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婚姻育儿教育
是否该奖励和惩罚学生呢?——《教室里的正面管教》1

是否该奖励和惩罚学生呢?——《教室里的正面管教》1

作者: 61a5042101bc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21:42 被阅读236次
学校环境通常凸显在其惩罚和奖励手段的多样化,详尽的行为管理体系,“奖赏”服从、“惩罚”反抗,这些都不会帮助孩子成长为关心他人的社会一分子,或符合道德标准的决策者,或批判性的思考者,只会将孩子训练得唯命是从。——《无条件养育》

自从研习家庭教育以来,我总是反复思考着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同样,由家庭教育延伸到学校教育,都是孩子,同样的方法和理论,按道理来说,如果适合家庭教育,那么就必定适合学校教育。那么为什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是存在很大不同呢?我既作为一名母亲又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引发我思考这个问题是由于一个点——关于奖励和惩罚的问题。上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奖励与惩罚的问题——《对孩子只有奖励和惩罚?早已out很久了》,大部分的育儿书会告诉我,奖励和惩罚对孩子长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而且会有很多负面效应。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很多专家都不支持对孩子实行奖励或惩罚。于是,我在想,既然家庭中没有奖励和惩罚,那么学校也应该同理,没有奖励和惩罚。

可是,在我看了很多本国的著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班主任的著作后,发现奖励和惩罚都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中。譬如魏书生,名气如此大的教育家,管理学生的方式虽然是民主,但是同样和学生一起制定了班规 ,有奖有罚。还有著名班主任郑学志,班上也是很多条班规,制约着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

所以,我在教授家长在家不要对孩子实行奖励或惩罚,而自己在学校反行其道找了个很好的借口——一个班级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社会,而社会上没有法律就会乱了套去,自然一个班上也需要班规来制衡。而这个学期利用班级优化大师来进行奖励加分后,学生的积极性确实提升了不少,连家长都感叹,孩子们发生了很多变化。

可是,说实话,这样的所谓“班级是个小社会”的借口连我自己都感到心虚。学生虽然在纪律,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看着貌似上了一个台阶,可是,我总觉得这只是浮在水面上的现象而已,还有更多的暗涌在水下流淌着,看不见也处理不了。

这也是因为奖励和惩罚的负面影响慢慢显露出来了。首先说奖励。上次上公开课,为了激励学生们畅所欲言,我将回答问题的奖励由一分提高到了两分。整个课堂气氛因此活跃无比,学生们畅所欲言,给了我很多意外之喜,整堂课也因为学生的积极发言而精彩纷呈。可是,出现的问题是,只要我没说回答问题有加分奖励,几乎就没什么同学举手了。大家又回到了各回各家,各做各事的事不关己的局面。

其实是惩罚。惩罚的每一个小方面都是由一个同学负责,比如自习课由一个专门的同学监督,而做课间操又是另一个同学监督。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同学很凶,也很认真,他的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学生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好,而有的同学却有一搭没一搭,学生在这个方面就做得不好了。

这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而我真正想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不需要他人监管也能自己做好 ,我想这应该是所有父母和教育者共同的理想吧,而不是有人监管时装模作样,无人监管时放飞自我。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看了“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的著作也没能找到我心中的答案。我以为这个问题可能是真无解了或者答案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一样的,学校教育就该有奖励和惩罚,不管是学生共同制定出来的,还是班主任自己独断专行出来的。

还好,昨天翻到了这本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将我心中的谜团一一解开。

此书作者将人类的行为看做冰山,而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方法只是处理冰山位于水面上的部分——孩子的行为。他们上课说话,我们就记名字,施以惩罚,压制他们的行为 。他们上课不举手,我们就奖励他们得分或者小礼物,刺激他们的行为。却不知道,冰山位于水下的部分却是因为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出现了问题。

正如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

让我们再回到关键的问题,什么是“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我特意百度了一下。

“归属感”是指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觉。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如上学班级,如工作团队,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学校归属感,顾名思义,便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这就不难解释,很多成绩不好或者行为不好的学生在传统学校中不受老师的重视,不受同学的待见,甚至得不到大家的尊重,老师长期的批评,同学的欺负或者看不起,都让孩子的归属感日益消磨,既然无法从正面获得归属感,倒不如从反面——不良的行为,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寻求自己另一种别样的归属感。

而“自我价值感”相比而言,从字面上更好让人理解,即自己是否有价值,存在的意义。

结合“归属感”来说,就是人在团队中被认可和接纳,并能创造价值。

可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又给了孩子多少这样的机会。一般成绩好的学生也担任了班上重要的班干部,评先评优的机会也优先考虑他们,所以形成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所以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以培养这样一批尖子生而损害了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多少学生本可以很优秀很骄傲很有价值感地存在,却因为我们的批评,我们的惩罚,我们的忽视而变得平庸,从校园平庸到社会,从此不再追求自我的价值,对学校,对社会的价值。

所以,了解了事情的深层原因,才好对症下药,疾病在里不在皮,仅仅治疗外表只会让内里溃烂不堪,最后全盘崩溃。

我们作为老师,要像医生一样诊断出,当孩子行为不良,引起的成绩不好或是下降,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去提高孩子的成绩只是治皮,而根本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才是真正需要治疗的里。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我们需要让孩子有三个信念:

信念一:我能行;

信念二: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信念三: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作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他有这些信念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孩子们需要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思想技能:

1,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因为信念一我能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所以我能自律)

2,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因为信念二,我很重要,我有价值,我会愿意倾听别人的感受、想法和主意,并认真对待,再提出我有价值的建议,这是一个相互尊重的过程)

3,我理解我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因为信念二和三,我有自己的价值,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对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整个集体更加棒,更加优秀)

4,我能通过日常的练习,发挥我的智慧和判断能力。(信念一二三让我有这个自信)

而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能够有这些信念和技能的学生有多少,寥寥无几,所以一个班级才有这么多的纪律问题,层不不穷的学生矛盾,以及带给学业的影响。试想一下,每一个学生真如此,那么他们还需要外界的奖励和惩罚吗?肯定是不需要了。这才是真正的治本。

现在,我们知道,学生的“病源”在哪里?如何治疗?这是一门更大的学问。不做任何事来达到这样的学生目标——三信念四技能的学生,怎样也只是美丽的乌邦托。

所以,在下一篇中,我将具体来分析,如何将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以及日常如何来针对学生和班级不良现象来着手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否该奖励和惩罚学生呢?——《教室里的正面管教》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mo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