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同时也创办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而我国最早的铁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兴建的。
1877年,为了解决轮船招商局和北洋舰队的用煤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筹建开平煤矿。唐廷枢在经过实地勘探后,把矿址选定在开平西南的唐山,随后开始考虑煤炭的运输问题。
开平煤除矿局自用以及就地销售外,主要将煤销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里,运煤要从陆地先运到芦台,然后再改为水路,由大沽口入海到天津。
这样的运输很麻烦,而且运费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芦台修筑铁路,用火车运煤,既可以减少运输上的麻烦,还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枢认为,真正的困难不在于开采,而在于运输。
因此,他上书李鸿章,请求修筑唐山至芦台的铁路,但考虑到资金不足,拟定先修筑唐山至胥各庄一段。李鸿章同意了这一计划,于1879年向清廷奏准,并派英国工程师金达督修。
但是,顽固派却借口唐山靠近东陵,铁路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大加反对。最后,清政府收回了修建铁路的批准,第一次筑路尝试以失败告终。
此后,唐廷枢打算在唐山至芦台间开凿运河,与芦台到天津的蓟运河相接,试图以水运代替陆运,但却只开凿了胥各庄至芦台长35公里的一段,后面的因为地势陡峻导致无法开凿。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直隶总督李鸿章授意唐廷枢再次奏请修建运煤轻便铁路,声明为免于震动东陵不用机车,而是改用骡马牵引,李鸿章并为此在清廷中积极斡旋。最后,清政府在极度不愿意的情况下通过了这一奏请。
1881年初,筑路工程开始动工,同年6月9日开始铺轨,11月工程竣工,这就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东起唐山,西南至胥各庄,长9.7公里。采用了由英国进口的每码30磅的轻钢轨,轨距也采用英国标准,当时世界各国轨距各不相同,有宽有窄,以英国的较为适中。
1881年底,唐胥铁路投入使用,起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钢轨上拖曳煤车,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
后来,由于开平煤矿的全面投产,牵引力小、速度慢的马车铁道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人根据金达的设计并利用矿场的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轻型蒸汽机车。机车制造成功后,工人在机车的两侧各刻了一条龙,把它叫作“龙号”。
这台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机车,虽然牵引力只有百余吨,构造也比较简单,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唐胥铁路仅长9.7公里,但它是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其上行驶着中国自制的第一台机车,并且它确定了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