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中借助孔子与太公任(虚构人物)的对话,讲述“不死之道”。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之间,形势危急,对话在这个背景下开始,表达了舍弃功利、回归质朴的自然状态来保全自身的思想。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之间,七天没法生火做饭。太公任前去慰问:“您快要饿死了,您厌恶死亡吗?”孔子说“是的。”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翂翂(fēn)翐翐(zhì):飞行缓慢迟钝的样子。
太公任说:“我曾听闻不死之道。东海有一种鸟,名叫意怠。飞行缓慢迟钝,显露出无能的样子;它一定要与朋友一起飞翔,生活在群体中,不敢飞在最前面,不敢最后撤退,也不敢最先进食,只吃一些剩余的食物。因此它不曾受到众鸟的排挤,也不受外人的迫害,因此能免除祸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笔直的树木先被砍伐,甘甜的水井先枯竭。你意图用才智来惊醒愚俗,修养自身来显露污秽,显耀的样子如同高举日月一样,所以不能免除祸患。我曾听闻有大成就的人说:自我夸耀的人不会成功,功成不退的人会招致失败,声名显赫的人会招来损伤。谁能够舍弃功名退还给众人!道与德流行而不显露,纯朴平常,又如同狂人一样,去除形迹,放弃地位,不图功名,所以不会去苛求他人,也不会引来他人的责备。极致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又何必追求名呢?”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欣然辞别友人弟子,逃到山泽之中,穿粗衣,食野果,不会惊扰鸟兽,鸟兽不厌恶他,又何况是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