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
2015年6月22日22时,高考成绩发布。
经历了一次高考,再次查成绩,乐华已经没有了第一次的紧张和茫然,虽有所期待,可却带着过分的平静甚至有点儿无所谓的心态,无知年轻的人总有着无畏而无所求的傲慢,未来是一个繁琐而深奥的问题,此时的乐华就是这样的浅薄,看不到未来,索性选择随遇而安。分数对她而言,更像是去往远方的车票,到底要花多少钱,是否要上车,都取决于它的大小。
“479分”,一个尴尬的数字,当时正遇上教育改革,取消了二本分数线,只有本科线和一本线的划分。乐华读的是理科,若按照去年二本线的划分,她只超过该省二本线几分。她自己的想法是要么读个偏远地区的二本,要么去读专科,她知道若是读三本院校,她家的经济条件虽能勉强供应,但也得被扒下几层皮。在这期间,不能有除吃穿外的开支,不敢生大病,若是一场大病下来,生活就只变成生存。
然而人生从来就不会轻易放过一个无知的人,它必是要给你上一节难忘的课来教你学会它,让你博览群书,阅尽人生的繁华和苍凉。
02
在乐华的父亲看来,既然她选择了复读,就一定要读一个本科才好,不是为了他自己的面子,是为了让她在以后的生活里能有一点儿底气,乐华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本科和专科之间毕竟隔着一个档次,一个女孩子上了本科在学历上怎么也还算说得过去。但乐华只是在想:一个没有水分的本科又能带来怎样虚无缥缈的底气呢?
但是乐华的父亲还是在填志愿的时候精心选择了两个可能有机会录取上的二本学校和几个他觉得还不错的三本院校。乐华不知道她自己想要什么,她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她听从父亲的想法填上了他选择的学校,自己选了几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专业。
03
命运给乐华选择了一所临近城市的三本院校。当时有一个学校招生办的老师打来电话,问她是否愿意被录取,她看着父亲的侧脸,他当时抽着一只烟,猛吸了一口,最后烟烧到尽头快烫到手的时候,他把烟头一灭,只说了一个字“上!”。
乐华坐在旁边思绪偏远,想起不久前父亲和伯父闲谈时聊到这个话题,父亲说,一个女孩子总要多读点儿书才好。为什么好,他却没有细说,只一直重复,多读书总是好的。
04
乐华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因感情不和多年分居,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她两三年才有机会见母亲一眼,她的母亲也不怎么管她,她自己倒无所谓,只要知道母亲还健康平安地活在世上某一个角落就好。她从小和父亲一起长大,自然和父亲的感情较为深厚。她父亲没读过多少书,十几岁出来闯荡,跟着师傅学了一身打铁的手艺,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这门手艺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后来她父亲当了建筑工人,爬到几十米高的楼房外给别人安装窗子的防护栏。
乐华一直知道父亲工作的不易,第一年没考好连本科线都没上,但她心里是不甘心的,经过短暂的消沉后就决定复读,她父亲对她的学业从不强求,乐华自己想复读,她父亲二话不说就支持她,但终归因为底子太弱,虽经过一年苦读但也没有成功逆袭考过一本线。她父亲却对她的成绩满意了。
05
乐华知道父亲对她的要求不高,只要平安快乐就好,但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读书的原因而增加父亲的负担。她对父亲说,她想读专科。
她父亲大概知道她的想法,没有责备她,只对她说,我没读过多少书,心里一直是有遗憾的,我不会要求你什么,我只是不想你的未来留下什么遗憾。人读书也要活,不读书也要活,只是活法不同。你就算不读这个本科,我也要挣钱养你,只是说读了我会累一点而已,但人活着本身就是累的呀,既然不管怎样都得累着,有你读书的需要,我挣钱也能有干劲。你放心读你的书,其他的事你不用管。
乐华看着父亲渐显苍老的面庞,想起小时候有一次下雨时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她紧紧抱着父亲的腰,藏在他的雨衣里,不用管外面的风吹雨打,只是嗅着他身上淡淡的烟草味,一颗心就安定了下来。父亲那时就是她的靠山,而这一刻依旧是她的靠山。
06
乐华想通了,大学是一个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不管它自身的好坏与否,一个人本身的努力却是不能少的。她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奋斗方向,她要成为父亲的靠山,像父亲抚养照顾她一样,她也要变成一个有能力爱护支撑父亲的人。
这条路也许艰辛漫长,但她不会失去信心,因为有一个人从不曾对她失去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