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是参加了一场假的读书会

作者: 当时明月在zh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18:32 被阅读0次

    昨晚,我抽空去普陀寺庙里参加了一场读书会。

    读书会的消息,是上周四在寺庙偶遇界明法师,界明法师问了一些我近期读书的情况,然后将读书会的消息告知我。回来后,我马上在京东下了单,书第二天就送达了。

    于是此后几天,我一有空就拿出来读几页,读了几天才读到120页,心想读书会都举办了这么久了(昨晚一听,都28场了),落下这么多,肯定跟不上进度了,去之前一直忧心忡忡,到后跟旁边的师兄们一打听,说今晚读第84页,颇为惊讶,一本394页的书,分享了28次才分享到84页,都是怎么读的啊?一次才读几页?如要读完一本得猴年马月了啊?

    读书会开始后,才知道为何进度那么慢,原来,师父基本是念一段,然后解释二十分钟。当然不全是解释,而是借此引申其意义,引出例子或观点,让你更好的理解内容。

    这种读书法使我想起短期出家时在斋堂吃饭时的情形。吃饭时,都要求止语,专心吃饭。而这一切,是为了让你更专注于当下,专注于眼前的一饭一蔬,让你更好的享受食物。

    那么,好好的读书,尤其是读一本好书,认真的理解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每一个名词后面所蕴藏的意义、所要传达的思想,就是更好的享受读书的乐趣。这对于‘好读书但不求甚解”的我来说,真是一大挑战啊。

    更要命的是,读书会结束后,师父说:要赶车的去赶车,有疑问的留下来分享。都举行了28场读书会,我才第一次加入,懵懵懂懂的,啥也没听明白,什么无明,无常,空性,什么了知实相,对峙习气,什么五六七八识,疑问太多,偶还是回去百度算了……眼看师兄们都围拢过去了,偶拿着包包正想溜,被师父逮住了:“回去继续读,记得分享心得。“啊?师父明知我的佛法零基础,悟性差,还要分享,那不是难为人嘛!

    (然而师父的话毕竟是要听的,既然要分享,那就记录一下此次经历与心得,以方便如我等对佛法完全不了解、但又不拒绝善知识的有缘人,说一说我的第一次读书会心得,不,体会吧)

    普陀读书会在心灵驿站举行,每二晚7:15分开始。主持的法师是我喜欢的界明法师和安国法师。当然,今晚因国师有事,只有界明法师一人在。读书会开始之前,界明法师先教导我们调息,调心,调身,让心、身和呼吸都达到专注、完满合一,并引申出我们一呼一吸的循环之间,其实也是一场生死循环。师父说,要看到生死,也要看到相续。要看到实相,也要看到变化。

    就如书中所说:

    “他见到的生死,全都只是现象而并非实相。

    就如亿万的波浪不停地在海面起伏,大海本身是不落生死的。只要波浪明白它们自己其实是海水,它们便可同要超越生死,不再惧怕,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稳。”

    跟着界明法师诵读一遍内容,好了,咱们来个阅读理解:

    “亿万的波浪”这个波浪指的是什么?

    “大海本身是不落生死的”这个大海指的是什么?

    “只在波浪明白它们自己其实是海水”,这个“波浪”指的又是什么?

    懵了吧,反正我是最怕阅读理解的了。为什么,因为愚痴啊!

    我就等着听师父给出答案。

    师父说,前一个波浪,指烦恼、贪念、生死。

    大海是空性,不生不灭的空性。

    后一个波浪,指“缘起”。

    (说到这,师父顺便给我们分享了他在青海湖的经历以及顺口给我们念起了他去年12月在海边所写的一首诗:浪花本是海水。可是我翻遍师父朋友圈也没翻到此诗)

    好了,现在问题又来了!

    烦恼和贪念、生死好懂,什么是空性?什么是缘起?

    啊,太烧脑了,此时此刻必须请出度娘:

    度娘告诉我:空性,就是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

    太绕了是不,还是师父说得干脆明白:空性,就是非实相。

    而什么是缘起?继续请出度娘:“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即一切事物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谓之缘起。

    师父说,生是因缘聚合而成,死是因缘聚合而成。甚至你今晚跟谁吃饭,你早上出门遇见的帅哥,及你从前所遇过见过经历过以及现在、将来也会遇到会见到会经历的一切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成。(好吧,师父没说过跟谁吃饭和遇见帅哥的问题,是我瞎想的)

    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空性、在缘起中?

    惊奇不?过瘾不?深奥不?

    是不是有点点触动你的心灵?

    是不是感觉有智慧的种子在你的心田播下并且开始生根发芽?

    那么,再来一个阅读理解:

    “那是属于妙察的微笑,因妙察可以了悟一切烦恼的破灭。”

    你可能又会问:妙察又是什么鬼?

    这个我倒是可以顾名思义一下:妙察,就是很深奥玄妙的觉察喽!

    当然也这是我瞎猜的,正确解释是:

    妙察就是妙观察智,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中的“八识”的第六意识。

    何谓八识,又听不懂了吧?

    讲些你能懂的:八识中前五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此五识,也代表“色、声、香、味、触”五境。

    “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

    这里说一下好玩的大圆镜智,师父说,大圆镜智就是要像镜子一样,学会接纳,来者不拒。镜子,你对它微笑,它则还你以微笑,你对它以皱眉,以叹息,它也还你以皱眉,以叹息。镜子,包容一切,不因对事物的喜好而美化,也不因事物的丑陋而拒绝显现。在镜子前,一切事物,俱是以它的本来面目出现。

    八识中,前五识眼、耳、鼻、舌、触指引起心理活动的感官,

    第六识,就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故称之为意,

    第七识,指的是由前六识与外在物质沟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识,

    第八识,则是在前七识循环往复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习气、习惯,这些习气习惯潜藏人心灵深处,不断地不觉察地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

    看懂了没有?没看懂没关系,记住最后一识中,有个关键词,就是“习气”。

    师父说过,修行的方法就是:“了知实相,对峙习气”。

    了知实相,把你的习气改掉,改变你的惯性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变成成长式的思维模式,让你的心流动起来,不执着于某一个点。

    如此,才能有“妙察的微笑”!

    再来一个阅读理解:“当我们学会把心静定下来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对一切达到全面了解,因而将苦恼接受,化为爱心”

    下面还有一段:了解与爱心原是一体,没有了解就不可能有爱心。每个人的处境,都是他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的结晶。”

    心静定,就是澄清自己的心的过程。这一段话好懂,但是知易行难。

    其实,不要以为师父只会让我们做阅读理解。师父平易近人恢谐有趣的语言风格,结合广博多闻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使读书会变成一堂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课程。

    师父的妙语有:

    “什么是地狱?地狱就是你一直在纠结,一直在痛苦。这就是地狱。”

    “身体的痛苦:生老病死,心灵的痛苦:忧悲苦恼。身心的痛苦皆是变幻的,没有一个人会一直一直痛苦不停或一直一直欢笑不休,正因为它在变幻,所以才有疗愈的可能。”

    “只有你从痛苦里跳出来,痛苦就不属于你。——而是属于别人。”(明月:师父你太搞笑了!

    “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只有因缘条件下的对和错。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该爱的时候勇敢去爱,该恨的时候,不要去恨”。(神转折啊。)

    “一个不修行的人是最容易用情绪伤害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也就是最笨的人”。(明月就是那个最笨的人啊!!!)

    “每天醒来的时候,对自己微笑。随着你的呼吸,展开你的微笑,你会发现,心像花儿一样绽放”(试了下,果真,感觉自己笑得像花儿一样,很傻,很天真

    “一切事物都是以其消失为其归宿”。(这个听起来好玄啊)

    “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因缘,所以,必须接受。”

    “每天都在告别。所以要用生命去珍惜。”(嗯,昨天早上明月就伤害了一个爱我的人,回去后,我要好好珍惜)

    “你们爱过吗?”(啊?高大上的读书会突然说这个,师父,这不太好吧?

    “我爱了,这个世界就有了爱”(好吧。)

    “爱,就是发自内心的给予他人。

    “爱,就是承载他人的生命。同时成就自己。”(嗯!)

    “我爱你们”(嗯嗯!师父我知道了!

    ……

    当然,师父妙语连珠,除了教我们如何读书外,更希望我们能通过对佛陀证得大道时渐次达到的几重境界、通过对这个过程一步步的理解,来了悟实相、好好修行。

    对了,我们读的书,叫《佛陀传》,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故道白云》,作者一行禅师,是出生于越南、居于欧美的一位禅宗僧人。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百度说:《佛陀传》将告诉你:佛陀其实是一个真真实实、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个“神”,只因破除了无知妄念,达成了觉悟和解脱,才如此与众不同、影响深远。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总是能读到许多自己未曾经历过未曾思索过的事物,得到不同的体会,从起引起思考和借鉴。“每个人的处境,都是他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的结晶”。更何况一个伟大佛陀的得道之路。这本394页的书,在我心里,愈加厚重了。

    回来之后,我数了下,昨晚一个晚上,我们才读了五个小段,连一页书都不到,师父啊师父,读唐诗、读古文也不过如此,而且看看笔记,看看自己记下的内容,我想,我一定是参加了一个假的读书会。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一个佛法零基础的人,要听这样一个充满了种种佛教术语的课,真的要恶补佛学知识才够用。否则,一个概念,脑子里记不住,笔记也记不上,掏手机百度也来不及,不过,就如安国法师所说的:抄来干什么?记来干什么?忘了就忘了,人这辈子能记住几件事?

    是滴是滴,能记住几件事?从今开始,只捡开心快乐有益的记罢!

    (不过读书笔记偶尔还是要做做滴的)

    PS:这段时间有点忙,故短期出家班系列未能如期更新,

    大家可先回顾下之前的四篇:(点击以下链接可直接阅读原文)

    当然了,5、6、7我会尽快更新(如果有的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一定是参加了一场假的读书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qw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