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素老师讲课时,举了一个“和别人打架孩子“这样的一个例子。
那当老师去批评这个孩子的时候,这孩子,说我没有打他,我只是用牙咬了他;而那个骂这个孩子的孩子说,我没有骂他没有爸爸,我只是说他家只有两个人。那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还是对于打人和骂人的理解,真是不一样的。
并且当老师和这个打人的孩子做交流的时候,也是先去肯定他,然后再去谈及这个事情。
在老师心里你一直都是一个跟别人相处挺好的一个孩子,那你今天这样做,老师相信你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
那孩子回应说,因为他骂我没有爸爸,他嘲笑我,所以我才去打他。
被别人嘲笑一定很难过。看来你很想保护自己、保护爸爸,这很重要。先谈正向,先谈动机再谈行为。
爸爸过世多长时间了?爸爸过世这么长的时间,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真棒!那你之前有没有遇到别人嘲笑你的时候,那时候你都是怎么样去应对的?妈妈知道吗?妈妈教过你吗?那你的同学遇到这样的事情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如果说确实找不到例外的部分,老师可以适当的给一些建议,如果说下次同学再嘲笑你,你可以不打同学,而是要来告诉老师,好吗?跟孩子一起讨论,我们说如果说仅仅是我们教给他,他没有参与,那执行的可能性就会是3分,如果说他参与进来讨论,那执行的可能性就会提升到6分。
就是给对方建议也要检验对方的意愿和能力,意愿就是对方愿不愿意做,能力是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要么可以用评量,问句1~10来询问意愿是几分能力又是几分,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的意愿和能力是什么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