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每天写1000字读书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作者: 秦宇楼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09:33 被阅读4678次

    我是从《六项精进》这本书认识稻盛和夫的。虽然因为民族情节,我对日本人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但我每次读起稻盛先生的著作时,总能从他那文字味道的涟漪中感受到他那种超然于人类种族外的格局与天使般的善意。那种笃静与超脱,总能把纷繁的戾气扶向平和,让潜意识里真诚自然流放,在时间与空间的折叠处同频共鸣。这种超越意识形态的感染力,让我不经易间能放下成见,回归到人性的本我,去体验宇宙终极力量的迸发,和享受天地间那种最原始的能量。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种佛学的修为,并非每一位企业家均可参透。

    经营是管理的哲学。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与人文环境中找到与人最契合性的经营规律。好在中国经济正好伴随我的成长而迭代,这也能让我以第一见证人的角度,有机会去理解经营与经营理念不同的境界。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工作中从推动国企转制时接触到企业管理的第一个概念,当时对这些作坊式或行政管理式的企业转变观念的难度到如今都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就对管理的难度心生敬畏。

    后来通过学习,才明白了管理学是从西方舶来的经营理念。溯本清源还是泰勒的“任务管理法”,这个成功的管理模型结合了福特和泰勒两方面的经验,一是福特把他的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以环节为单位组装成了系统化的流水线,一是泰勒在每个生产环节中把工人的操作行为规范为标准动作。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破了我国大锅饭缺少激励机制的局。

    泰勒和福特的这种把人变成机器的一部分,让机器运行系统的惯性与节奏强制去管理人、控制人和提升工作效率方法,也为现代科学管理揭开了帷幕,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社会的有效供给不足,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规模化、节约化生产,并大幅解放了生产力。

    泰勒管理学启动了科学管理的先河。但这种管理模式并没有考虑的人性的易变,在流水线的工厂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智力公司,泰勒的“任务管理法”在这里受到了挑战。

    得益于改革释放的活力,我国告别了物质匮乏时代,在短短三十多年,基本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入信息化时代,不同的产业技术特点,企业对人力的需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曾经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那些逻辑性、推理性较强的岗位被计算机的“算法”替代,那些重复性、简单性的机械动作,也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可靠的机器手淘汰。

    同时,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产品供给的功能性需求,而是对产品提出了体验、情感、个性等更复杂的极致化要求,这些都是智力的创新模式,泰勒的“任务管理法”不仅不能提高这些智力工作者的效率,更多的可能是走向了反面。

    这时,人在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对传统管理产生了强烈冲击。注重人性的力量,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题为“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的文章中指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

    不管是“任务管理”还是“目标管理”,归根到底都是基于企业目标一种激励手段,但当企业创造的价值超越管理者的绝对需求后,激励的边际效益将递减,从优秀到卓越,企业家精神的着力点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德鲁克又提出了“信仰要经历绝望”这个概念,他认为要从社会、信仰和人性的视角来看待组织和管理。左手管理,注重组织的有效性,右手信仰,强调组织的正确使命,两者平衡的组织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福祉。企业绝不能仅仅是利润最大化的工具。最近二十年来,社会企业在全球的兴起,似乎也应验了德鲁克的思想。

    信仰管理,一种西方的管理科学,最终又回到了东方的人文哲学,人类的终极自我实现并没有国界。稻盛和夫就是这样一个践行者,他用他整个人生阐释了这个道理,并矢志不移地坚持着这种信仰。

    初读稻盛和夫的管理方面书籍,会让我们陷入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他那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安身立命的哲学不仅很难让人理解,还会给人一种玄学的味道。

    稻盛和夫深谙中国儒家之道,是一个佛禅的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大智者,一生秉承“六波罗密”,即”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及般若“而修行,他认为修炼灵魂、崇尚美德就是企业最好的经营哲学,他认为,所谓企业经营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来自于人们内存力量的唤醒的挖掘。

    所以,如果自我修为上没有出世的格局,就不可能证悟到他书里面蕴藏的深层哲学,稻盛和夫正是用他的一生不断自我觉察和修正自己,验证了企业就是一个修行的道场。

    他27岁赤手空拳创业,40年间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第二电电“,65岁退出经营一线,全心倾注”盛和塾“及”京都奖“等公益活动。2010年,在78岁高龄应日本政府请托,再次出山任破产重组的日航CEO,仅仅10个月就让这家企业扭亏为盈。而最近,日本政府又出人意料聘稻盛和夫为日本内阁特别顾问,期望稻盛和夫用他的哲学在重大国策问题上给日本政府提供指导性意见。

    这本《干法》完全契合了稻盛和夫朴实的人生理念,大道至简,他并没有论述了多么高深的道理。而是用跳出工作谈工作的态度,告诉我们工作之路完全是你的人生之路,只要抑制私心,陶冶人格,就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一、重新定义工作

    工作就是修行的道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认为,《干法》带给这个世界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毕竟,人类生活、生命的意义,都是由工作所创造的意义所支撑着。

    本来勤俭持家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劳动是苦役,完全来自于西方价值观念。《圣经》认为,正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所以上帝才罚他们做苦役来救赎原罪。

    有了圣经这个绝对真理,所以77%的美国人痛恨他们的工作。据盖洛普调查,由此导致的生产率使美国每年损失了3500亿美元。

    稻盛和夫认为: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住自己的欲望,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的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地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地提升自己的人格。

    稻盛和夫刚入职的企业是濒临破产的”松风工业“,和他同时入职的年轻人都因工作环境不好和待遇差离开了,他因为家里不愿意让他做忘恩负义的小人而被迫留了下来。正是这件事,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在苦恼过后,选择了既然不能离开,就不去发牢骚,埋头工作,然后他就投入了极度认真的工作状态。不久,他的人生第一次大成功就降临了,通过他的努力和刻苦钻研,终于成功合成了”镁橄榄石“的”U字型绝缘体“,就因为此项研发的成功,他们公司接到了松下电子公司的大量定单,也就是此款产品,让他们公司起死回生。

    稻盛先生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苦役,而是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寻找它对人生的意义,他认为工作就是磨练灵魂的过程,让心灵在修行中变的完美,自然就会拥有了做好每件事的心态,把这种心态落实在行动中,命运也会随着努力而改变。

    二、重新定义努力

    稻盛和夫认为,纵使是自己自不量力的梦想,也要在心中生根发芽,并向整个社会展现你这个目标,这个非常重要。

    目标设置的高度,就是跳起来摘桃子,永远比实际能力高上那么三四成,同时还得把这种愿景渗入到潜意识中,用激情点燃,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潜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如果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人生,都无一例外。

    什么是努力?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说做到哪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将目标一次次地向前推进,持续地,无限度地努力。

    观察一下自然界,懒惰,不努力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动物也无法生存,不努力意味着灭绝。而只有我们人类,说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说到“必须拼命工作”,好像就很特别,要想成功就得拼命工作,想要生存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自然之理。

    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一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乃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

    只要永不言弃,事态就会出现转机,稻盛先生称之为“宇宙意志的协调”。

    三、重新定义当下

    目标是将来进行时,活法是现在进行时。

    稻盛和夫不赞成企业做长远规划。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达到目标的过程太长,也就是说,设置的目标太过于远大。往往在中途就会遭遇挫折。与其中途作废,不如当初就不立。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积累的过程,由秒成时,由时成天,由天成年。

    所以当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基础,当月的努力,就是下月的起点,当年的努力,就是明年的方向。

    就这样,一瞬间、一瞬间的充实,就像登一座座小山,小小的每次跨越,就可以累积连绵的成长。“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稻盛和夫在松风工业工作时,与他年龄相仿的人,有的拿到了奖学金去美国留学,有人在尖端企业的尖端设备上进行最先进的实验,只有他一个人在衰败的企业,日复一日地在用最简陋的设备不断重复着乏味的混合原料粉末工作。但稻盛先生就是以活在当下的态度,本着今天哪怕是比昨天前进那么一点点,也要向着自己的目标狂奔,让每一天都有创新,全神贯注,全力心赴,通过一天的坚持,通过一月的坚持,一年的坚持,然后是五年,十年,他终于成就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简单的坚持,就是人生最有效的策略,当下做到极致,未来自然精彩。

    四、重新定义出色

    稻盛和夫年轻时就贯彻“完美主义”的信条,一方面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他从工作经验里形成的观念。

    京瓷创业大约20周年的时候,法国一家大企业休兰伯尔公司的董事长詹恩.里夫先生拜访稻盛和夫,休兰伯尔公司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他有着非常出色的经营经验。

    当时,里夫董事长谈到,休兰伯尔公司的信条就是尽力把工作做到最佳。

    稻盛对里夫一方面表示赞同,同时又讲了下面一段话。

    “最佳”这个词,是同别人比较,意思是比较起来最好的。这是一种相对的价值观,因此,在水平很低的群体中也存在着最佳,因此,我们京瓷的目标不是最佳,而是完美,完美同最佳不一样,它是绝对性的,不是同别人比较,而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因此,不管别人如何,世上“完美”只是唯一。

    最后,稻盛与里夫得成共识,考虑到完美主义不是更好,而是至高无上,这也是稻盛先生经营任何企业都能独领风骚的根本原因。

    五、重新定义人生

    人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要度过幸福人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业做到最大,就必须在思维方式、热情与能力方面协同努力。

    如果一个人头脑聪明,能力打了90分,但他不认真努力,热情只够30分,那么90分的能力乘以30分的努力,结果是2700分;

    另一个人的能力只够比平均值略高,只能打60分,但他格外努力,热情可打90分,那么60分的能力乘以90分的努力,结果是5400分;

    分数翻了一倍。

    这个公式里,只有能力不可控,可能会和自己的禀赋、知识结构、教育水平,家庭出身、环境条件等有关系;热情力是这三项中最由自己说了算的,能力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它和热情高度相关,持续的热情值燃烧,也是能力不断积累的过程;思维方式是否决项,虽有高下之别,但决不能有对错之差,如果你把梯子搭错了墙,永远上不了正确的房顶。

    由法制日报社推出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有600余起企业家犯罪案例,包括中国电信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武钢董事长邓崎琳;中石油原总经理廖永远;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徐翔;南航原总经理司献民;中石化原总经理王天普;一汽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一;东风汽车原总经理朱福寿等等,这些企业家都是因为有旁若无人,一意孤行的错误思维方式,最后触碰法律红线而使自己陷入了绝境。

    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方式,稻盛和夫认为有以下一些品质: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私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读完《干法》,引用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的序作为本文结尾,这些神来之笔,完全是我的感受。

    稻盛先生说,如果有人哀叹自己没有能耐,只会认真做事,那么,你应该为你这一傻劲而自豪。

    如果你爱上了你的工作,爱上你自己创造的产品,一旦出现了任何差错,你凭借直觉就能知道问题在哪,稻盛先生把它称为产品的哭泣声,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听出产品发出的“窃窃私语”,你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用心至此,难道不足以感动神灵吗?

    我曾自诩为稻盛哲学的研究者,直到拜读这本《干法》之后,我才真正感悟到稻盛先生的可敬,日本人的可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nj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