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上书声
我才不管你的死活…“囚徒困境”带你走入理性的迷宫
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图克,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个体理性的哲理,用2个犯罪嫌疑人的故事构造了一个博弈模型,即囚徒困境模型。
警方在一宗盗窃杀人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但是,他们都矢口否认自己杀了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顺手牵羊偷了点东西。警察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如果罪犯中至少一人供认罪行,就能确认罪名成立。
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分别跟他们讲清了他们的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他们两个人中有一个人认罪,则坦白者会被立即释放而另一个人将被判处8年徒刑;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若两人都拒不认罪,因警察手上缺乏有效证据,他们会被处以较轻的偷盗罪各判1年监禁。
那么,两个罪犯会怎么选择呢?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到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也不相信对方不会背叛自己。
那么,在困境中任何一名理性的囚徒都会做出如下选择:
若对方选择抵赖,自己选择背叛,会让自己获释,所有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选择背叛,自己也选择背叛,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还是选择背叛;
二人面临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均衡,就是双方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都服刑5年。这就是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
故事感悟: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能得到最优的结果,但对于整体来说却是非理性的,最终导致集体中每个人都得不到最好的结果。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先想到自己的个人利益,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最佳选择,但最终都没有得到好处,这也是“损人不利已”的贴切体现。
在现实工作中,为避免“囚徒困境”,只有坚强集体内部的良好沟通,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才能实现集体和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