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这根“刺,拔了到底有多痛?

作者: 星柠星语 | 来源:发表于2016-09-11 19:44 被阅读327次
    那无法藏身的恐惧之城

    文|星柠星语

    -01-

    很多时候,仅仅是看到那些勇气十足的电影人物,心里也会像布满了光一样,跟着明亮了起来。

    就像《分歧者》里的翠丝,《饥饿游戏》里的凯特尼斯。

    看她们如何从胆小柔弱的女孩成长为强大无畏的女战士。

    有时我甚至会跟着想象,那样的险境丛生,那样的危机四伏,如果换做是我呢?

    我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内力来应对那一切的起起伏伏,在一切未知的杀机中有勇气开辟出一条生路来?

    古语云:恐惧源于未知。

    人们大多数时候不愿意承认的是,我们不愿向前迈步的原因,就是因为根植与内心无处不在的恐惧。

    这深藏于心的恐惧无所不在的捆噬着我们,令我们浑身震颤,有时畏缩得一步也不敢前行。

    然而真相是,这种根深蒂固对于未知的恐惧感,早已存在于现在降生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集体潜意识中。

    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逃避这种内心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源自于对恐惧的突破。

    举个例子:

    人们在如今对着声势浩大的所谓励志故事时,早已没了当初那般冲动和热情,像曾经看见一道光般的奋力追逐。

    大多数的时候,你心中只是偶尔的闪过一丝羡慕,然后轻轻的摆手道,我可做不到,也或者说,他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而我,怎么可能成为一个那么伟大的企业家呢。

    又或者,只轻轻瞥了一眼,就满不在乎的来一句:“心灵鸡汤呗”。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

    所谓的励志故事,除了有现实层面提供的做法和途径的诠释外,也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条讯息:

    我,只不过是超越了自己恐惧的英雄,而你,当然也可以。

    人们总说:知道很多个道理,却总是过不好这一生。

    可你有想过吗,大多数的你,只远远看见了成功者在现实层面上所做的战术上的展示,而你应该有自己想要努力为之奋斗的现实。

    你应该去学习和了解的,不该是对于自己的情况的全面熟知,然后来一场针对自己的内心突围战吗?

    就像是翠丝和凯特尼斯,仅仅是看着她们,在面对未知命运前的勇气与奋进,也像是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让我更有勇气,来面对自己的人生路。

    我们终归要回头面对一路仿徨着的自己。

    探往你心底最幽暗的路

    -02-

    正如李欣频老师所说,为什么我们明明是要走自己的路,却拿着别人的地图。

    为什么呢?因为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并非那么了解自己,我们是谁,我们缘何总是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因为你对自己的不了解,甚而完全的陌生感,大部分时候的你在以违背自己的方式生活着。

    即便那里面裹满了太多安逸生活中的逃避,本质上却是你自己不敢往前行,对未知的恐惧感。

    Tim Grover在他的书《Relentless》中写道:“别想了,你早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知道该怎么做,但究竟是什么拦住了你?”

    有那么恍惚的一片刻,你终于鼓起十足的勇气来诚实的面对自己:

    你在害怕什么?

    你在逃避什么?

    你犹犹豫豫的背后是什么?

    你无法前进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一直深问下去,直到你发现内心某些强烈的晃动,充满了无法被触碰的刺痛感。

    那些来自幼年时的创伤与恐惧,那些来自很深很深的回忆里,你的好奇心、心怀热爱、想象力无情被敲碎的年月里,你像个携满重担的旅者般,满身无力的背负着那些源自过去的奚落、讥讽与责骂。

    它们曾经时时刻刻的像根驻扎着的刺一样,每每触碰,钻心的疼痛感就会将你毫不留情的淹没掉。

    然而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个完善的保护机制。

    大部分的时间里,它会让我们很巧妙的来设计自己的生活,以便我们可以轻松自如的逃避这些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恐惧。

    一旦有什么不经意的触碰到了这根刺,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立即启动,来移开我们的注意力。

    看不见就不会痛,你对自己如是说。

    Tony Robbins说过:“你的生活源于你的容忍。”

    在大部分的时光里,你就这样容忍着你的恐惧与不安,满载的重担与回忆,与它们满心“和谐”地共存着。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你远远没有为你的生活发挥出你足够的潜力来。

    与恐惧的“和解之路”

    -03-

    更多的时候,我们则像一个观察者,观察着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

    我们观察与“自己”有关的想法、感受一切事物的存在,从年幼到如今,我们的大脑仿佛一个大容器,你所有关注的一切,不断的在扩张。

    我们大多数时候认为只有我们意识到的东西才是真实。

    心理学家称这种行为叫“选择性注意”。我们的大脑大多数时候就是这么欺骗着我们的。

    可是你知道吗,很多时候的“你”,并不是你所认为的“你“”,而恐惧,也并不是你本身。

    你只是在充分体验恐惧这种感觉而已。

    所以,当内心每一次被涌入的恐惧和厌烦来袭时,我们最好清晰的明白这件事,不要再将之深埋和弃之不顾,而是,让它们回归己位,回归它们最本质的存在:你的感受。

    不要逃避,不要再随意转移你的注意力,虽然有时这会带来强烈难忍的不适和痛苦。

    埃莉诺罗斯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说:“你停下直面恐惧的每一次都将获得力量、勇气和自信。你能够对自己说:’我不再害怕这个恐惧。接下来是什么我都有能力面对。’你必须做那些自认为无法做到的事情。”

    每一次的诚心拥抱,就是一次和解与释放。

    每一次的向内追问,都是开启一个尚有待解决内心冲突的契机。

    尤其是那些你深埋已久的不堪和创伤,在这个重新面对的时机,会再一次毫不留情的肆虐你,而你,平日苦心伪装的一切都会跟着瓦解和崩溃。

    难怪《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说:这是一场勇敢者的路。

    因为勇敢,所以无畏,所以我们也会在这种最深的触碰中,得到来自过去的自己最深的宽恕。

    宽恕与原谅,我们释放了过去,也迎向了未来。

    与高手的“模仿”之约

    -04-

    有时候生活本身,就像是一场戏剧。

    就像黑客帝国里的主人公尼欧,在面对墨菲斯的蓝药丸和红药丸时,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红药丸。

    一个回归过去,屏蔽掉痛苦,继续麻木的过活。

    一个看清真相,残酷的痛苦,走向未来的新生。

    生活有时就会这样生生的摆出两条路笔直地摊在你面前。

    一边承载着安逸,假装梦想不存在,内心的波澜是幌子,心里的不快也是幌子。

    一边嫁接着未来,暴露出恐惧的真相,然后勇敢的跨越,走向自己期愿的未来。

    而你,会如何做出选择呢?

    生物学家里佐拉蒂研究发现,人类天生爱模仿,而这个主要功劳“大臣”就是我们的镜像神经元。

    这个特定的“编写模板”让我们能够快速的模仿、观察和吸收,而它,也是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国际象棋选手Josh Waitzkin有这么一个故事。

    喜好练习太极的他却发现人们练习太极时,喜欢寻找平级或比自己水平低一级的人,而这也是他们一直止步不前的原因。

    而Waitzkin则选择了每次都找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

    在这一次又一次让自己不断输的过程中,Waitzkin也充分的将自己的缺点一览无余的暴露。

    只是,输掉了的他,会快速被迫的适应,脑中的镜像神经会快速的让他去模仿、匹配并对抗强大的对手。

    玉不琢不成器,长此以往的他,与高手的差距在逐级的缩小中。

    无疑,与高手学习是让我们快速得以成长的最佳秘诀。

    从习惯、思维方式、到方法论的触摸,每一次,我们直观与之接触或倾听的当下,我们都在重新塑造我们的认知体系并得以快速的成长。

    跟恐惧这根“刺”勇敢的道声“再见”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恐惧这根“刺,拔了到底有多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iu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