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场,辛苦的事要数那烈日下挖土了。茶行之间间距有一米左右,经常要间种些农作物,我们种得最多的就是花生。烈日炎炎下,不当做茶班的男知青就会要去挖土,上午和下午工各一行,完成收工。
每次挖土,付美新老是领先并最早挖完,起先总是觉得他选的工具好,看后又没觉得工具持别,而他自己也从不吱声,嘴巴捂得特紧。奇怪他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时间来到地头,挖一行土的速度比我们快了将近一倍,不免会去细细观察。细察之下,猫腻凸显:起挖点和终挖点很小一段距离都深挖到了,中间的土壤却是每隔一尺左右不挖,将前面挖的土覆盖在上面,挖的土块很大,整行地块显得比其它行都高,别人以为这地挖得比其它地都深。鬼精鬼精的,当到了挖坑种花生时,看见地比旁边高的都会尽量避开,挖坑时下面时不时会触到硬硬的地表,震得手生疼。
一天挖地下来,要出几身黑汗,暴晒过的皮肤,火辣辣地痛。而计入工分表的分值我是7-5分。(以上由小岗提供)
在每天的劳动之余,茶场的生活就变得多姿多彩了。
刚开始,知青每天晚上开大会、开会之前李友余场长要求唱《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场长也许是怕知青晚上出去乱来。后来因为收工太晚太累,在知青们集体要求下,才改为星期开一次大会。大家对这样的会提不起一点兴趣,只有老实人才会坐在那里听场长胡扯。
郝卫陵因为在学校搞体育运动员,从不唱歌,东方红只能唱前面两句,东方红,太阳升……后面不会唱了,下次开会之前,场长罚他单独唱,哈哈,那唱得,更离谱,引起哄堂大笑。场长李友余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老是有个拖音在里面,革命军人个要牢记呦…哎三大哎纪律八项注意呦哟……带得好些人也唱跑调,尽管刘鸽玲尽心尽力地纠正,但效果几无,每当唱到这段,都会激起连锁反映。
为了参加神福港公社的文艺汇演,茶场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宣传队以舞蹈为主,由刘鸽玲组织编导的经典舞蹈有:由汉族曲名《丰收歌》配曲的草帽舞、独具民族物色的侗族斗笠舞、展示军民鱼水情场景的藏族《洗衣舞》和热情奔放的蒙古族舞《草原上的女民兵》。
照片中的几个姑娘就是在演出后,装都没有缷,直接跑去照相馆留下的婧影。
舞蹈都是由刘鸽玲领排练,没伴奏,音乐节拍完全靠人来完成,条件太差了,要到演出时才有公社(区)配音支持。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片中就是刘鸽玲的跳丰收歌的带装照,显现出一种美到极致的矇眬美感。
刘凤玲,刘鸽玲的妹妹,头上竹编的斗笠是茶场女生的标配,每人一顶。当一群美女头戴斗笠,背背茶框在茶树间穿行采茶,传来一片欢歌笑语时,真让人感觉来到了人间仙境。
左边一位叫罗建新,标准美男。右边为姚双庆,刚来茶场时就是一幅弱不经风的样子,没想到都当兵了。罗建新后来与刘凤玲结为了伴侣,传出一段佳话。
李小玲,是当时县委书记的女儿,可没享受特别的照顾。看上去赢弱,却十分刚强,什么活都能干,还乐于助人。相片有一种暮然回首,她在丛中笑的感觉。
何义,是当时茶山区区委书记的女儿,同样没享受特别的照顾。背戴草帽,手捧向日葵,背后是一片茶园,充满阳光的笑容写在脸上,显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同样的背景,在张艳红这里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绿叶纣红花,美不胜收。
小岗对下一张相片的背景作了精辟的描述:茶场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就存在,一排土坯房,座落在一座山丘半坡处辟出的一片方地上,呈凹形排布,一共七间。站在堂屋大门前面南,不远处是一处很大水面的水塘,或许是大自然的赐予,亦或是人工开掘的壮举,极象一个天湖。望近处,浅水区长满了磨盘般大叶片的荷莲,煞是好看;望远处,深水区泛起涟漪,波光粼粼,极目之处,水天一际,一眼望不到尽头,好不壮观。转身向北就面对山坡,稀稀疏疏的树木和丛生的杂草挡住了视线,只觉荒凉一片。沿着坡沿边的一条小路上去,周围是一大片的茶园,中间夹着一块上千平米见方的坟地,不远处生长着几棵水蜜桃树,向前走过一节羊肠小道,来到两大片相隔的茶园中间,则是一条当时少见的机耕路,路的尽头连接着公路。
相片的主人杨丽打着洋伞(当时可都是用油纸伞),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她正期昐着什么呢?
将铁奇在做什么呢,不像在看书,左手一支烟,右手一支笔。王八敬神的样子,好认真罗。背景就是茶场的会议室,时任茶场第四任团支部书记。
红旗茶场知青业余时间经常玩的项目:打木脑壳(骨牌),常是玩的人少,看的人多。打的人主意还没定,傍边的人就七嘴八舌地指挥起来。相片把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
朱素兰(左前一),付美珍(后右二)和张佩群(后右一)等几个女生有一次同几个男生一起进城收粪,男生每人挑一担粪,从城里往茶场赶,走到铁河口(若3/5路程),碧长不小心摔了一跤,一担粪全部倒在路上,几个女生连忙扶起碧长,一担粪已经倒在了路上,怎么办?想把粪收回来又没有工具,急得团团转,最后几个女生只好用双手直接把路上的粪一捧,一捧的往粪桶捞,到最后也只捞回半担。不怕累,不怕脏正是那个时代知青的真实写照。
75,76年代的女生,在穿着上没得选择。衣服除了颜色分为青、兰、草绿和灰等有差别,样式千篇一律。但是,你看她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无不反映出她们充满自信的内心。相片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多么真实的写照。
友谊就这样穿越40多年的时空,来到了今天。相片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能够留下这样一张相片也是一种幸福。
到了78年,姑娘们已经穿上花衣服,变成花姑娘了。那对袖套又无声地诉说着姑娘们的勤奋与扑素,还有穿的鞋子都是布鞋,多半是家里人自己做。背后还有茶场背景,她们是谁已经不重要,因为这就是所有茶场女知青的缩影。
她们在听收音机?这要去问相片的主人。
场边小憩,自然,自在。
篮球是知青喜爱的活动之一,茶场甚至还有一支男子篮球队,可惜没有留下相片,只有一个女孩在球场扮式样,会议室中还有一张乒乓球桌,常常被女知青占据。也是缝被子的绝佳场所。
茶场有三个拉小提琴的,邹利坚,王泽民和张小岗,都是男生。相片中的人也是在摆姿势,还是像那么回事的。当地人以前没见过这种琴,叫它“下巴琴”,好丰富的想象力。
红旗茶场流传下来(一段时间曾中断)的一则故事,案录如下让它续传:
冬闲。茶场选拔了一批男知青进城收粪,人员有十数人。按规定,所有人员不能单独行动,以防发生意外。
挑着空粪桶,浩浩荡荡来到醴陵剧院门口,这可是个大单位,人员多,肥料一定不少。满心欢喜的收粪人员急着进入,却见大门紧闭,任怎么叫也不见有人出来开门,就是不得门入。大家心有不甘,也算是有耐性,放下粪桶坐等,眼睛一直盯着大门,都没发觉少了一人。
半晌,门仍不见开。大家无奈欲离开,此时发觉xxx不见人影,急呼召唤,四处寻人。恰听不远处一小偏门传来骂声:"你这个屎脑壳,看我不一瓢磕死你!"有人循声急奔过去,只见XXX紧抓两只粪桶,跌跌撞撞跑出门来,后面紧跟着一个五大三粗的着白衣壮汉,手中高举着一只菜瓢,脸色通红,凶狠至极。众人见状忙不迭地拦住那壮汉,问清原委,方知XXX趁大家不注意独自从偏门进入剧院,挑着粪桶闯进剧院食堂问寻曾在茶场呆过不长时间就调入了剧院当演员的女知青,没料想碰到了对头,而自己肩上又挑着一双粪桶,人家气不?
平息了双方,大家无语,悻悻然离开。(由小岗提供)
(至于XXX是谁?那只有小岗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