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启了一本新的精读书籍——《概率论》。
序言:
概率论解决随机问题的本质,就是把局部的随机性转变为整体上的确定性。
概率论不是帮你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是为你刻画世界的整体确定性。
第一章:
概率论的四大基石:随机、概率、独立性和概率度量。
1.1随机:
随机就是不可预测
随机性不等于不确定性。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否可知。
不确定性包含随机性,随机性是不确定性的一种类型。
数学中定义的随机,在逻辑上就是绝对不可预测,这是随机的理想状态,这种随机我们称为真随机。
世界上有没有真随机现象呢?——量子涨落。
但现实生活中,这种绝对意义上的真随机现象几乎无法遇到,就像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圆一样。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随机现象基本上都不是真随机,但只要我们感知到它的效果是随机的,就可以把它当作随机来看待,这种随机我们称为效果随机。
除了真随机、效果随机,生活里还有一些现象是典型的“伪随机”。也就是说,一个事件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其实不是。那怎么证明呢?当然是寻找事件的规律。只要有规律,事件就一定不是随机的。
事实上,人类是很差劲的随机生成者。越想制造随机,我们的主观性就越强,而这样制造出了的随机,往往就是伪随机。
绝对意义上的真随机只存在于量子层面,现实中很难遇到;伪随机只是披着随机的外衣,它本身是有规律的;而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随机现象,都是效果随机,它也是概率论这门学科研究的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