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说话的艺术会聊天,会说话,你就成功一半好好说话
打招呼“在吗?不回复就拉黑。”都9102年了,到底是谁不懂礼貌?

打招呼“在吗?不回复就拉黑。”都9102年了,到底是谁不懂礼貌?

作者: 杨小米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11:38 被阅读52次

    为什么我日常总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没其他原因,就是接触的人多,大概率上,碰到的事情也多。

    这不,我就被有一面之缘的人删除好友了。

    有一天上午11点多,他给我微信留言:“你好!杨小姐,在吗?”一般情况,微信公众号11点发文,这会儿多半忙着回复留言呢。

    晚上,我9点发了一个朋友圈,10点收到了他的微信,对我进行了指责:“学你们知识文化有什么用?连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都不懂。”

    我看到对方有很强的情绪,第一时间选择了道歉,安抚一下。但发现已经被删除好友,顿时松了一口气,要不然真不知道如何和他谈合作。

    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真得很容易产生误会,就拿微信回复留言来说,我不止有一个微信,每个都近5000人,我尽量做到睡觉前检查一遍。但有时候,真得太忙了,就顾不上了。

    对于身边的人,我都强调,如果微信没有回你,一定要多发两次,有急事,一定要打电话。

    现在,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交流也会在微信里进行,对于这方面,我遇到问题也在不断总结。

    在行动变现训练营第5课,关于职场沟通,第一小节,我就重点说了这件事:“微信里沟通,不建议做这5件事。”这部分的逐字稿,我们就写了近4000字,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让沟通更高效,微信礼仪一定要学习。

    课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为什么不建议发“在吗?”

    看到别人给我发“在吗?”,我很有压力,不知道对方找我什么事情,引起对未知的恐惧。还有,没有谁会时刻盯着手机,大家不太可能同一时间在线。

    这位删除我好友的人,我认为他也不懂尊重和礼貌。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在吗?”之后,以有事说事的心态,简单地说清楚你想说的事情。如果第一次联系,还要加上自我介绍。

    这样,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来选择如何回复你,让对方舒服。

    2.为什么不建议发语音?

    如果听这段语音有10秒,我这10秒只能专属在这里,不能做别的事情。如果是文字,3秒就读完了。虽然只有几秒时间,信息量大的时候,真得很消耗。如果真需要长时间沟通,那么来一个电话吧。

    同事苗苗,平常接触的用户特别多,咨询她问题的人,有的发一连串,十几条语音,她又要带上耳机听,工作的环境不适合听语音。

    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会和她讲,可以客气地告诉用户你的难处,不方便听语音,问对方发文字可以吗?

    如果你想发语音,要征求对方的建议,比如你在路上,不方便发文字。还有,有些读者咨询我问题,我要回答的内容很多,会给对方解释,我语音。读者都特别理解我,他们会继续文字。

    有一种情况例外,和熟悉的家人、朋友,语音更能拉近感情,这个就可以灵活处理,我们能听出对方的语气、态度和心情。

    我和好友苏末经常电话1个多小时,天一,有时候遇到什么事,想要和我叨叨几句,会提前问我:米姐,方便语音5分钟吗?

    3.为什么不建议只发截图?

    同事苗苗刚来公司时,有一个用户问题,她解决不了,需要我的帮助。她就把自己和用户的对话截屏了几张图,直接发我了。

    正确的做法,她描述概括这件事情给我,她最清楚事情,发给我截图,我需要重新理清楚这个关系。没有文字补充说明,容易找不到图上重点,理解速度慢。

    还有,公司群里,我不建议随便发各种截图,不确定和自己相关,截图可能就不看了。

    曾有一个读者,她和朋友吵架了,不知道怎么办?给我发了十几张他们对话的截图,我搞明白他们到底怎么回事,花了我半个小时,后来,我就学会了拒绝。

    4.为什么不建议频繁发短句?

    如果跟别人讲一件事,最好把事写清楚,一次性发给对方,而不是3-4字一行,发1条信息过去。阅读1条微信和阅读10条微信的压力是不一样的。

    为了让对方更清楚、完整地接收你的信息,建议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可以这么发:

    (1)结论先行:我要说的这个事情是什么;

    (2)写明经过:简单具体描述事情本身,并分段;

    (3)补充说明:询问接收人是否有其他意见。

    描述事情本身时注意,要分段,千万不要文字堆一起发出去。如果是几件事一起说,记得用1234标记清楚,或者用符号区分。

    天一,平常和我说一件事情,基本上先说什么事,中间介绍详细情况,最后,来一句:米姐,你觉得可以吗?没有问题的话,我只需要回复“可以“就行了。

    4.为什么不建议动不动就打语音或视频电话?

    如果你和对方不熟悉,不建议动不动就打语音或视频电话,尤其视频电话,对方可能穿着睡衣呢。

    天一曾经有一个相亲对象,在她工作时间,毫无征兆地打语音电话。天一直接挂断了。我们不清楚,对方是否在忙,这样可能会打断他的工作思路。

    总结下来,微信环境下有这5件事,建议不要做

    第一点:不建议发语音;
    第二点,不建议只发截图;
    第三点,不建议频繁发短句;
    第四点,不建议发“在吗?;
    第五点,不建议动不动就打语音或视频电话。

    此外,在微信沟通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不要发微笑的表情,现在的意思是:“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不说话”,等同于“呵呵”;还有直接就微信让你把XX微信号发过来,也不说什么事;潜水党秒抢红包…..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反感的行为,可以在留言里写出来交流。

    以上我分享的,我认为是常识,微信已经诞生几年了,对于我们不再是新事物,很多人显然没有掌握这个常识,这会让沟通效率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删除我好友的这位朋友,如果他想做商务的话,这样的行为会让他举步维艰。在他的印象中,我是一个很没有礼貌的人,这样的感觉并不会让他觉得快乐,可能很糟糕。

    我也是不断学习,最早我也发“在吗?”,后来看到大量文章写微信社交礼仪,我就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我想一些人,就因为具备很多常识,并逐渐成为本能,做事情才那么容易的。

    常识,背后代表着职业化。刘润老师曾说:“让别人与你打交道的时候,感觉非常舒服,这就是职业化。” “教养的本质,就是对外的分寸感和对内的克制力。”

    互联网变化太快,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这一点,需要我们尽快补上这一课,让沟通变得更高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招呼“在吗?不回复就拉黑。”都9102年了,到底是谁不懂礼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gh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