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PMbook
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自述之《零售的哲学》书摘

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自述之《零售的哲学》书摘

作者: 白洋_Terry | 来源:发表于2015-08-09 21:24 被阅读377次

零售企业经营理念

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有助于优化工作模式——如果在平日的工作中坚持重复“假设-执行-验证”的过程,那么在不远的未来必将有所斩获。

面对现代消费型社会,不能仅仅借助经济学来分析,也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以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对自己有利,但是,一旦没有了竞争对手,事业往往会止步不前。以零售行业为例,如果一家店铺的周围没有任何同业竞争者,那么顾客可能只是由于受到交通上的限制,无奈地进店消费,久而久之,店铺经营者将变得得过且过,产生麻痹懈怠的情绪,失去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变革创新的动力。

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更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最后,一旦决定开拓某项事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如果一项事业谁都表示赞同,势必会陷入全面的竞争状态,最后通常以失败或平庸收尾。

凡事若只注重眼前,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在获得信息后,进一步研究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及时应对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让企业保持稳步的成长。反之,一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将被越拉越大,即使事后亡羊补牢也很难迅速让经营返回正轨。

开拓新事业时,关键要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能力,起步之初,并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无法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让顾客形成冲动性消费的契机数不胜数,例如令人瞠目结舌的低价、突出产品新奇感或打造热门话题等等,但倘若这一切没有建立在“品质”这一重要根基上,则必将失去顾客“二次消费”的机会,让顾客对产品的兴趣消失殆尽。

如果经营方法被历史经验所束缚,那么企业将停留在过去,无法得到成长。无论企业属于哪个业态或业种,只有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建立假设、采取对策,才有机会得以存续。

在和其他企业携手共进之时,需要注意不能成为关系过于亲密的伙伴,而应该在信赖对方的基础上随时保持紧张感。

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是现在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作为卖方,决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的动向或时代的大趋势打乱步伐。只需像进入公司前一样,单纯地站在顾客角度思考就行了。当然也没有必要形成专家般的思维方式,因为常年积累的经验有时反而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不是“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

陷入低谷的企业具有的两个明显特征:a.沉迷于过往一帆风顺的成功经验,永远都不愿做出改变;b.一味想要出奇制胜,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经营理应“朝令夕改”。

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空间上,我们都应该主动积极地贴近顾客,从“等待型经营”转变为“进攻型经营”。

个人成长建议

实现机遇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关键在于问题意识和思维力。其中,问题意识指能经常主动研究现行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处于最优的状态。而思维力代表了深层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做任何事都不会半途而废,总是坚持以这样的性格全身心地投入,竭尽全力地度过每一天。即使是被外界定论为“不可能”的事,也能不畏艰难、勇敢地发起挑战。

另一方面,当事业发展受阻时,怨天尤人是最轻松便捷的方法,但是轻松的背后即是停滞不前。只有正视自身的弱点,努力做出改善,并不断地向新目标发起挑战,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进,得到稳步的成长。

做不了基础工作的人也无力发起革新。

在工作中,自我钻研、主动发动新的挑战非常重要。因为机会稍纵即逝,当它出现在眼前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不能轻易放过。

人一旦有了成功的经历,马上会认定“这是关键点”“这么做才能成功”等,沉浸于过去的经验中自我满足。这种惯性思维千万不可取。

对自身工作始终保持“问题意识”,建立“脑海中的鱼钩”,在面对众多信息时迅速捕捉到有效信息。

灵感的获取方法:在众人面前演讲。

便利店经营理念

提供便利是最终目标;

采用密集型选址战略;

采取减少采购量的“小额配送”;

必须掌控每种产品的销售动向,建立假设并以真实的数据验证,从而提高订货的精准度,贯彻“单品管理”;

单品管理......只有 反复实行上文提到的“ 假设 → 执行 → 验证” 过程, 才有办法提高备货的精确度。“假设” 并不是凭空想象, 而是以销售数据为出发点, 结合第二天 的天气、气温、街市的活动等前瞻性 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思考, 提前预判顾客的消费心理, 并以此为 基础订货。

采购订货是店铺的特权,只有让最清楚消费者动向的一线员工决定采购怎样的产品、采购多少数量,并实行自主订货,然后有责任心地销售自己所订购的产品,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门店和员工自身都要根据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改变。

管理层的经营思路不仅应及时与总部员工分享,也要保证每个加盟店的店长和店员都能快速正确地理解。

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熟悉当地人的饮食偏好就能“称霸世界”。

7-Eleven所引导的便利店领域创新

1973年,与美国南方公司达成协议,引入7-Eleven品牌,开创日本便利店历史;

1975年,实行24小时营业;

1976年,对供应商采取集约化管理,开创共同配送;

1978年8月,开始使用7-Eleven终端机订货;

1982年10月, 7- Eleven 便利店成为日本第一 家引进POS系统的公司;

1982年11月,开始使用EOB(Electronic Ordering Book)电子订货簿订货;

1985年5月,引进计算机图标信息分析系统;

1987年10月和1988年3月,推出电费代收和煤气费代收服务;

1988年11月,导入米饭20度温度管理体制;

1989年11月,推出预付卡服务;

1994年10月,开始在店内使用敞开式冷藏柜;

1995年6月,推出虚拟购物费用代收服务(如邮购、电话购物、网络购物等);

1996年3月,导入气象信息系统;

1997年11月,基于卫星通信导入第五代店铺综合信息系统;

1997年12月,导入节电设备;

1998年10月,推出订阅杂志服务;

2000年7月,推出电子商务服务;

2000年8月,推出了“Seven Meal”送餐业务。

2001年5月,成立零售行业第一家银行,将ATM引入便利店;

2001年8月,推出不含任何防腐剂人工色素的独创快餐品牌;

2002年5月,开始使用既可冷藏又可加热的立柜;

2002年11月,推出运用了多功能复印机的票务服务;

2004年5月,开始推行无障碍门店;

2004年11月,导入光纤通信技术。开始在店内安装附带数码照片打印功能的多功能复印机。

2007年4月,发行自创的预付式电子钱包“nanaco”;

2010年2月,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出门店打印“住民票复印件”和“印鉴登记证明”服务。

2011年5月,针对日本严重老龄化情况,推出“轻松送”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客户。

近年来提倡“网络和实体店融合”,也就是中国火热的O2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自述之《零售的哲学》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hi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