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有身份的,有身份就得守本分有责任担当。当然身份也会变化,需要因变化放正自己。有身份则有取舍,有取舍则生利害、生亲疏、生好恶、生是非、生善恶。所以儒家以中庸调之,即无过无不及,即有度、有衡。
儒家是世俗的存在,从而取舍,从而推己及人。这种存在有身份,故有远近亲疏,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人性与物质世界。
佛家是觉醒的存在,认识到缘起性空,因缘不空。认识到了诸法无常,诸法无我,所谓我只是如是我,而非主宰我。认识到众生休戚连之。这种存在不执我不执法不执空。人人平等,人我无殊。摆脱了世俗身份,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故人人皆有佛性,无远近亲疏的分别。重精神世界,不为物质取舍动念。担当觉悟众生的使命。
无我相,则无差别对待众生,即无亲疏,无家人与外人区别,一律平等,不会厚己薄人。佛家是没有独立身份的,是与众生同体的。所以佛家责任即教化众生,即同体大悲。如只求自我解脱,是自了汉,是未达至境。佛是无得失心的,不取也不舍。外人看到的分别是执象而求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