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这篇文章写得太好,读后情感复杂,很沉重,很心酸,心里堵的难受,但又无法表达。
可是,孩子们呢?看完了之后,除了没感觉,其次没看懂。
所以,这一课面临的,将是很艰难的对话。
接着上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课文。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杨绛一家为老王做了很多事:照顾他的生意,让老王可以养活自己;给老王大瓶的鱼肝油,给他治疗夜盲症;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杨绛也要给钱。应该说,除了杨绛一家,没有人再对老王这么好,可是,几年过去了,杨绛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依然“愧怍”,学生的疑问依然没有解决。
我继续引导学生:“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看看触发她愧怍的关键点究竟在哪儿,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学生再读,反复读。发现杨绛也给出了让她不安的猜想“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那钱侮辱他?”但是,两个猜想又被一一否定——都不是。
课堂陷入了困境!
“再继续读读最后一段,仔细读,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句子,看看有没有哪句话提到了,是杨绛‘愧怍’的触发点。”我继续引领他们走进文字里。
“老师,是不是‘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了他的谢意’?”孩子不确定地说。
“我觉得不是,因为后文接着就说‘我想他是知道的’。”另一个孩子立马否定。
“老师,我好像发现了,应该是这一句‘一再追忆老王和我的对答的话’!”刘昌昊很兴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同学们,你们觉得刘昌昊说的有道理吗?”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嗯嗯,有道理!”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杨绛一再追忆老王和她对答的话,才觉得愧疚和不安,那么到底他们对答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送香油和鸡蛋’故事,再次品味他们的对答。”我顺势把孩子们引到了本文的中心事件——送香油和鸡蛋。
杨绛和老王对答的话: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嗯。”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不吃。”
“我不是要钱。”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对话很简单,似乎什么都说了,似乎什么也没说,言犹在耳,意却不明。
这些文字需要品,细品,需要走进去,嵌进去,可是,好难呀!
我让学生,以杨绛和老王的身份进行表演对话。
“同学们,观察这几句对答,你们发现了什么?”
“老王的话很少很少,少的不能再少!”
“为什么会这样?”
“老王已经病入膏肓,对他来说,说一句话都很困难,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这种情况下,老王为什么还要拼尽最后的力气,来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他觉得杨绛一家对他好,如果不来,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感激,即使死了,也会留下遗憾,死不瞑目的。”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再想想,按照常规来说,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想见的人应该是谁?”
“亲人。”
“家人。”
“最重要的人!”
“说得很好,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临死前最想见的应该是自己的亲人,家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由此可见,老王把杨绛当成了亲人,家人,最重要的人。那么,杨绛有没有把老王当成亲人呢?”
“嗯,好像——”学生陷入了思考。
“老师,好像没有。您看,如果是把老王当成自己的亲人家人,她就不会再给老王钱。我们想想,如果亲人给自己帮助,会不会给钱。老王送鸡蛋香油,杨绛给钱,这就是一般的买卖关系,而不是亲人家人关系。”
教室里,不经意间响起了掌声。
“老师,还有,课文十七段也有说到杨绛没把老王当亲人,过了十多天,杨绛才问起同院的老李,才知道老王已经死了。如果是亲人,不会这么久才会问老王的事情,而且是碰见了老李才问的,如果没碰见老李呢,说不定她依然不知道老王已经去世了。”孩子很激动,又找到了依据。
“老王把杨绛当亲人,而杨绛把老王当——”我故意卖关子。
“外人!”学生回答。
“知道杨绛愧怍的原因了吗?她那一刻似乎才发现,老王把自己当成了亲人,临死前想得到亲人最后的温暖,但是,他没有得到。所以,杨绛深感不安和愧怍。实际上,按照常规来说,杨绛需要愧怍吗?(学生答:不需要。)是的,她根本无需愧怍,因为他已经比其他人更加善待老王了,她对老王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可是,她还是不安,还是愧怍,这正说明了杨绛的——”我再次引着学生向更深处漫溯。
“善良!”一部分学生这样说。
“善于反省!”一部分学生这样说。
我说:“是呀,杨绛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才会以善良去体察善良,以同情之心去善待弱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去反省自己。所以,她觉得愧怍,她觉得不安。实际上,面对老王的悲剧,不应该只有杨绛一个人的愧怍,还应该——?同学们,走进文字里再找找,还有没有别的暗示呢?”
学生苦苦寻觅,最终得出:那个社会也应该对老王的悲剧,表示愧怍。
我们艰难对话,抽丝剥茧,终于完成了对文章的第一次解读,学生也似乎理解了两个同样善良的人,就是因为善良,因为为对方着想,反而而让对方感到不安的原因所在。
课文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每一句似乎都意味深长。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揣摩一下,作者从老李那儿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后,请以第一人称写出,作者回到家沉思的内心独白;或者,作者如果想对已经去世的老王说点什么,他她会说什么呢?
二者选其一。
我当场让学生写的,有几位学生写得很不错,记下来,留作纪念:
【范倚涵篇】
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十分亲切,然而现在,没想到终点来临如此之快。
也许是我没有扶你下楼吧,
也许是我没有请你喝茶吧,
也许是我吃了你的香油鸡蛋吧,
也许是没有向你表达我的谢意吧,
也许,都不是
不知怎的,我的心,堵了,充满了对你的抱歉,
临走前的你,
是那样的瘦削,虚弱.
而我却毫无察觉,竟还用钱回报这似海深的恩情义
我不知该如何回报,这数都数不完的点点滴滴.,
老王啊,
你的心里一定不安啊吧
我错了,
我终究是错了
这似天高的情义不知如何报答,只想用金钱来表达。
却疏忽了,情与钱是不能画等号的呀!
正是这钱,在不经意间刺痛了你.
直到现在,我还以依旧不能心安
只因那份情义。
香油,
我吃了,
似白酒,烈而香,愈品渝香
鸡蛋,
我也吃了,
似白糖,甜而香,思情永存心里。
【陈晨篇】
老王,你怎么就一声不响也走了呢?我还没有好好地谢谢你,我还想在你病好后,再坐上你的三轮车,你怎么就走了呢?
你走的一定就不心安吧,我心里一直都很愧怍,我明日你一直以来待我亲人一样,而我,却把你当作一个外人,你是那么地纯朴、善良、正直啊!
你用自己最后仅有的最后二点积蓄,给我买了香油、鸡蛋,而我却给了你钱,用钱“侮辱”了你,让你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你对我们是多么地好,对我们家也是那么好,我们一直都很感激谢谢你,老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