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通注(3·61)

《随园诗话》通注(3·61)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11-01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三·六一】

马氏玲珑山馆,一时名士如厉太鸿陈授衣汪玉枢闵莲峰诸人,争为诗会,分咏一题,裒然成集。陈《田家乐》云:“儿童下学恼比邻,抛堕池塘日几巡。折得松梢当旗纛,又来呵殿学官人。”闵云:“黄叶溪头村路长,挫针负局郎当。草花插鬓偎篱望,知是谁家新嫁娘?”秋玉云:“两两车乘觳觫轻,田家最要一冬晴。秋田晒罢村醪熟,翻爱糟床滴雨声。”汪《养蚕》云:“小姑畏人房闼潜,采桑那惜春葱纤。半夜沙沙食叶急,听作雨声愁雨湿。”陈云:“蚕娘养蚕如养儿,性知畏寒饥有时。篱根卖炭闻荡桨,屋后邻园桑剪响。”皆可诵也。余题甚多,不及备载。至今未三十年,诸诗人零落殆尽;而商人亦无能知风雅者。莲峰年八十三岁,傫然尚存;闻其饥寒垂毙矣!

马氏玲珑山馆,即小玲珑山馆,清代藏书家马曰琯、马曰璐的藏书楼名。玲珑,玉声。取之于班固《东都赋》:“和銮玲珑,天官景从。”又谓马氏因得甘泉县令龚鉴赠玲珑石而命名。二马为人宽厚平和,友人以稀有太湖石相赠,花费巨大财力运至家中,立于藏书楼前,小玲珑山馆即以此得名。

厉太鸿,即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康熙五十九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落第。此后,终身未仕。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长于写诗,尤精五言。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王士祯、朱彝尊外别树一帜。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南宋杂事诗》等书。其中《南宋杂事诗》一书,采诸书为之注,征引浩博,为考史事者所重。

陈授衣,即陈章(约1690—?),字授衣,一字竹町,号绂斋。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布衣。少时即有文名。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以亲老赡养为辞,走避不就。后与弟陈皋,客于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推其最为老师,为一时名士领袖。精于诗,人誉有汉魏风骨。每诗成必工楷书写,从不作行草。著有《竹香词》、《孟晋斋文集》。

汪玉枢(1688—1757),字辰垣,号恬斋,歙县人。盐商,寓居扬州。建有葭湄园,一时称为胜游。能诗擅赋,是韩江吟社的重要成员。《扬州画舫录》载其:“早岁能诗,山林性成。南园之盛,由恬斋始也。玉枢年七十,尝于易松滋抱山堂中作重九会,有‘北雁去来霜鬓敌,黄花开谢故人稀’句,比归无疾而终,社中谓为诗谶。”他的诗作后由其子汪长馨汇编成《恬斋诗抄》(一说是《恬斋遗诗》)刊行,金兆燕、杭世骏皆为之序。因受沈德潜案牵连而被禁毁,传世不多。

闵莲峰,即闵华(生卒年不详),字玉井,号廉风,一号莲峰。江都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尚在世。监生,终生未仕。工诗词,与厉鹗、金农、全祖望、马曰琯等为诗友。有《澄秋阁集》、《楮叶词》。

褎然,音yòu rán,亦作“裒然”,枝叶渐长貌。唐·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笋》诗:“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旗纛,音qí dào,意思是饰以鸟羽的大旗。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旗纛旄麾,飞扬晻蔼。”宋·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呵殿,音hē diàn,释义:1、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上既受书(金国的盟书)毕,百官呵殿,缀金使以出。”2、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挫针,音cuò zhēn,指捉针,捏针。谓缝衣服。《庄子·人间世》:“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挫针,缝衣也。”

负局,音fù jú。释义:1、“负局先生”的省称。负局先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平生从事磨镜职业,深入民间,遇有病人,则予丸药治疗,多有疗效。因姓名不传,故称负局先生。出自原题西汉·刘赂撰《列仙传·负局先生》。2、背负磨镜箱。亦指磨镜。南朝·梁·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可以养性消痾,还年驻色,不藉崔文黄散,勿用负局紫丸。”前蜀·贯休《寄天台叶道士》诗:“负局高风不可陪,王霄峯北置楼台。”

郎当,音láng dāng,含义较多,一般指衣服宽大不称身、吊儿郎当;狼狈、颓废的样子;形容不成器等。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中国的儿童)只因为衣裤郎当,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寿吴复一表兄六十》:“常只是少米无柴,境遇郎当,你全不露穷愁情状。”

秋玉,即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安徽祁门人,后迁江苏扬州。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弟马曰璐同以诗名,人称“扬州二马”。详见《<随园诗话>通注(3·60)》。

觳觫,音hú sù,释义:1、恐惧得发抖;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指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赵岐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2、借指牛。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锦秋亭辨》:“人行其中,宛若画图,时见牧人簑笠御觳觫归村落间,邈然有吴越间意。”元·翁合老《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辀。”3、觳觫车,指牛车。清·朱彝尊《秋泾行寄吴秀才周瑾》诗:“吾今妻子返里闾,明年归乘觳觫车。”

村醪,音cūn láo,即村酒。醪,本指酒酿。引申为浊酒。唐·司空图《柏东》诗:“免教世路人相忌,逢著村醪亦不憎。”宋·陆游《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糟床,音zāo chuáng,意思是榨酒的器具。唐·杜甫《羌村》诗之二:“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宋·杨万里《过三衢徐载叔采菊载酒秉烛夜酌走笔》诗:“试问糟床与檐溜,雨声何似酒声多。”

房闼,音fáng tà,释义:1、宫闱。《汉书·循吏传序》:“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皇帝冲年,政出房闼,斯已国家否运,称‘权’尚足示后;况言犹在耳,何可改也。”2、寝室;闺房。宋·张师正《括异志·陈少卿》:“果有羣妖昼夜隐见于房闼间。”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金虾蟆》:“偶小恙,卧房闼。”

傫然,音lěi rán,同“儽然”,意思是颓丧貌。傫:疲劳,颓丧。《广雅·释诂二》:,劳也。《老子》:“傫傫兮若无所归。”又如:傫如丧狗(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3·6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mi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