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是如何逃离明皇宫的

作者: 一夕厘 | 来源:发表于2017-01-25 09:57 被阅读0次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渡江后很轻松的就占领了南京,但朱棣并没有马上登基,而是有其他要紧的事要做,史书说朱棣在“清宫三日”,有人说“清宫”就是在寻找宫里的美女,并不是,根据清人查继佐的《罪惟录》和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这个“清宫”是指朱棣在杀人,凡是宫里的宫人太监和女官几乎全部被杀,之所以被杀,主要原因就是回答不出来建文帝在哪儿。

    建文帝人间蒸发对朱棣来讲一直是个心结,正史有说其烧死的,也有说其上吊的,一个人咋有两个死法?不太靠谱。而通过后来的“燕王告天文碑”以及朱棣本人的种种行为,再加上野史的花式记载,建文帝逃亡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若是建文帝出亡了,那他是如何“越狱”的呢?

    建文帝出亡的两种说法

    A:建文帝通过明皇宫里面及其周围的暗道逃离的

    明朝著名史学家谈迁是这样说的:建文帝在明皇宫大殿上打发走了一些大臣后,他就与易学大师程济、中书舍人梁良用等人通过暗道悄悄走出了西华门,来到了西华门外的秦淮河,沿着秦淮河往南走,找到了一艘空船,建文帝一行人赶紧登船,梁良用拼命地划船,向着城南方向行驶,没一会儿,就到了南门,他们下船上岸,改变了出逃的路线和方向。梁良用哭着对建文帝说:“陛下,臣就此与您永别了。”说完他就走到朱雀桥上投河自尽。梁良用与梁中节、梁良玉、梁田玉等都是同族人,梁家一族有8人在建文年间同朝为官,他们个个都是忠臣义士,光跳河的就有五个人。

    建文帝一帮人在南门登岸后,偷摸跑到聚宝门(今中华门),趁着夜色,他们悄悄来到了聚宝门东北方的神乐观。不久,其他十几个大臣也相继来到,当夜,建文君臣就睡在道士王升所在的神乐观,秘密商议出亡之计。(谈迁:《惠宗建文四年》)

    B建文帝是通过明皇宫暗道、穿越鬼门而逃离的

    持这种说法的,影响比较大的是明末清初的学者谷应泰,他说,建文帝和九个大臣通过暗道逃离了明皇宫大殿,直奔鬼门。

    鬼门在明皇宫的哪里?一直都没有确切的说法,有的说鬼门应该在明皇宫的北边,因为古时候人们出殡时往往不从正门(南门)而是从北门出去,因此有人推测鬼门在皇宫北方,也有人说鬼门就是太平门。清朝有一出昆剧《千钟录》,其中提到了鬼门,有台词:“我名允炆,今僧名应文,乃应我之名也。还有朱书一纸:‘应文从鬼门而出’。但未知鬼门在何处?”另一人作答:“宫中地下暗沟名为鬼门,直通后河。”

    尽管是戏文,但它诞生在明代盛传建文帝出亡的苏州,苏州离南京又很近,作者把鬼门解释成暗沟可能是跟当时南京的俗语有关,而这里的“后河”,极有可能是玄武湖,因苏州口语河与湖是一个音。

    建文帝与九个大臣赶到鬼门时,遇到了神乐观的道士王升,建文帝十分惊讶:我们是秘密逃亡,这个王升老道怎么会知道?王升见状,忙跪下磕头,说:“万岁,莫要惊慌,贫道早知道陛下要来这里,昨天夜里高祖皇帝托梦给贫道,让贫道在此恭候陛下。”听到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后,建文帝也来不及再细细打听了,于是就本能的随着王升坐船来到了太平门,接着又跟着王升到了神乐观。这时,天色已黑,杨应能、叶希贤等13人也来了,总共22个人,住宿在神乐观。(谷应泰:《明史本末纪事》)

    开了一夜的会,商议逃亡大计

    众大臣汇集在神乐观,一起讨论以后的出路问题,建文帝说:“既然命已至此,今后我们就以师徒相称,不必拘泥于君臣之礼了。”那些大臣听到这番话,一个个都哭着答应了。这时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这么多的大臣都跟随建文帝逃跑,太显眼了,很容易暴露出来,最好选几个没有家室拖累的并很有力气的大臣出来保护建文帝,但最好不要超过五个人,其他大臣都找地方藏起来,暗中给建文帝物质保障,遥相呼应。建文帝当即称赞说:这个主意不错!大家说着说着就围成了一个圆形,席地而坐,王升道士忙个不停,送茶水送夜宵,大家吃完了,也将逃亡大计商量成了:始终不离开建文帝的有三个人,杨应能、叶希贤和程济,杨应能和叶希贤对外称比丘(通俗的来说,就是实习的和尚),程济称道人,“大法师”就是建文帝自己。

    解决好安全警卫问题后,往来接济送吃穿的也必须要确定好,而且人还不能少,否则万一有个闪失,建文帝就可能冻着饿着,或者会有生命之忧,于是定下六个人给送衣服送吃喝。(谷应泰:《明史本末纪事》)

    在讨论完安全与物质问题后,建文帝对大家说:“如今之势,我想往云南去,依托西平侯沐晟,诸位看看这么样?”徐王府宾辅史仲彬说:“大伙儿人那么多,声势也大,而燕王军队大抵控制了京师,一心要缉拿所谓的奸党分子,我们这么多人在一起行动,能不被人觉察出来而告发吗?以我之见,倒不如往来于山水名胜之间,四海为家。我等大臣中家资比较丰厚一点的,随时准备好费用,任由皇帝陛下使用,有何不可?”建文帝说:“这个主意不错!”当时决议,建文帝轮流居住在七个大臣家里,这七个大臣是:廖平、王良、郑洽、郭节、王资、史仲彬、梁良玉。但此时建文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就说:“这个办法好是好,只可暂时住住,而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京师南郊的天地坛附近,这还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明天天一亮我们必须离开,但往哪里去呢?”大伙儿讨论一番后,一致认为:天亮后往浙江浦江方向去最为妥当,浦江郑氏是个大家族,历来以“忠孝”治家,且本朝开国以来,他们一直对大明君主忠心耿耿,皇帝陛下到那里去最合适不过了。(谷应泰:《明史本末纪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文帝是如何逃离明皇宫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yt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