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大年二十九,是农历2021年的最后一天。按照老公老家这边的习俗,我们全家人一大早就要前往墓地,为11月刚去世的公公祭扫。
当天前去祭扫的人很多,一点都不亚于清明节。看到很多墓碑上的照片,竟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心里不由得特别感慨。人生在世,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什么挫折什么过不去的坎,难道还能比好好活着更重要吗?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我们发现其实什么都能解决。
然而,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身体,一旦出了状况,经常连一丁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
木心说,健康是一种麻木。当我们身体无恙时,就陷入了这种麻木,把精力集中在当前的“优先项”,比如工作、学习、玩乐。但身体其实是一位假睡的考官,平时你屡屡违规,它懒得管,最后直接告知:你已经挂科。
我们可能自己经历过,或是从朋友那里听说过这样的事,一个年纪轻轻的人,忽然被查出来得了癌症,不久就英年早逝了。这种消息一方面让我们无不让我们感觉到心痛和惋惜,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人生。
最近在《复杂世界的明白人》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深有同感。
人到了三四十岁,可能会因为一场病,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变化。比如,有人会觉得既然自己随时会死掉,不如今后少赚钱多跟家人在一起;少数人觉得既然迟早会死,得在死前多赚点钱;还有不少人在得病后遵医嘱,不熬夜,不过劳,转去个二线小城市找个轻松的地方待着了。
可能是人到中年,就忽然就多了很多对于人生,甚至是对死亡的思考。
我现在觉得,很多人并不一开定是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是当我们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时,对于亲情,事业,健康的排序可能会不同。
当我们年富力强的时候,我们想到更多的是给未来做规划,想着不顾一切往前冲,想着给家庭多一些财富积累,同时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处于盛年时期,而老人们都都还很健康,于是自然而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
当我们奋斗了一段时间,也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我们可能会不那么在乎财富和事业,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
也有少数人,可能会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可能觉得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需要多给家人留下一些积蓄,就看把生死看淡一些。
也有人可能经历过人生重大事件,觉得金钱地位财富都不重要,只有安心惬意的生活,能时时陪在亲人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当我们看待别人的人生选择时,可能会无法理解,觉得他们的做法匪夷所思。但是多年后,自己竟也成为了和他们一样的人。
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并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去选择自己认为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这样便很好了,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