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cabecb8b95bdc922.jpeg)
第八章 浩劫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怎么爆发的?学生时代的历史教科书上写的是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然后没了,对于这一段历史的记忆仅止于此
前因如何,后果又如何?听富勒少将的课,补历史课。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世界经历了两次扩张。
第一次大规模扩张是与文艺复兴同期的大航海时代,探索新的贸易路线,结果发现了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揭开了殖民地时代的大幕。这一次扩张,中国正处于大明朝国力强盛的时期,并未出现后来丧权辱国的境况。
第二次扩张的原因,富勒少将归结为:为他们的工厂寻找原料,为货物寻找市场。
因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生产时代,欧洲想把生产出来的玩意变现。然而当时的大清帝国搞不清状况,闭关锁国,是啥都不缺,结果强大的表面在鸦片战争中被戳破,中国进入了被群狼分肉的时代。
先是非洲、随后在南亚,在太平洋和中国。扩张的疆域总有限度,扩张的各国难免爆发冲突,包括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
1882年,埃及叛乱,英国袭击亚历山大港。
这一段历史好像在《夺宝奇兵》当中有表现。曾经读过一本书叫《末日巨塔》,讲述了那个时代下,埃及青年面对英国的肆意妄为所产生的仇恨心理,基地组织的种子从那个时候就种下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bc340da2a5cdf072.jpg)
1885年,英国与俄国在土耳其发生边界纠纷。
1893年,英国与法国在暹罗爆发冲突。
1898年,英国与法国为法绍达爆发冲突,到1904年才结束。
1897年,德国占据了中国胶州湾,俄国占领旅顺港,英国租借威海卫……日俄在大清国土上爆发战争。
这些冲突通过一战来了个总清算?
2
第八章第二部分,展示了1870-1903年的军事发展。
大概简述如下:弹夹被发明,减少了上弹药的次数,枪械用于射击的时间拉长;马克沁水冷式机枪;石油商用化,内燃机发明,汽车工业大跨度发展——1900年高速公路设想首次提出,部队机动性进一步加强;无线电运用。
武器的变化还算是小的,石油成为政治问题,而无线电和机动车全面改变了世界。只是当时没有人能够完全参透这些影响,怎么办?
通过试验。
3、扩张战争的尾声
1898年美西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争;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都是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美西战争争夺的是古巴,最终使美国成为洲际强国。海上的作战,美军以新式战舰埋葬了旧式的西班牙舰队;陆地上的作战,美国人的黑色火药不敌西班牙人的无烟火药,反而凸显了野战工事在火力武器下的作用。
最近有一本关于第二次英布战争的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2eea39afa6c6e4cd.png)
此书讲述了后来的英国二战时首相丘吉尔,被俘虏后出逃的经历。
这场战争出现了后来抗日战场上我们能看到的很多现象。
英国前后投入了45万兵力,受过严格的操典训练,而布尔人只有7万步兵,人手一枪,各自为战,怎么能扛3年?
战争初期凸显了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速射与防御工事的威力。处于隐蔽当中的防御方,只露出一点点,而进攻方则完全暴露在火力之下。
如果还是早期那种从前面往枪管里面塞火药、遇到雨就没法射击的步枪,那么进攻方完全可以在对方射击间歇前进,所以那种火枪演变为是排射,一排装填,一排射击,保持火力的持续性,而用了无烟火药和弹夹后,兵力可以分散使用。
1900年布尔人转入游击战,毕竟不占兵力优势。英国对付游击战,采取了日军在抗日战争敌后战场采取的碉堡网战术,后者可能是跟前者学的。碉堡网把战场分割为小块,然后英国人用骑兵中队一个个小块扫荡——长期的消耗战。
日俄战争起因是俄国向东扩张,碰上日本帝国主义兴起。战争是按照日本的蓝图进行的。
日本抢在西伯利亚铁路全线贯通之前,打下旅顺,获得不冻港,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孤立的俄军,最终俄国撤出满洲,辽东半岛与库页岛割让一半给日本。
俄国输在了内政的糟糕,革命党人崛起,沙皇的地位岌岌可危。它的战败导致德国失去了东侧的威胁,欧洲大陆的势力失衡,于是英国放弃孤立政策,寻求欧洲大陆的盟友。
日本的胜利也打破白种人的优越感。
火炮成了这场战争的决定因素。躲到堑壕内的士兵,火炮的间接瞄准是最有效的进攻。
4、大战的序曲
1879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结盟。
1881年普鲁士又与意大利结盟。
1895年法国与俄国结盟。
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分成了两大阵营。
其后,扩张的德国在海上遇上了英国。日不落帝国再一次遇上了劲敌。工业革命争夺市场,这是必然的结果。
1904年英国打破自己的孤立状态,与法国结盟。
1905年为了阻止摩洛哥被分割,德皇出访丹吉尔。
1906年英国与俄国达成谅解。德国面临西线与东线两条战线。
1908年巴尔干半岛上,保加利亚的费迪南王子宣布国家独立。俄国为了削弱德奥、消灭土耳其、夺取君士坦丁堡,而组建巴尔干联盟。
1910年为了大选,英国反对党领袖对德国发动舆论攻势。
1911年法国想要完全控制摩洛哥,德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派出炮艇。结果德法达成协议,交换了部分利益。
1911年末意大利对土耳其宣战,意图阻止法国夺取的黎波里。
1912年土耳其被独立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打败,结果三个国家为了战利品自己打起来。
1914年奥地利皇位继承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费迪南大公,反对大塞尔维亚运动(也就是巴尔干联盟),结果被塞尔维亚的恐怖主义分子暗杀。俄国为了钳制奥地利,支持巴尔干。
1914年7月23日,奥地利向贝尔格莱德发出最后通牒。俄国局部开始动员。
7月25日,塞尔维亚答复奥地利,奥地利不满意,下令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发通牒,要求俄国停止动员,否则德国也开始动员。当然没有停止,于是德国与俄国交战。法国也开始总动员。
.......
除非国家不执行扩张政策,否则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英国要维持他在海上的霸权,就不能容忍德国的强势崛起。俄国向东扩张,就必然与日本发生斗争。俄国向西北夺取出海口,建立了首都圣彼得堡,这个方向俄国没有劲敌。向西南的扩张,俄国必然与德国起冲突,特别是巴尔干联盟的存在,对德国来说,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直是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也无法容忍德国的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来一次总清算。
以上是第八章。
明天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指导。通过大战前的几次局部战役,堑壕战与火炮的重要性得到了检验。
西线无战事,是怎么出现的,答案大概率在第九章。
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