇虚构故事

    经常写非虚构的写实故事,总有素材枯竭之时,这时就需要发挥想象力,写出一篇虚构故事来。 写实故事以生活为基石,而虚构...

  • 虚构的想象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一) 1.关于驯化动物的这一部分,真是字字惊悚,原来我们智人作恶多端,导致地球上无数物种的灭...

  • 试论冰心散文中的非虚构性叙事—以《南归》为例

    总述: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学是一种虚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虚构的。我曾...

  • 作文15:真实与虚构

    提要:虚构即想象。想象的作用。真实是本分,虚构是才华,想象也是一种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翱翔。 一、写...

  • 2022-07-12

    非虚构的意思,大概是没有或不能虚构。那么,一部非虚构写作,怎么会有强大的想象呢?想象真不是虚构写作的专利? 其实非...

  • 失格系列——短篇连载故事(序言)

    失格意为失去本质,这个新系列将通过一个个短篇故事来阐述许多失去了本质的事物。所有事物都依靠作者想象,全系列纯属虚构...

  • 非虚构与虚构的理论

    非虚构是真实,虚构是基于真实攫取 一段继想象再创造的艺术,非虚构 是在地上行走的真实,虚构是在想象的 空间飞行,非...

  • 虚构与想象(1)

    1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被一些虚构的事物统治着,同时又被其解放,甚至于其中获得拯救。前者成为甜蜜的负担,后者恰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理论本质篇第七节:想象、虚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br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