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美主义的俘虏
你身边有没有一个人,“公认优秀”,默默自卑。
春节期间,跟一位很优秀的朋友聊天。他自从大学时期就是全校女生的男神,校园十大歌手,乐队主唱,拿下英国顶尖学校的研究生学位,就职于一家知名的德企。他的外型好得让人看一眼就能记得好几年。共同的朋友们总说,他是自己朋友圈子里认识的最帅的人。两年前,他帮我的忙,和我的老板一起做了一个为期一天的小项目。后来我辞职去国外读书,每次回来找老板吃饭,老板都会问起那个帅气的男生。 他每天去健身,练出一身普罗米修斯的身材。但他从不在朋友圈秀肌肉,秀的 通常是会在自己新录的歌,随便一发,就能集齐90个赞。一天晚上我睡不着,凌晨两点给一个好朋友发消息,问他最近怎么样。他竟然马上就回复了,说刚刚加完班,正在医院挂水。我愣了愣神,又看了一眼表,是夜里两点钟没错。我一阵心疼,说了句“你辛苦了。”没料到他说,“辛苦什么,大家都辛苦。”聊天的时候,我们回首过去的一年。他对我说,不是很喜欢今年的自己。希望明年可以加油,做一个更喜欢的自己。
我很诧异。这样一个优秀的令人羡慕的人会这么想。我以为每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数挫败的人,只有我一个。他解释说,做一个策划展示,讲完只会记得批评指正的意见,会自动忽略夸赞和认可。社交场合,会因为每一个沉默和无话的瞬间感到有责任暖场。很多时候,希望可以关掉手机,一个人在在车里发呆。我们很快找到了共鸣,我们承认每当实现了一个目标,那目标就在得到的一瞬间,变成了好像本来就该有的,没什么可值得高兴的了。而那些还没有实现的,却让人念念不忘。
我们探讨了许久,把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数了个遍。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人,都成为了完美主义的俘虏。完美主义,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建立在处处不满意、不完美之上的,极度追求完美、毫无瑕疵的想法”的品质。好听一点的说法,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听起来,这种完美主义的个性,会更容易成功,至少被人熟知的成功人士:乔布斯、马斯克,无数的企业家,在讲述他们成功故事的时候,都是这样强调的。于是,我们得到了鼓励,不停地寻找纰漏,寻找不足,然后把这些不足杀死在萌芽里。好像只有这样,才走在正轨上。常常,我们觉得只有“累”和“有压力”才是唯一正确的感觉。「舒适」、「安逸」这些都是充满罪恶的词汇,关联着「懒惰」和「落后」。你总觉得还有无缘无尽的路要赶,有数不完的事情要做,但有时候,又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就好像上火了,你就不停地喝水,但水一杯一杯灌下去,你还是觉得那样渴。
你是完美主义者吗?下面摘自壹心理的14条评判标准,可以让你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1. 你总是非常渴望让别人满意。
2. 你知道你的完美情结正在伤害你,但是你却认为它是你为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3. 你有拖延症。
4. 你对其他人极其不满。
5. 你要么就做大,要么就回家。
6. 你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
7. 尽管你知道后悔无益……但是你仍然会去后悔。
8. 你将每件事情都看作是在在针对自己。
9. ...当被人批评时你采取十足的防御姿态。
10. 你从未完全“实现目标”。
11. 得到“average”的成绩让你神经紧张。
12. 有时候你以别人的失败为乐,尽管它跟你完全没关系。
13. 你会偷偷怀念高中上学的时光。
14. 你常常饱受内疚和羞愧的折磨
14条里,你符合几条?我们又为什么会成为完美主义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一部分来自于物质进步和社会平等。
对,没错。这两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词,导致了人们对于“一无所有”的焦虑和“完美状态”的渴求。很多80后,90后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得到的成就不足为奇,错过的机会却尤其重要。而父母相比之下,受过他们的时代的熏陶,就显得安分守己,知足常乐。18、19世纪政治和消费生产的巨大进步尽管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但同时也为人类心理造成了难言苦痛。因为同社会体制和生产进步一起伴生的还有一种全新的理想——每个人都深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
仔细推敲,实现“任何理想”是难以达到的境界,而无法达到的境界,又让完美主义者们感到痛苦和焦急。这就是完美主义者们在大事小情上,苦痛的来源。“我们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读。”这句话来自于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他不但对这个社会问题深入调查,还给出了一个关于自尊的公式:
自尊=实际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当你的实际成就,远远地没有达到你对自己的期待,你就会感到自尊受挫,变得焦虑。而对于完美主义者们,“对自己的期待”正是一个个无法达到的“完美状态”。这种完美状态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因此,不论取得任何成就,完美主义者们仍会时时刻刻都感到紧张和乏累。完美主义也许是成功的药引子,却也是快乐和满足的毒药。于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完美主义?
(下)学会和欲望和平共处
你觉得“只有努力的状态才是对的”,这句话对吗?
一天晚上我睡不着,凌晨两点给一个好朋友发消息,问他最近怎么样。他竟然马上就回复了,说刚刚加完班,正在医院挂水。我愣了愣神,又看了一眼表,是夜里两点钟没错。我一阵心疼,说了句“你辛苦了。”没料到他说,“辛苦什么。大家都辛苦。”我顿了顿,不知道回答些什么。毫无疑问,他在试着关掉自己情绪化的一面,不想自怨自艾,只想埋头努力。是啊,像个机器人一样工作,关掉委屈,就不会觉得辛苦了。想着大家都辛苦,大家都累,这样会麻木一些,也会更努力一些。
他对我说,“只有努力的状态才是对的。” 反过来,只要没有在努力,就是在托自己的后腿。很多跟我的朋友一样努力工作的人,都标榜要「少喝鸡汤,多干实事」。因为他们体会到,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保障成功。而一句“你应该追求梦想”,一句“努力就会成功”就好像魔咒一样在人的耳边嗡嗡地念叨着,好像是在说反过来的那层含义: “如果你还没有得到你想得到的,那一定是因为你做的不够。”这个想法让人发狂,让人忍不住在夜里蹬被子、在白天抠手指。
这个关于“努力”和“梦想”的价值观像一粒种子,已经从我们读书的时候起,深深地种在了我们的价值观里。就好像是盗梦空间里,男主角放进女主角梦境最深处的那个陀螺。陀螺在潜意识里转个不停,所以无论女主角自杀多少次,醒来多少次,都还觉得自己在梦境里,连丈夫的话也不信。我们脑子里也有这样一个陀螺,每天,有一个无形的人在鞭策着它,叫着:“你做的不够!你做的不够!你做的不够!” 有这样的执念,怕是任何人都没办法在夜晚安枕而眠了。
很多拼命努力的人,只是只图个心安。那些关于实现梦想的书和电影,在我们脑子里种下了拼命工作、追求梦想的种子,却没有教会我们,怎样适可而止,怎样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身份、地位、和工作感到满足,怎样在虚度了一天的光阴之后,觉得心情舒畅。完美主义是个诅咒,诅咒你失败,诅咒你懈怠,诅咒你满足。
我的一个死党阿K就是这样。他在硅谷,拿着斯坦福全额奖学金读博士,正在全世界最优秀的虚拟现实技术项目组,等着去世界顶尖的公司做顶尖的工程师。有一天阿K对我说,他正在申请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很难申请,已经托了好几个公司内部的学长学姐去引荐他。他为此发愁得牙龈上火,好几天晚上做梦都在面试。一个月以后,他跟我说,在一个聚会上遇到了那家公司的一个管理层,聊了几句,那个人就给他发了口头offer。他立马对我说,这么容易就发offer,这个工作不会非常水吧?
我对阿K说,如果真的让你面试7轮再得到这份工作,你还会这样觉得吗?
我们一时都觉得很好笑,又举出了买菜讨价还价的例子,卖10块,讲价说8块,如果对方一口就答应,心里就会觉得有猫腻。如果对方说什么也不肯降价,付10块还会觉得值了。我们总是直觉般的相信,追求到极致就能找到完美,于是,我们好累。可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完美主义?
这个问题的答案,套用一位哲学家叔本华的话。“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至于无穷,而所获得的满足都是短暂的,份量也扣得很紧。何况这种最后的满足本身甚至也是假的,事实上这个满足了的欲望立即又让位于一个新的欲望,前者是一个已经认识到的错误,后者还是一个没有认识到的错误。” 换句话说,你永远都会有欲望,并且是无息无止的欲望,而欲望本身是生命不竭的推动力,也是能量不竭的消耗源。学会和自己的欲望和平共处,不让它内耗自己的能量,而用它推进目标。这是和欲望最巧妙的处理方法,也是一场修行。
总结起来,如果你有些完美主义,也许这没什么要感到骄傲的。也许你还没学会妥善处理“期望”和”实际情况”的关系,没能让自己的精力做到最有效的消耗。改变完美主义的个性,不是让你放弃自我提升的驱动力,而是让你把燃烧在自己心头的一团火熄灭,再用这些热情,去做那些等待着你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这段话过于拗口,还不能够使你宽慰,那就盯住下面的两幅图,念出你看到的词:
不断地追逐真实与完美之间的差距,也许是一种难以改变的本性。不过,在一台跑步机上,你又何必不停加速、燃烧着热情,去追逐近在咫尺而不得的终点线呢?
作者:卢小仙儿
一个喜欢思考人生的职场小白,一个热爱摇滚的科学硕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