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期,一般在你培养习惯的第8天到第21天之间。说的是当习惯训练强度变大的时候,你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而导致半途而废,令习惯没法养成。
怎么样打破呢?应对的基本原则就是反向增强身体养成习惯的稳定性,你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应对,从而提高你在不稳定期的抵抗能力。
第一个对策就是让行为模式化,也就是把想要培养的习惯尽可能弄成固定的模式。比如你读书就固定在每天晚上8点或者是固定在咖啡厅的时候就去读,这样时间固定、行为固定、地点固定并认真执行,比较容易培养一个稳定的节奏感,而且一到了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个场景,你的身体立刻会提醒自己采取这个行动。发挥行为模式化的作用,减少习惯培养的不稳定性。
但是让行为模式化这件事,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环境情况会变,导致我们常常很难百分百地执行,比如遇到刮风、下雨、生病感冒之类的。
这时候咋办呢?有一种观点是,既然你是培养习惯,那就不能有例外,必须说到做到,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我们建议的第二个对策是提前设置例外规则,让计划保持弹性。你晚上8点的读书计划,设想一下如果要加班到8点,或今天下雨,或是你身体病了,怎么办?
我们可以先假设可能发生的例外状况,也就能提前考虑好应对措施。比如你可以提前想好,如果加班晚了,就可以在路上听一段《每天听本书》来代替读书;如果你要锻炼身体,但今天感冒了,身体不好,那就告诉自己在本上记录下来,身体恢复以后每天多补五个俯卧撑,往回追。
鲁迅先生几十年坚持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可是他也给自己设置例外情况,有时候日记会写四个字:今日无事。总之,你提前设置了例外规则,当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处理,让习惯养成的过程不会被中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