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马商书房
黑天鹅:怎么证明我的病是你治好的?

黑天鹅:怎么证明我的病是你治好的?

作者: 老马商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09:53 被阅读14次

时间错误造成我们对因果关系有错误的认识

比如说我先从屋子里推门走出去,你紧跟着从屋子里也推门出去,虽然时间有先后,但是并不能说我推门出去是你出去的原因。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场景里,我们却经常把时间的先后顺序错误地以为是因果关系。

比较喜欢这么干的是媒体,2003年12月萨达姆被美国逮捕,当时彭博新闻社发的头条标题说,美国国债价格上涨,萨达姆被捕可能不会抑制恐怖主义。

其实这个标题是说了两条新闻,把这两条新闻并着说其实是想暗示萨达姆被逮捕了之后,美国资本市场有了信心,国债的价格就上涨了,凸显了市场对政府的信心剧增。

发完这条新闻之后,国债的价格马上就下跌了,因为国债的价格就是过山车一样,上午涨了下午跌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们马上又发了一条新闻,标题说,美国国债价格下跌,萨达姆被捕刺激了风险资产的吸引力。

意思就是萨达姆被捕这事把大伙注意力都吸引到风险资产上去了,像国债这种比较安全稳妥的投资吸引力就下降。

同样一个事件,都是萨达姆被捕,用来解释两件完全相反的事情,新闻标题对因果关系的理解特别混乱。实际上在媒体操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说法,把时间先后出现的两件事认为是一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

每天股市的大盘收盘之后,如果大跌了,好多媒体会去采访证券公司所谓的首席分析师,他们分析的逻辑全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找原因。

比如市场大跌,他们会联系一下最近国家政策上有什么事,市场上有几个大的合并,国际上黄金价格有什么区别,美联储那边有什么动静,综合出一个原因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市场信心出现了下降,导致了股票的大跌。

所以不是只有我们普通人会把先后顺序当成因果关系,如果所有的分析员都是按这个逻辑思考资本市场的波动,那一定会忽视很多特别大的意外事件,像黑天鹅这种事情就肯定会出来。《黑天鹅》作者塔勒布就特别喜欢奚落这种交易员,说他们特别呆板,只会拿些条条框框往上放,其实发现不了市场真正的变化。

咱们现在经常研发一些新的药物来治疗一些比较难治的病,比如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这种新药的研发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研发、论证,到药物上市一般最快也得五六年的时间。

论证过程其实就是论证因果关系的过程,要证明吃了这个药确实能治好这个病。

你要发明一个新药治糖尿病,要证明这个新药对治疗糖尿病有突出的效果,就要做一个证明。这个过程在医学上就叫随机双盲实验。

随机就是说样本一定要保证是随机抽样,保证每一个样本都是独立的,样本与样本之间是没有关联的,所以不能找某一类人群直接抽样。样本之间彼此有关联,导致抽样出来的结果是不均匀的,这在统计学上是一个巨大的禁忌。

多说一句,心理学很多时候会被自然科学家质疑,主要原因就是研究方法不是特别严谨。心理学经常拿大学生去做实验,而且很多老师做研究就直接找本校的大学生去填写问卷,样本不独立。

所以好多人讽刺心理学的研究,说他们应该改个名叫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的心理无法代表全社会所有人群的心理状态,所以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

说回随机抽样,要治糖尿病,那要在全球病人的数据库里用电脑随机抽样,对他们进行分组,一般分成两组,一组用来做实验试药,另一组叫做对照组,对照一下效果究竟高出多少。对照组一般是不吃药的,会给他们吃安慰剂,就是形式上要表示一下,比如钙片、vc这种东西。

双盲包含两方面。

一个是不能让参与对照组、实验组的病人知道。不能告诉他们谁吃的是真药谁吃的是安慰剂。医学上有一个安慰剂效应,如果你失眠,我给你一片药,说是安眠药,特别有效果。你吃了之后回去睡觉一定就非常踏实,因为给了你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虽然我可能给你的是一个钙片,但只要你认为是非常有效的安眠药,就会起到效果。

所以不能让病人知道谁是实验组谁是对照组,很可能给他一个心理安慰,测这个药物效果可能就加大了心理的因素。还有一类需要保密的人群,就是操作实验的研究人员。实验人员本身也有主观的倾向,因为参与了这个药的研发过程,可能比较倾向于相信这个药是有效果的,记录他们的反应的时候可能就会掺杂上主观因素。

随机双盲实验不仅随机加双盲,还得保证是大样本,必须保证你随机抽样来的这些病人数量足够。很多时候都是有上千人才能保证效果是比较大范围的有效,而不是靠运气碰巧。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必须保证这个实验的效果可复现。你把这个效果写成论文发到顶级的学术期刊上之后,其他人照着你这个方法原封不动地做一遍之后,也能出现同样的效果,这才叫有效。如果说只有你操作有效,别人操作没效果,那肯定不行。

这么复杂的一套机制做下来之后,基本上能保证把其他的干扰因素排除出去,单纯地去测试这个药对治疗这个病的效果。

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只要是个生物体身上的变数就太多了,还是没法百分之百地保证因为这个药能治好病。它也可能有副作用,所以还得持续观察几个月,三个月没有副作用基本上可以排除掉绝大多数的有副作用的情况了。

但是在一些非常罕见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副作用超过三个月才能显示出来,偶尔也有一些药上市之后出现大范围的副作用。不过在这种非常严格的控制下可以把这个概率降到非常低。

网上老是有争议,中医跟西医不停地争。支持中医的人可以举出好多神奇的例子说中医有效,支持西医的人可能就讲科学的范式,其实西医和中医的争论争的就是因果关系的证明方式。

严格说来这不是中医和西医之争,中国人现在也参与医学的研发,所以所谓的西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应该是现代医学、中国古代医学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的冲突。

现代医学好多人经常说:科学是反经验主义。很多人觉得否定传统民族文化不行,针灸就是很有效。

其实没有科学研究说中医无效,科学是没法证明一个东西无效的。科学说中医的问题一定是这么表述: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药物或者方法是有效的。没有证据表示它有效跟证明它无效是两件事。证明人家无效只是个价值判断。

现代医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反对经验主义。中医上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叫神农尝百草。

这其实就包含了中医做事的方法论,我去山上采各种草药,拿回来配成药方,在生病的人身上做实验,把实验结果汇总就得出来了。这个书籍在这个行业里就逐渐流传开来,大家都得出结论,这个药能治这个病,这就是典型的经验科学。

经验科学特别难发现实际上的因果关系,主要原因就是它是用时间的先后顺序去证明因果关系的。比如说你得了一种病,中医给你开了一个药方,你吃了这个药之后病就好了,他用这个来证明这个药是有效的。跟科学实验排除掉所有干扰之后,只剩下单纯的药物效果,可靠性相比差一些。

而且人体疾病有80%属于自限性,就是说什么药都不吃,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能好,无非就是花点时间。比如感冒,你不用吃什么药,只要卧床休息几天,多喝点水,肯定就会好。

感冒了,喝了中药之后究竟是药起了作用,还是你喝药的时候配着喝了很多水,这个水起了作用,其实是说不清楚的。这么分析下,现代医学治好病的概率更高。一个人即便信中医,他老婆要生孩子的时候他一定还是会去医院。

中医如果想像现代科学一样去做随机双盲验证,这就要求必须像现代科学一样,所有的指标都可以测量,能够量化。

可是中医做不到这一点,比如望闻问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虽然中医典籍里讲了这个人的面相怎么样,舌苔怎么样,眼睑如果发红怎么样,发黄怎么样,发白怎么样,不同的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案。问题是发红、发黄、发白由主治医生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前几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过一篇论文,叫《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他们自己反思中医的问题。找了同一个病人,找了上海医院里的很多主任医师或者中医药大学研究中医的教授,共16个。

让他们这16个人对同一个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结果乱得一塌糊涂。有人说他舌苔发红,有人说他舌苔发黄,有人说他脸发白,有人说他脸发黑。

这就是说中医第一步就对这个病的描述都不一样,后面解决方案肯定都不一样。而且中医里骗子特别多,好多人打着中医的旗号卖假药,所以一个普通人如果出了问题,哪怕相信中医的技术,找靠谱的人也非常难。

因果关系这事确实是非常复杂,非常难论证。不管是治病还是股票因为什么原因涨,并不是先出现一个东西然后再出现一个结果就代表是因果关系。

幸存者偏差

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故事,二战的时候美国整天出去打仗,之后会发现空军损失非常严重,每次只能回来一部分。所以他们就觉得应该把飞机加固一下,给机身上加一层厚钢板,子弹就打不穿了,飞机的伤亡率就下来了。

可是这会造成一个问题,钢板太重,飞机整体负担太重,在空中飞的时候可能就不灵活,所以不能给飞机的每一个位置不加区分地全部加上钢板。

哪些位置容易受到攻击?有人说去数数飞机上哪个地方弹孔最多,就是需要加厚的地方。结果发现飞机的机翼中弹最多,引擎部位最少。所以他们就觉得应该把钢板夹在机翼上,引擎的部分不用加。

有很多数学家随军打仗,看了一眼说,你们快别瞎掰了,恰好相反,你们应该把钢板夹在飞机引擎上。只要引擎上中过弹的飞机都挂掉了,根本就没飞回来,机翼上中弹这么多还能飞回来,就说明机翼打几枪没问题。数学家确实是对的,钢板夹在引擎上之后飞机的伤亡率大大下降。这故事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

小学应用题基本上都是上来先假设,然后求结果,所以数学家的脑子里有一个假设的思维。哪里弹孔多就应该去补哪,这个从感觉上是对的,但是前提有问题。这个的前提是,假如出去打仗的所有飞机跟最终飞回来的飞机是同一个样本,也就是说一架都没损失的话,那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可是这个假设不成立,明明牺牲了好多飞机。数学家一下就发现了这个假设上的谬误,如果把这些幸存下来的飞机当成全部的样本就会造成一个认知上的偏差,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的来源。

幸存者偏差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好多药厂的药可能治病治死了人,家属就去找律师要巨额的赔偿,很可能过几年就把那个药给停掉了,都觉得老百姓维护了自己的权利。

问题是,假如这个药治好了绝大多数人呢?只是对很少一部分人来说有风险,但对于绝大多数被这个药治好的人来说,你是听不到他声音的。

这也是新闻媒体的逻辑,只传播坏事,好事谁传播?所以这就导致幸存者偏差。沉默的大多数的利益这时候是得不到保障的。再回头看这个药停掉到底对人类这个整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肯定是有坏处,所以这种幸存者偏差就导致我们认知陷入了偏狭。

还有一种颠倒因果关系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从事不同运动运动员身材好像不太一样,自行车运动员好像屁股一般都特别大,跑步的运动员一般都比较瘦,举重的运动员四肢一般都很粗壮。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从事什么运动就会把人的体型往这个方向培养。

但是身材这种东西基本上是靠先天的。菲尔普斯那大长手是怎么用游泳拉扯到那么长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肯定是先有了这个身材,才适合去游泳,去举重,然后最终这些运动员胜出,成为这个项目的幸存者,之后我们才会得出一个结论,跑步的人一般都是这种身材,游泳的人都是这种身材。

据说有一些职业赌徒,他们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新手的好运气。就是说你刚进这行,一般运气都特别好。据研究发现这些刚入行的职业赌徒确实胜率非常高。

这就是个幸存者偏差,赌徒一开始跑来赌博,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运气特别好,要么运气特别差。特别不走运的人就不玩了,而之前运气比较好的人就会接着玩下去。只要接下去运气一直不错,那最终就会成为一个职业赌徒。

如果说因为是初学者所以有好运气,这个因果关系就是一个倒置的。

好多做互联网产品的人要注意用户的意见,可能天天去看用户的留言,但要是照着用户留言去改,你可能会把这个产品做死。

因为这些用户第一次用你的产品,一部分喜欢一部分不喜欢,而不喜欢你这个产品的用户绝大多数直接离开了,那些写留言的是觉得还行的,本身就是幸存者,所以他希望你去改进的方向可能并不一定是你这个产品真正需要改进的方向。真正不满的人根本就不会跟你沟通。

所以你看用户意见反馈的时候一定要有幸存者偏差的意识,听用户的意见但是不能照单全收。

名人传记里记载的经验技巧都是基于当时的环境形成的,而我们拿到现在这个环境基本上是不行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你其实区分不出来哪些名人成功是靠运气,或者说他有多大程度是靠运气。这里边也存在一个幸存者偏差,因为他们都是成功人士,你想去总结因果关系,看看他们是不是因为这几个地方做得好所以成功了,那你可能会死得很惨。

(扫码关注小程序,收听更多泛商业类书籍) 

相关文章

  • 黑天鹅:怎么证明我的病是你治好的?

    时间错误造成我们对因果关系有错误的认识 比如说我先从屋子里推门走出去,你紧跟着从屋子里也推门出去,虽然时间有先后,...

  • 2018-06-07

    成都患者询问:怎么彻底治好阴虱病呢? 成都患者询问:怎么彻底治好阴虱病呢?近期一位成都的得了阴虱病患者朋友...

  • 我的天哪!有只猫竟然会治病

    嘘!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从小我就有种疑难杂症,而这个病,竟然是被一只猫治好的。 一、我是怎么病的 ...

  • 养生目的:把体温提高到37度

    以前,如果你问我:养生目的是什么?我大概会说,养生就是为了把身上的病统统治好。 如果你再问:要怎么样才能把身体的病...

  • 从几个不算成功的案例说起

    总有朋友问这个病能治好吗,那个病能治好吗,说句实在话,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准确的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所有的医疗方法...

  • 医院真的能治好你的病吗?

    大家好,国庆节快乐,今天给大家分钟下医院能不能治好你的病吗?我也是包括我家人也是说,你能治好你的病,在医院干什么?...

  • 我的产后风(月子病)是怎么治好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会得月子病,我是出了月子以后大概产后70多天的时候发的病。当时正是三伏天,开始是脚后跟痛,脚底板...

  • 拖延是可以治好的病

    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人们是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的”。【约书亚·雷诺兹】 大多数人可以为了不踏出舒适区去做一切事情:无休...

  • 以下事实,你承认吗?

    :医院的药真的能治好你的病吗? 一、以下事实,你承认吗? 世界上没有一例胃病是吃胃药治好的。 没有一例高血压是吃了...

  • 什么是治病,什么是养生?

    不要拿医院当靠山,医院的药真的能治好你的病吗? 一、以下事实,你承认吗? 世界上没有一例胃病是吃胃药治好的。 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天鹅:怎么证明我的病是你治好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pa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