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55从支玉恒老师的《山雨》谈谈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755从支玉恒老师的《山雨》谈谈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22-05-20 22:28 被阅读0次

文/丹老师

话题:结合支玉恒老师的《山雨》课例与工作实际,谈谈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优美的散文,读来沁人心脾。这次研课,我在寂静的环境中美美地把课文读了几遍,也在课堂上为孩子们读了几遍。然后再开始读支玉恒老师的课例,虽然没有教过这篇课文,但是在朗读中也收获不少。结合课例话题,谈一谈我粗浅的认知。

关于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王荣生教授有很多建议: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也是我这次想要重点学习理解的。

一、明文本体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联系

赵丽宏的《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且具有独特的文本内容,即“山雨”,不是其他任何地方的雨。

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支玉恒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山雨”给自己带来的独特感受,并告知学生: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笔下有人、有事、有景、还有雾,但是目的是为了抒情。

在“山雨”一课中学生要面临的学习任务就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情感融为一体的句子。

二、悟文本内容,链接学生已有经验与作者独特经验

如何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就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这节课当中,支玉恒老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分享、去想象。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进行感悟:

1.带读反复吟诵

这是一篇六年级的课文,按说学生能够自己朗读、自己感悟。但这又是一篇比较难理解的散文,这也是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支老师在学生遇到朗读障碍的时候进行带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激发作用。

用老师自己的情感,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读课文,为这篇散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调。

课堂上有了这样的铺垫,让每一个同学都好好练读,然后再进行展示。散文就是要反复吟诵,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去体会情感,然后形成认识。

2.关键词句重感悟

这一课里朗读的第二板块,主要是抓住了“浴后”“余韵”“丁——冬——丁——”这几个关键词进行感悟朗读。

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支老师用自己切身的朗读感悟:每读一段,似乎听见了作者跟我说悄悄话,来促进学生独特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并且进行方法的指导:要轻轻地读,静静地听。你想到了就是听到了,听到了就是领悟了。

这一部分的指导太妙了,每个人读一段文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支老师的理解是独特的、学生的理解也是独特的。当学生源源不断地交流时,都能从自己的视角与作者隔空交流,生发想象,提升感悟能力。

散文教学的实质: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不正是如此吗?

3.言外之意促想象

支玉恒老师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感悟。例如这段实录:

生:我听到她说了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师:这是课文的原话,不是你听出来的。要听作者没写在纸上的话。

生:作者跟她说,风停了,雨下起来了,山里面安静极了,所以岩石树叶才像琴键一样弹出了美妙的声音。这山里的雨让人像在天然的音乐厅里听音乐会。

师:(问读的女生)她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说得很好,实际上,她听到的就是她根据课文想象到的。有这么一句话,“锣鼓听声,说话听音”。作者说的是课文上这几句话,但话外还说什么了?比如我对你说:“今天去我家吃饭吧,哪怕我们多花点儿钱,多给你做一点儿呢。一定要去啊!”听出话外的话了吗??

生:这个人其实不想让人家去,他还说要多花钱,就是告诉人家你可别来啊,你来了我就得给你多花钱。

师:对呀!这些话外话他并没说,是听话音听出来的。你再把雨声那一段读一读,看看作者说了什么话外话?(生重读该段)听出来言外之意了吗?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又请一生来读该段)这回听出来没有??

生:作者好像告诉我:这就是山雨弹奏的小曲,就像一位钢琴家在弹钢琴。

……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读散文能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就很了不起了,而每位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就更了不起了。

4.回读感悟作者情感

有了这样的铺垫,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就不言而喻了。这个时候支玉恒老师再次指导学生回读课文,再次感悟,对“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有了全新的情感体验。

散文教学是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在支玉恒老师的课堂上,我学习到了真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在感悟作者独特体验时,也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55从支玉恒老师的《山雨》谈谈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ix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