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
天气 晴
我们总发现时间过得飞快,这是回头去看。
向前看时,又会觉得三年好长,好久。
最近看完《稀缺》这本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方面的稀缺,时间、金钱、人脉等等。
我们总是忙忙碌碌,越忙越焦虑。
深有感触的是,我最近就陷入了这种状态。
每周一篇的文章更新,总会拖到最后期限才动笔,应该说动脑子。
我忙给自己“一耳光”,停下来,不要再走。
是时候该静下来,捋捋自己了。
天塌不下来,人都有一死啊,有啥大事呢。
1.二分焦虑
对焦虑我们要用二分法去看待,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你好我也好,是最好。
一面,焦虑是坏事,只焦虑不找问题,不寻解决方法,只会给自己增加负面压力。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打着游戏,但完全享受不到乐趣,因为明天你得交一份计划书,但你现在完全没有思路,你在用打游戏麻痹自己,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当然,这是一种类比,我可没那么夸张。
但道理是相通的,总有一件事没完成,卡在喉咙,鱼刺卡在喉咙的感觉不知你体验过没。
有时候知道自己在焦虑,但就是没有好好梳理自己,就这么放任它累积,持续发酵,影响情绪。可能是懒,可能是不得法。
另一面,焦虑是好事,代表自知,代表前进。
拿我自己来说,焦虑什么呢?
我之前都是写的健身方面文章,才开始定的也是健身方向,但写着写着不知如何下笔了。不是说没东西写,如果太专业理论化,大众其实看不下去的,一些常识性的写来写去感觉也就那些。
其实我知道问题出在哪,在于我的目的,为什么而写作,我没有刻在我的心里,出现了动摇,懒惰。
我挺享受文字的表达,但一直是自我沉浸式状态,就像小时候写日记一样,更适合藏在枕头下。
我知道我焦虑的原因,现在静下来,好好问问自己。
有些现在是摸不清的,那好,先做好能做的事,急啥呢。
2.问心无愧
佛曰,有因必有果,一切都有迹可循。
不用仔细回想,我们时常想起从前的某个时刻,没有做一些事,然后诉说着现在的觉悟,“早知道……就好了”。
的确不用回忆,我想,你并不孤单。
那些成功人士在取得成绩后会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然后你听了后感觉没什么嘛,不就是这些“道理”,我都知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经济学角度看,事实上,人们只是在成功了以后,才去编造那些他们成功的理由,从而给人一个印象,仿佛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
而事实上,是他们成功了,他们才有意无意地去剪裁、定制他们当初的理由,去强调过去某些想法,去忽略甚至去隐瞒过去的另外一些想法。
我想说明的是,现在的我们没有所谓的成功的方法,所谓成功是偶然的。我们都知道有命运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确是存在。
很多著作都叫我们敬畏命运。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努力的人有很多,我们敢说自己不努力吗。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家庭,奔波忙碌,但社会就是告诉我们,不管怎样只有前20%甚至10%的人能成功。
我说,那又怎样。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我一直不赞成这句话,但现在我发现能正确的做到这点的人,真不多,当然也包括我。
何为正确的做到这点。
为自己而活。
行乐,不代表放纵。
努力,不代表成功。
尽人事,听天命,问心无愧是财富啊!
3.活在未来
有一句常常听到的鸡汤:要活在当下。
假如当下是个牢笼,还要活在当下吗。
事实是我们不会对现状满意的,这符合进化理论,从不可追溯的历史到现在,社会大环境进化,人也是在不断进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后三种需求尤其是自我实现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欲望从不停歇,活在当下,好好看看自己的环境,我们不会想活在当下的。
我们需要的是活在未来。
这不是我说的,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中一章节说:让思想活在未来。
现在所做的事是因,多年后形成的是果。
我们都有梦想目标,不管它现不现实,那不重要。古往今来,多少俗语名言告诉我们,水滴能石穿,铁杵能磨成针,一万小时理论等等,我们知道是有道理的不是吗。
现在,我们“看到了”多年后想要成为的样子,现在是不是应该做些“匹配”的事呢,我们也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是吗。
就像我们现在回头去看曾经的那些“后悔”,如果现在我们的思想在未来,是不是可以从现在开始“剔除”未来的那些后悔呢。
是浪费现在的时间,还是珍惜现在的时间,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活在当下,还是未来。
另外,保持运动,有个健康的身体,也是让“身体”活在未来。
因此,来找我健身吧!
(是你没想到的转折吗,笑了就好哈哈)
……
请允许我在结尾,再次划重点。
健身来找我,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