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这东西,总是夹杂着主观的东西,传递着观点和情绪,影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当事人却以为自己不过是在实话实说。
今天翻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看到第一要素,分辨评论和观察,不禁感慨很多的人际交流语言是无效沟通。
评论总是冲在观察的客观之前,下面的例子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对话:
评论1:你总是迟到。
观察1:你今天下午四点的会,迟到了15分钟。
评论2:你的逻辑思维很差。
观察2:你的项目分析需要更具体到时间节点和任务分配。
评论3: 她完不成这个任务。
观察3: 她说很难在明天下午五点之前完成这个任务。
评论4: 如果你继续马马虎虎,你会失去这个工作。
观察4: 如果你继续继续马马虎虎,我担心你会失去这个工作。
评论5: 她工作效率低。
观察5: 她这周只完成了计划的三分之一,没能满足小组的标准。
这些评论的话语,一方面会让他人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会传递错误的信息,都会影响沟通的目的和质量。
评论只是为说而说,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已,对事情的改变没有帮助,因为不够具体。
观察则是出于对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客观描述,具体而又目的明确。
有效的沟通能够带来改变,推动进展,例如使他人对事态的认知更加清晰了,因为传递了自己的具体建议或者需求,或者使他人看到了自身具体的不足和风险,促使进一步的思考和改变。
所以,谈事的时候,以观察为主,具体而客观,才能达到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