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快感,非比寻常。
别的快感的源头,可能是物质的,可能是物质、精神双重的,而写文的快感,则纯粹是精神层面的。
写文之前的孕育过程,有时简单,有时复杂。有时灵光一闪或一现,抓住以后,从一个焦点发散开去,一挥而就,也许就是一篇好文章。有时冥思苦想良久,也找不到兴奋点,也找不到下笔的切入点,甚是愁煞人也!
写文时,写手可以放飞头脑思绪飞扬,可以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可以小弦切切如私语。
写手在写文时的角色,是多变的。写什么人,自己就进到了什么人的灵魂深处。写什么事情,自己就进行到什么事情的逻辑关系之中。否则,就不是在写文,而是在写通讯报道。
俗话说,别人的老婆好,自己的孩子好。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么看别人老婆和自己孩子的。
有人把自己辛苦写出来的文章,称为自己的孩子。我认为,说这话的人,必定是一个深得写作秘诀的人,同时,也必定是一个体会过写作快感的人。
自己的孩子,无论丑俊,自己怎么看怎么喜欢。并且,还要把这类喜欢分享出去,以此延续快感的兴奋链。
自己的孩子,是排斥别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的。或者,只能听好话,不愿听怨言。
同理,写文也是如此。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怎么看怎么喜欢,俗话说,哪眼看都顺眼。并且,从心底反感别人的负面维度的指指点点。
殊不知,尘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要遵循一定之规的。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也。
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陶醉于其中,无可厚非。但是写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嗨,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写手通过写文表达的诉求,到达看官的眼前之后,看官通过读取、认知、思辨,要能够看懂、理解这个诉求才行。否则,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得不到实现,这个写作行为就大概率失败了。
有人说,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的评价,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就是,至今为止,莎士比亚戏剧仍然没有被超越的艺术魅力。
当然,莎翁是巨匠。我们无法望其项背。但是这个道理,我们普通人还是应该懂得的。自己的写作,要有自己的特色,一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一旦形成,轻易不要改变。不然改来改去,东施效颦的悲剧就会再度重演,从而荒废了自己的宝贵财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先人们的感受如此透彻,我们为什么还要看着别人眼色写文呢?倒不如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在遵循写文规则的前提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反倒痛快一些。
哎,我怎么绕了这么多,貌似离快感有点远了呢?罪过,罪过,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