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月刊备选专题婚姻育儿教育
左边多次自残的初三女生,请勇敢地走过青春满是泥淖的芳草地

左边多次自残的初三女生,请勇敢地走过青春满是泥淖的芳草地

作者: 说心安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5:45 被阅读62次
    左边多次自残的初三女生,请勇敢地走过青春满是泥淖的芳草地

    孩子,

    妈妈没有跟你讲过吗?

    走过青春满是泥淖的芳草地,

    前路天高地阔。

    上次去医院,病房里有一位正要出院的年轻女人。夫妻出门旅游竟然玩丢了孩子!然后精神性方面的药吃多了,发胖,不会怀孕了,于是精神彻底崩溃;住了二十一天,情绪基本稳定,打算出院了。

    今天去发现左侧病床上是一位初三女生,多次割腕,被家人送来住院。大致情况是父亲5岁去世了,妈妈改嫁后又有了两个孩子,生活负担也重,缺少耐心和关注,等到发现已经是大问题了。

    昨天一位妈妈跟我讲儿子生日会上一位男生留下来跟她喝了两杯啤酒,说了很多令她瞠目结舌的特殊群体青少年的现状:他现在才六年级,个子一米七多一些,已经换了无数个女朋友。谈到异性身体接触方面,他说他目前没有,不过他的一个闺蜜,初中女生,跟高中的男生混,已经流产四次了。

    父母除了给钱,几乎不闻不问的状态。

    上个月,无独有偶,有两位寄宿制民办中学女生妈妈跟我求助如何帮女儿度过闷雷滚动的青春期,都是焦头烂额的那种。情绪问题影响学习成绩是显而易见的,父母其实已经退而求其次了----

    女儿,咱们不说成绩,只希望你不要这么焦虑这么歇斯底里,能够快乐活泼一些就是妈妈目前最大的心愿了。

    是的,孩子,没有了健康,最多的荣誉和最美好的年华,全是竹篮子打水。

    我清晰记着5年前一位六年级女生和单身母亲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母亲是高三班主任,先进模范教师,女儿多次离家出走,着装夸张,跟社会人混,完全是妈妈教鞭下乖学生的反面教材。母女彼此深爱,彼此伤害。女儿写给我的邮件里一句话让我读了瞬间心疼不已:我妈妈总是把我当做她的学生来说教,一件事反复说反复说,说到我胃抽筋为止。

    下面是我2014年写的文章。时至今日,四年里,这样的悲剧依旧层出不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没有变少,甚至升级。

    文末附14年自尽女生遗书四页,是为警示父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父母意想不到的迷茫和痛苦。

    父母最深重的伤痛

    昨夜,不知道是因为气温骤高,还是因为读了4页出自一个16岁女孩子的遗书,一夜无眠。

    前段时间,我接到一位老朋友电话,说初二的侄女,父母离异,3岁起跟着奶奶长大,前段时间因为跟同学关系不太好,其中牵涉到男生。吃药,动刀,反正就是不想活了。给我电话的当时,正在医院里强制治疗。我让她好好陪着,先观察一下,看情况再来电商量;

    昨晚看到姐转发给我来自天台的4页遗书,一个16岁女孩子从新城雍景园29楼坠落;

    早几天白鹤一高一女生东湖自尽;

    上周杭州一高一女生6楼跳下自杀;

    ......

    心痛之至。

    看这样的新闻,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教育制度害人,孩子脆弱。

    我只是小部分认同。大部分在于家庭教育水平的严重不合格。

    虽然从孩子一出生开始,有些父母自己成了观众,但千方百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入学,幼小衔接,小升初一层层一关关筛选,磨练,等到九年级时候,孩子或许对于学业上的压力,已经练就了金刚不败之身。但是长期的压抑,偶尔也会通过情绪失控的方式得以释放,这样就会做出一些意外之事,比如自杀,早恋,放纵犯罪等等。

    排除学业压力因素,生理发育导致的异性情感需求,催生了无数明里暗里的“早恋”。当然,“早恋”更关键的一个根源是:家庭亲子关系长期存在问题,孩子情感缺失。

    这个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异性对其付出的一丁点儿好,让孩子从一滴水里看到了太阳的光辉。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暗流涌动的“早恋”大军中,悲剧孩子所处的家庭,较之于常人,基本不是特别健全。

    最近发生的案例,很明显就是父母离异长期不在身边,跟着奶奶长大;父母长期闹矛盾,或者生了弟弟,对她的关注度长期较低的;父母关系好,但是长期不在身边,且不擅于跟孩子有效沟通的。

    这一切,归总到一点:亲子之间的情感链接和爱的流动严重缺失。

    有孩子通过自杀闹事,潜意识里迫使父母赶回家来,短暂让自己得到关注,就像一个总淘气的孩子,挨批的时候,老师同学齐刷刷对准他的目光,于他,是一种莫大的满足和享受。

    还有那些特别粘人的孩子,长大以后对另一半特别没有安全感的成人,他们更多关注的不是享受在一起的快乐,而是从在一起这一刻开始,就对分离充满焦虑。这样的人,自己痛苦,身边人同样不快乐。

    作为老师,我要表达的是:读书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持久性,因为环境,教育,甚至天赋,不是人人都一样的。每一个孩子,兴趣各色各样,所以成绩存在好坏肯定是正常的。

    正像你我一样,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何况更多的事实证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成绩除了作为敲门砖以外,更久远的,对人生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学习分数而是学习能力。

    所以,身为父母的不要过于纠结学习,更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则是每一个当季父母该好好关注的。

    恋爱是一种本能,不要禁谈。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好的沟通方式,不妨请教老师或者书本。摸索一下适合自己孩子的好方式。

    成绩好的孩子,更没有恋爱经验,但是他(她)也有可能遭遇被恋爱,这可不是埋头苦读可以解决的问题;成绩不好的孩子,因为时间精力无处寄托,主动或者被动遭遇恋爱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好好关注。

    当然,除了孩子面前对这个话题禁谈的大部分家长需要提升觉悟以外,我建议,这种情绪情感引导的课题,该早日列入中学生的课堂教学范畴,就像生理卫生课该堂而皇之进入小学课堂一样,异性交往技巧引导也该进入中学生课堂。

    这个连成年人都处理不好的难题,让懵懂无知的青少年来面对,这是难以承受之重,怎么能不产生无数的问题呢!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在远东外国语学校时候,那个女孩。这是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写到过的。

    初二时候,因为我们班各方面不错,总之就是班风挺好。校长把一个来自七八个小时车程转学过来的女生插班到我这里。我想,校长一定知道了这个女生是因为早恋被原来学校开除,父母花钱找关系进来的这个底细。而我则了解得没有那么清楚。

    接受第二周,竟然又转学来了一个男生。

    戏剧性地,这个男生就当初她的被硬生生分开的早恋男友!应该不是巧合,而是预谋!这一点,我想校长一定不清楚,否则哪有这么傻的校长?我也是后来一个月后,从学生那里得知的情报,这个坏小子在我眼皮底下潜伏一个多月没暴露。

    校长跟我表达的意思是,既然进来了,就看表现。

    都在我班里,后来大家都传开了,他俩懒得隐瞒,反正公开了,索性眉来眼去也不顾忌了。然后前后桌同学不堪其扰。那时候我真是没有经验,我天真地做了一个决定,让他俩同桌坐到最后一排,这样相对来说可以避人耳目,可以少一些影响另外孩子。同桌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好事。当然我跟他们说,前提是要彼此尊重,不可以过分。

    开始几天挺安稳挺争气的,后来就有任课老师跟我反映他俩有小动作频频发生。作为班主任,我是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任课老师反应过几次以后,处于对大多数孩子的保护心理,我果断跟校长提出了建议。加上男生也发生了一些违纪行为,学校以当初不明就里为借口,联系父母(估计父母也心中有数,做好了打算。)到校,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一顿中饭时间,强制把这个男孩子带离校园,接回老家。

    吃过中饭,女孩子回到教室,看同桌书本还在,但不见人,就到处打听,急着找。未果,来办公室找我,我平静地对她说了一句:“他已经被学校劝退,父母接回去了。”

    我不会忘记女孩子当时脸上的抽搐表情,那种急剧变化的内心活动一览无遗。呆了近30秒钟,她开始呈现出我从未见过的彪悍的一面。她个子比我高,低头逼视着我,气汹汹地追问我,似乎完全忘记了,或者说是根本就是不顾我是班主任她是学生这个事实,冲我大声嚷嚷:“你有什么理由开除他?你有什么资格开除他?我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我要跟他走!!!”

    我的妈呀!当时我其实是被她吓到了!恍惚之间她似乎成了恐怖片里的形象,我真的怕她伸手扑过来掐我脖子......仗着办公室里人多,我勉强冷静了一下,不带有丝毫情绪,心平气和地跟她说了这样几句话:

    “首先你这样的态度,我可以拒绝回答你的问题,不过还是跟你说,免得你多想。开除他是学校政教处的决定,至于什么理由,我想你比我还要清楚。你可以跟父母打电话来接你,我会签字放你走,去追他。但你不可以一个人走出这所学校,除非你逃得过校门口保安和所有监控。因为我需要对你负责。”

    她头也不回冲出了我的办公室。

    对于一个孩子,被迫中断恋爱后可以爆发这样惊人的能量!无怪乎自杀,他杀,犯罪等极端举动,社会上时刻上演。

    后来我暗中观察,派班干部注意她。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她趴在床上哭了一整个下午,课也没来上。可是又不敢给父母打电话,也不敢翻墙逃走。后来几天就变得沉默。冷静下来我找她谈话,她哭着详细把她的经历讲给我听。

    也是父母离异的缺少关注的孩子。除了给钱什么都不管,在当地逃课,上网吧,跟同样进出网吧的他认识,他们是同一个镇上不同学校的初一新生。他对她很好。她死心塌地跟着他。十年前我们学校学费就是近1万一个学期了。双方父母有的是钱,她父亲为了她重新开始做人花了几万块钱让她进来,后来她电话里暗中让人帮忙联系到了小男友。不知怎么竟然也说通父亲让他跟她重逢。而再次被迫分开,远隔两地,他们再在一起的机会几乎就没有了。

    那学期结束,我被调动到招生处工作,不再做她的班主任。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跟我无所不谈,她就是一个例子。尽管跟我深谈过一次,或许是她心里有深深的埋怨,她几乎都是回避着跟我交流。我联系她父母,每一次都说工作忙,甚至接听电话父亲说找母亲,母亲说找父亲,彼此推诿。

    后来初三时候我听到原先学生跟我说,她怀孕了,被学校劝退,父亲接回去了。再过了近十年,25岁左右的学生开同学会,席间跟我说,她其实很想来参加(因为她初中毕业就告别校园生活了,我们这一批同学和老师,是她学习生涯最后的回忆所以倍感珍惜。)但是又不好意思来,现在人很落魄,身材也不好,她已经没有做妈妈的机会了,因为后来人流次数太多。

    同学们个个唏嘘不已。我只有沉默,心在作痛。作为一名老师,也会有很多无能为力之处。这也是我面对那么多让我欣慰的学生之际,心中唯一的永远的痛。

    后来我选择原谅自己。

    但是我一辈子都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我以我的笔,我以我的嘴,来告诉父母们,青春期的孩子很难相处,但是不能眼不见为净,更需要好好关注;如果希望跟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处,那请趁着孩子还小,从小重视亲子关系的建立。

    2014-5-26

    爱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多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吧!

    除了没有到位的时间,家庭教育的水平也是存在千差万别的效果。父母的原生家庭,也许有责任,但是父母自我完善这一块做得太差劲,从而祸及下一代。父母就没有想到,原生家庭的不良链接,自己的性格缺憾,可以经过自己努力,在自己身上断开并自我完善。

    自己目前跟孩子在一起的家庭,就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呀!

    对孩子,你一定很爱,但是要爱得真,爱得实,爱得让他(她)领情。希望天下父母,再不要有人承受生命中最深,最重的伤痛。

    推荐大家阅读《萤火虫小巷》和《再见,萤火虫小巷》。精准演绎父亲母亲所在的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缺爱孩子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逼真,以及艰难的自我救赎之路上,坚定的脚步。

    左边多次自残的初三女生,请勇敢地走过青春满是泥淖的芳草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边多次自残的初三女生,请勇敢地走过青春满是泥淖的芳草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zz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