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家居住时间的增长,我逐渐认识了家族成员,其中之一就是我二大娘。
二大娘家位于我村北面,当时被村人称为“家后”的地方,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名字,可能是因为这片地处于村的后面,在我们意识中,堂屋门都是朝向南,故南视为“前”,北就自然而然为“后”了。二大娘家没有院墙,也没有厨房,只有孤零零的三间堂屋,而且周围都是挺拔茂盛的桐树。我在那个年龄,还不知由二大娘想出会有二伯,何况也也没见过二伯。
我已记不起第一次见二大娘的情形,她的面部表情也记不清了。只模糊地记得她身材稍胖,个头有一米六五左右。
我至今也不知道二大娘叫什么名字,不过名字中应该有个“萍”字,因为村里人都叫她傻萍。记得有一次她站在“老肥”家门前的水坑南边,一群小孩子站在水坑北边冲着她喊傻萍,傻萍……她手里不知从那捡到的半块砖头。我当然不能跟着别人喊,但又羞于站在她那边,又害怕她手中的砖头——怕她用砖扔我,我选择站在一个离孩子和她都远的地方。她看着那群孩子,不知为何突然向我招手,示意我到她身边去,我既不敢违拗她又不敢过去,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她看我没动也没勉强……
不知谁激怒了她,见她突然把砖扔向那些朝她喊小孩子们。然而她扔砖的技术实在不怎么样,这么近的距离居然把砖扔到了水坑里,那群孩子的表情瞬间由惊悚转为大笑,继而又齐刷刷地高声喊傻萍,傻萍……
这时,我姑过来了,把她领走了……
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姑一个人来到我家,当时我们尚未起床。我只记得我姑边和我爸妈低声说话边抹眼泪。不一会儿,我大伯一家人也都来到我家,然后我二大娘也被叫来了。我二大娘最喜欢我姑,每次我姑来我村她都跟在我姑后面姐长姐短叫个不停,而我姑总是苦口婆心地嘱咐她要怎样怎样,她也是边听边笑边答应。
我听他们说了半天,大概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好像是我二伯快要回来了……
我姑、我二大娘还在我家吃早饭的时候,我堂兄李文已推着个自行车在我家门口等了。待吃过饭后,我二大娘急急忙忙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了。我姑对我二大娘说:“萍,你跟李文去吧那。”又嘱咐我堂兄说:“文,路上慢点,哈。还有萍,路上慢慢的哈。”我二大娘兴奋地点着头。然后他们就出发了。待他们走了十几米远时,我姑冲着她喊到:“萍,路上慢点。”我二大娘回过头来回复到:“嗯,嗯,姐,姐……”我们站在门口一直望着他俩远去,直到他们在村东头十字路口向南转弯不见。待看不见他们时,我姑就开始哭。我爸妈把我姑劝到我家,我姑坐在我家床上边流泪边说:“一想到萍走嘞,我心里都可难受你不知道……”
大概该吃午饭时分,我堂兄骑着自行车回来了,一到家我姑就拽住他问,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带着她骑到柳河,骑到地下道的时候给她说'我去那边解个手',她从洋车子上下来啦,我推着洋车子慢慢地往北走,等走远了赶紧骑上洋车子就跑,她搁那站着一直喊:'李文,李文,回来,回来哎,回来啊……我姑边听边哭,最后开始放声大哭……
二天后,也就是除夕那天,我二伯回来了,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我当时也搞不清为啥是个新二大娘,我那天只牢牢记住一条:不说傻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