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健康教育
正视中考的那些“小情绪”

正视中考的那些“小情绪”

作者: 品读生命 | 来源:发表于2021-05-17 13:13 被阅读0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中考”)的到来前,看着初四学子们或紧张焦虑,或过度兴奋,或担忧无力的种种表现,不仅感叹“不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这几乎是所有经历中考的人,都会经历的一场“修炼”,在准备知识的同时,与疲惫感,混沌感,焦虑感,挫败感等等同行,与其不断抗争还是学会共处,将直接影响中考过程及结果。在此谈一谈怎样帮助学生应对中考的这些小情绪,并加以调整。

            一、疲惫感

            高度集中的学习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容易引发疲惫感,这是毕业班学生最常见的情绪状态。疲惫感未必。全是生理上的劳累,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不满、厌烦、挫折产生的感受。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卯足劲儿往前拼的时候,会有疲惫的感觉,有这种感受的学生,定然是付出了许多,努力学习参与状态良好。给这部分学生,首先要赋能!一句简单的鼓励和赞赏,就可以激活他们的价值感,产生愉悦情绪。应该肯定其学习状态、学习意志,而不是分析成绩,比如说“你今天看起来很精神”,“状态不错哦”,“你认真的样子很可爱”。

            其次激发其兴趣,唤醒学生内在活力,心理的疲惫感,需要心意有趣的东西去调节,可以鼓励学生适度运动,自我放松。倡导“一新一意”活动,邀请学生给自己的卧室,书房,教室,书桌等生活空间,私人领域换上喜欢的东西,可以是床单、桌布、花瓶等,用一个“新”物件唤醒心理的“意义”。

              还可以利用课间播放“每日(周)一歌”,让学生点播自己喜欢的歌,可以静静听,也可以全班一起唱。音乐是承载情绪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仅能激活团体动力,而且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链接。

              二、混沌感

            混沌感是由于学习动力、成长动力不足而感觉迷茫,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被动的跟着教师的节奏。这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学习计划,缺乏目标管理能力,习惯于听从外界的安排。

            对这部分同学的帮助,就是教师带领其培育“梦想小树。”具体做法:邀请学生用卡纸绘制一棵小树,把小树分为树根,树干,一层级树冠二层级树冠等几个层次,具体层级数目根据个人目标需要而定。

            1 .梦想是土壤。在树根部分写上自己的梦想、目标如心仪的职业,向往的学校等。

            2.执行是树干。目标要落地,行动来决定唯有树干才能支起一棵树,把目标具体化为每日的行动,不求全面,但求可操作。              3.坚持是树叶。无叶不成荫,一片一片的叶子,就像每个奋斗的日子,学生开启“树叶打卡”成功,坚持一天便在树上画上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绪状态给叶子涂上喜欢的颜色。

            4.情绪是养料。在梦想小树的旁边画一个敞口的“营养袋”,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想法、观点都可以写进去,例如今天的学习不在状态,想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你做了什么选择?又是怎样说服自己坐下学习的?记录类似的心路体验和过程,能够增强学习意志力。

            三、焦虑感

            焦虑感是对高中生活和未来的担心,害怕结果,不理想,未来不明确而产生的紧张恐惧情绪。在学习压力下,学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种失控的感觉,这种情绪会干扰破坏学习专注力,使学生内心状态不够平静,有时还伴有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失眠等躯体化症状。

            在此,我们要明确适度的焦虑,可以调节压力,转化成下一步的行动力。但当焦虑感变成“焦虑症”时,需要寻求心理机构的专业辅导。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探寻掌控的感觉和行为,因为焦虑的实质是失控,对未来没有确定的答案。

            第一,正确面对考试,寻求掌控感。

            开展考试焦虑的自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面对考试不论是成绩优秀与否,所有的学生都会感到焦虑,都会担心成绩。但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只是追求梦想路上的一个台阶,即便某个台阶没有走好,但不会阻止我们继续往上走,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一场考试,而是实现梦想。这样面对考试,面对成绩,学生就会从容的多。

            第二,聚焦“当下”,用行动回应。

          焦虑不可怕,但排斥抗拒,逃避焦虑会撕扯一个人的能量,内心不断冲突,当觉察到自我的焦虑感,发现自己正在担心未来,可以友好的邀请焦虑,坐在自己的身边,允许它的存在,邀请他参与到自己当下的活动吃饭,学习运动睡觉,邀请他和自己感受校园的花草树木、空气、蓝天,这样接纳焦虑感的存在,就能从逃避焦虑,抗争焦虑中后退一步,我们便能和焦虑共处,保持内在的安宁和平静。心静了,专注力才能回归,未来才会向我们开启。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不需要迎合未来,也不需要沉溺于过去,而要活在当下,对待当下不含糊。吃饭的时候,体验食物给味蕾带来的滋味,而非想着快点吃完去做别的事;走路的时候,体验不疾不徐的步子带来的踏实,而非憧憬未来如何如何;学习的时候,体验一步一步“玩”知识的乐趣,而非它可以带来多少分数。在微笑的动作、简单的生活过程中,如实体验、体悟此时此刻带来的真实。

            四、挫败感

            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老师,我努力了很久,也坚持了很久,可是成绩仍然是老样子,真的好想放弃。”付出努力没有相应的回报,会引起内心的无助、失落、受挫的情绪感受,考试之后这种情绪尤为普遍,因为毕竟优秀的成绩是少数,这种挫败感会降低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对当下的学习行为产生怀疑,形成“努力也没用”的消极信念。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反思努力方向,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反而越偏离越受挫,方向对了,坚持了仍然达不到理想状态,请继续努力,因为当下付出的努力不是在改变现状,而是在扎根,稳扎稳打,等待他日的喷薄而出。

            其次,鼓励学生付出高质量的努力。有句话说“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学习时间的投入与拉长,并不代表着成绩一定会进步,“浅表”的努力可以敷衍自己,敷衍外界,唯独敷衍不了成绩。带着耳塞看书,坐在教室复习心却在别处,浮躁粗心的解题……所有这些看上去的努力,只不过是回应未来的“不是不努力”的借口。

            再者,鼓励家长给予心理支持,来自家人的陪伴与支持是回应压力与焦虑的温暖方式,尤其是肢体接触,能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的内在力量。开始时,部分孩子可能会觉得害羞而选择拒绝,我们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从微小动作开始,比如每天一个拥抱,送给孩子一份发自内心的微笑,一句不问成绩只问好的鼓励式的问候。用润物无声的陪伴,一同迎接和创造不确定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视中考的那些“小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lj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