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准备讲深一点,虚一点。"魏老师开场这句话,让我睁大眼睛,只盯着屏幕看,以为要学到高深的写作内家功夫。一直看到结束,我都没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躺在床上,手里拿着手机,一直在群里着爬楼,反复看评文实录。结合魏老师的开场,既然虚一点,结合文章本身的一律不看,反复琢磨,想来应该是这两句话:
如何把一件小事放大来写。
虚构的人物可以假,故事可以假,但细节必须让人感到真实。符合性格逻辑。
结合评论文章《兄弟情》来分析。
文章是按小说类型来创作,下午开始评文之前,魏老师让大家思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自己写出的问题得到认可,脸谱化,标签化,为勤主题而且。
我下午在看时,结合自身经历,只觉得不真实,认为文章最大问题是笔下的权力过大。我i作为九十年代末参加高考的人,深知文章中所写的那个年代,英语考58分想考上省医学院,根本不可能。为了突出天道酬勤,就让笨拙的青山通过努力一直考到博士,留到上海。为了衬托,让聪明,情商高的永宏考到大专,到县城,开面的。期间并无一两件事情反应两人有很深的情谊,相反,永宏一路嘲讽模式开启,遇到困难时,便安排他打电话联系永宏。读来总觉得人物不丰满,不真实。
结合魏老师所讲,如何把一件小事放大来写,好像理解到意思,便是要选一两件具体的小事来反应两人友谊。例如《红楼梦》中写两玉怄气、宝黛争风,净是些请客吃饭逛园子的小事,曹公却细节描写很丰富,人物表情动作语言刻画很到位。作者读来不失真,人物便跃然纸上。
悟到这一层,心满意足地入睡。
早上一起来,想起魏老师昨晚推荐的《刘震云作品选》,粗略看下其中的一地鸡毛,结合之前看过的《塔埔》、《新兵连》再想,把小事放大来写,貌似不只是那么写细节那么简单。
反复思考,结合一地鸡毛中的豆腐馊了、滴水,塔埔中的王全、磨桌,新兵连中的李上进、老肥、元首、王滴等人物或事件,发现被放大写的小事,都有他的特殊意义。不能简单说,拿来一件小事,极尽描写记叙之能事,便是放大。
昨晚的认识始终是隔了一层,试想如果作者逮着一件小事,哪怕再有趣,写得再生动,脱离时代背景。给人的感觉,也只是个假,达不到魏老师讲得第二句话的境界。
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会有时代的烙印,带着这个烙印,他身上的事也必有时代的印记。如此看来,如何把小事放大来写,首先是要把事件大时代背景下,再选择事件中最能反应时代特征事物来详细描写,方能达到放大目的。
豆腐可以反应小林那个时代大学毕业生生活的窘境,新兵连中围绕“骨干”来写,读来事件如同真实重现,人物也是活灵活现,真实反应了那个年代的特点。
带着这个思路再读一遍《羊脂球》,发现通篇都是普法战争的时代特征,最关键的是也符合了,魏老师让人物说而不是作者说的关键提示,起先也是兜一个大圈子,讲法国撤退下来的军队,游击队,再讲马车里各色人物的社会背景和相关故事,然后才是羊脂球出场,后面才有年轻军官拦截等事件发生。
暂且先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可能是错误理解。本次评文收获总结,就是四个字小事写大。字虽少,看着虚,其实做到极不易。
最大的收获当属魏老师结尾是说的,有机会开展下线下文友会,吃个火锅,喝个小酒,吹两句牛。想想都很快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