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諷(實)刺(話)有感文學婚姻育儿心理
参与孩子的成长,你能“看到”吗?

参与孩子的成长,你能“看到”吗?

作者: 高宇_Betty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21:14 被阅读87次
    窗台上的花

    现在有很多家长,花很多很多的时间陪孩子,但一般都在做两件事:1.下指令,纠偏。指导孩子做作业,然后挑出错误的,要求其订正,直到满意为止;2.陪读。孩子写作业,家长拿着手机煞有介事地在旁边蹲点,看到孩子开小差,就大吼一声。

    对孩子付出这么多时间,任谁都被自己的勤奋努力陶醉了—我真是个好爸爸/妈妈。然而,你的孩子也许不这样认为。

    有效的陪伴时间,并不是这样的。指导孩子完成任务,算是给孩子充当了拐杖的功能,孩子柱着你这根拐杖,可以往前走,但哪天这个拐扙一撤,他还是不会走。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呢,当然可以让孩子充分利用时间,但是孩子也许是不耐烦的—像一个被抽个鞭子向前的纤夫,学习能有乐趣么?

    所以陪读的正确姿势应该是什么呢?我想,一定是全情陪伴,一定是什么都不做,全心关注他,最重要的是,找一找他有哪里做得好的,给予表扬。

    当然你肯定会问,我啥都不干,全情陪着,那太耽误功夫了。可是也许,这样的全情陪伴,不需要太久。哪怕只有十分二十分,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常常跟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个说法,叫“看见”,只有我们看见了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为成长所作的努力,并给予肯定,才算真正赋予了孩子生长的力量。

    在我看来,看到孩子的行为方式,并发现问题,再适时引导,才是对孩子真正重要的。但如果你真的发现问题,于是就问题本身敲打孩子,勒令其改正,也是不行的。因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孩子也是不能接受的,反而容易徒增逆反。所以,看见好的改变,陈述你的发现,然后再给予孩子建议,对于孩子的意义才应该是更大的。

    为什么我说,“看见”对孩子是最重要的呢?

    首先,每个人都有受到关注的迫切需要,人最大的孤独,就是感觉和这个世界毫无关系。

    人天生需要亲密行为,需要接收爱,然后才能给予爱。孩子为了得到爱,一定会以养育者期望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以便索取爱。大部分的孩子会在家长喜欢的方向上用力,并希望被看到。如果孩子无论怎么努力,家长都看不到,感受不到的话,孩子会无所适从,进而陷入孤独和失望。

    最近有多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让人特别痛心。这些孩子去自杀,往往都是因为得不到关爱和理解,这种缺乏关爱的直接表现就是不能被“看到”。有些父母对孩子冷漠,不管孩子怎么努力,根本不愿意了解和关注;有些父母虽然十分爱孩子,但是关注点用错了地方,表现出来是一直在不断的攀比和指责,使孩子觉得自己并不重要,父母在乎的是他本身以外的成绩。

    说真的,很普遍的情况,有些父母对孩子成绩和表现的渴求,超过对孩子本身快乐与进步的渴求。这样的行为,说到底,要么是父母本人对于一些身外之物--面子看得太过重要,往往老师一说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就对孩子大加苛责,要么是对未来太过焦虑,觉得孩子不怎么样,世界就塌下来了。而父母这样做,孩子的感受显而易见,他们会觉得自己并不重要,他们能感受到成绩和表现对父母来说更重要。这样,即使孩子努力去学习去表现,实质上只是为了获取爱和关注而活,并非出于自身成长的愿望。

    其次,“看见”就像是聚光灯,当你的目光在孩子身上聚焦,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爱和温暖。

    一个表演者最开心的事情,应该是观众目光的聚焦。当他们感受到自己接受到来自各方的注视时,他会有动力也有意愿展现最好的自己给观众看。同样的道理,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关注,他的每一个小的尝试和努力,都可以被看到并且得到肯定时,他一定会铆足了劲,用心努力上进。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获得的,是源源不断的内部驱动力。

    再次,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若你能够在日常对待家人时努力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进步,孩子得到满满的关注,他会感受到爱。当他感觉到爱足够、不匮乏时,就会回馈爱。

    表现出来,他就会更加关心别人的感受,更加能够看到家人和朋友的长处,之后的行事方式,一定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他会积极地关注别人,对别人给予肯定,而这正是与这个世界建立连接的最佳方式。以我家孩子为例,每当吃到喜欢吃的菜时,他就会给到做饭的外婆以赞扬。在我的引导下,他也愿意更多的看待同学们的优点,同时对自己也更加体谅。

    “看见”孩子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孩子全情关注,可以帮助孩子更快的收获成长。同时,懂得发现周边人的优点,及时给予反馈和赞赏,对成人来说,也是收获友情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进入简书以来,每当看见好的文章和作者,我都不吝点赞与打赏—因为我感同深受大家笔耕不缀的辛劳,知道每一个人的努力都需要喝彩,而这样的喝彩可以让大家将写作这件事情坚持下来。而更多人的反馈与“看见”,正源源不动的鼓励着每个作者,乐此不彼的写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陶薰读书:说得好,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投入时间,更应该投入爱与尊重。

      本文标题:参与孩子的成长,你能“看到”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ha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