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幼升小的秘密51:你以为爱孩子,有可能是害孩子,这6点常被忽视

幼升小的秘密51:你以为爱孩子,有可能是害孩子,这6点常被忽视

作者: 春上村边树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22:51 被阅读43次

    父母知了

    幼升小专栏第51篇,今天聊的话题可能相对比较温和一些,关于如何爱孩子,却又不害孩子?听起来有点拗口,难道还有爱而又害的情况么?确实是这样,有这样的例子。

    假期里做了几场小范围的对话会,有的也属于亲朋好友间的私人聚会,喝喝茶,聊聊天。在对话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所有父母都说自己是爱孩子,而与此同时,大部分不能得到孩子的回馈,甚至有的是逆反的厉害,简直是冤家对头一样的,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可能是我们的脾气比较急,忍不住就要动手,看到孩子做慢了,做错了,就恶从胆边生,手就要举起来揍他了,揍完之后,又觉得他可怜,就会哄他,说我们是爱他的,又满足他的许多要求,然后好像这是个周期性的问题,孩子似乎也觉察到了,随着他马上要去一年级,上小学了,我不知道后面还怎么弄?”这位妈妈的焦虑也是写在脸上的,因为到了小学,孩子会面临许多未知的东西,会有压力,如果父母还延续原来那种方式,彼此都会非常痛苦,再往后到了青春期,不逆反才怪呢。

    我想每一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这个理念或者说是出发点应该都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

    爱孩子的方式有可能是错误的,错误的方式甚至会伤害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爱孩子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1、不要让孩子若有所失

    孩子的心本身是天然纯真的,应该以欢快和希望去灌溉,他容不下太多失落感,他希望信任这个世界,获得更多的爱和温馨的记忆,如果任他终日沉浸在“若有所失”的生活里,将会痛苦万分,难以适应而失却童稚的天真和自然地善良。

    有的父母因为自身性格的缘故,夫妻不睦,酗酒,打牌,回来在家里经常吵架,弄得像战场,家庭氛围非常不好,这就是让孩子感到最大失落的地方,家,不是他的心之港湾,而是他迫切逃离的混乱之地,可想而知他的成长记忆是多么糟糕。

    所以,父母成人之间的事情要避开孩子,保护好孩子对于和美家庭的期待。有一对朋友虽然离婚了,但他们说好和孩子在一起时,依然保持基本的快乐和融洽关系,结果他们的孩子成长得很好,直到18岁以后才向他宣布父母离异的消息,那时候他已经可以承受,而且孩子对父母都表示了感谢。

    2、不要让孩子老气横秋

    孩子拥有童真的心,率真自然是令人欢愉的,那些“小大人”不会讨人喜欢。

    过于精明的孩子常常出现老气横秋的态度,日久会影响他健全的人格发展,不得不严加纠正。有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幼稚,以爱孩子的名义,很早就灌输一些偏见,把自己职业上的阴暗面过早的暴露给孩子。使孩子看到世界的多样甚至暗淡,内心就会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壳,也就是表面上的成熟老到,做事过早的圆滑,失去原则,能讨人喜欢却失去本我的真诚。

    除了让孩子显得不合时宜的老气横秋之外,父母偏见和狭隘还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像前几天有一个爸爸留言说旅行没有意义,就是乱花钱,后来其他的爸爸妈妈留言指出“这是偏见”,或许是这位家长自身的原因参与了一些无聊的跟团游导致内心的偏见,然后把这种观点施加在孩子的成长上,有的孩子可能到了初中都没有出过远门,甚至上高中也还是对世界懵懂无知,以为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

    父母必须打破固执偏见,接纳并反思,孩子才会走的更远。

    3、不要让孩子孤僻成性

    太孤僻的孩子不仅不合群,而且会形成“自闭症”,使自已孤立于团体之外,造成偏激和反社会的心理冲动。

    当然,医学意义上的自闭症是一个极其科学严谨的医学概念,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合群就可以简单冠名,这是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检测才可以得出的结论。这里借用这个名字是想表达一类孩子的孤独倾向性,他们的父母以安全的理由,以爱的名义,结果几乎切断了孩子的社交,使他们从小和电子读物或者网络为伴,从而失去了和自然、社会的互联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未来社会最稀缺的品质,我们现在应该鼓舞孩子们去走向自然界,打开自己的心扉,多交友,多交流。

    瀚儿7岁时一个人乘公车去城里往返(那一次的秘密我在原来的文字里叙述过),16岁高二时背包参加国际交流活动,18岁组织一次“千里江山千里行”的蜀地人文考察活动,从订票、组织、考察、制作后期,往返近20天,辗转多个城市和古城,无论是7岁,16岁,18岁,每一次行走,都会因为心灵打开而结识许多新的朋友。

    4、不要让孩子太爱自己

    从小让孩子养成自私心理,长大后容易不合群,所以必须让孩子晓得这个世界是属于大家的,他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份子。他爱自己,更要爱人,基本上,至少要对兄弟姐妹,充分发挥手足之情。

    这一点现在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会慢慢得到优化,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孩子会慢慢的觉察到家庭焦点的转移,也就会自觉地在家庭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是过去独一代那种唯我独尊的架势,开始学会适应多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

    当然,这里有一个悖论,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首先要爱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个体的存在具有神圣性,在一些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为了一些小事,例如妈妈关了电视或者拿了他的手机,孩子就纵身从高楼跃下,这样的孩子本身对自己毫无认知,根源也在父母那里,看看那些痛哭流涕的父母实际上也是在哭他们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败,如果再生一个,不改变观念的话,也还是战战兢兢。

    有一年夏天,我和瀚儿读《平凡的世界》,互相读一段,素读,不解释,纯粹的读,结果读到孙少平在帮村支书家打石窑,背石头的那一段,禁不住泪流满面,什么原因,生命的共鸣:再难再累咬牙坚持,再痛再苦也要点灯读书。所以他每次返校,再大再重的行李箱都得自己拉着去车站,扛着上楼,我们已不在管他。

    5、不要让孩子永不知足

    享受太多的人,往往不懂得享受所应该付出的代价,使他在定型的生活满足感中,追求永无止境的物欲享受。

    做父母要给子女一种有限度的享受,使他知足,知止,知其所应为。之前我介绍过一位做企业的朋友,他的两个孩子每晚都要在厨房帮忙洗碗半小时,然后才去完成作业等自己的事务,别人很难理解这种做法,那位朋友说:“我就是要看看孩子在工作中的状态,只有他不抱怨,一丝不苟的完成,那么将来他就是一个出色的人,有自制力的人,将来任何事都可以做好。”而且这样的个孩子更容易理解劳动,理解自己的获得感,他会对付出与获得有一个直观的比照,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什么时候不可以。

    相反,有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家庭,反而以为是爱孩子,倾其所有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高消费。

    有过一些新闻,一个孩子因为妈妈不能给她买刚出来的新品苹果手机,当街殴打妈妈,污言秽语,令人感到痛心。而这样的行为,难道那位妈妈不应该反思么?如果你从小带着孩子看到自己的职业场景,不管做什么工作,日积月累都会有劳累辛苦,孩子从小感悟了,就会正其心。如果隐瞒自己的辛苦劳作,反而从小满足孩子的高消费要求,吊足了胃口,一旦不能满足,就会歇斯底里,这祸根岂不也有她妈妈一份。

    6、不要让孩子依赖成性

    父母给孩子的溺爱愈多,他对父母依赖性也愈强。

    爱本来发自天性,但父母不能让他自觉是温室里的一朵小花,每一秒钟都需要爱的滋润。没有父母跟在身边就仿佛失去行为的指针,有时候这不算溺爱,因为有的父母也知道克制不去溺爱,因为溺爱是失去原则的,但他们的做法依然属于爱得不得法,也爱得缺乏深度。

    曾经报道过的一些悲剧性事件里面,也许场景有许多不一样的,但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孩子依赖父母,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应对事件的能力,那些大学生还会迷路走丢,被骗,除了骗子和暴徒的凶残之外,还有他们对于危机判断和应对的无力,结局只能是悲剧。

    前几天看到一个短片,日本的幼儿园从小锻炼孩子的体格,空翻、侧翻、跳马、游泳等等,一点点的小孩活力四射,到了野外更是生龙活虎,介绍说这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幼儿园,而不是什么特殊的体育专业幼儿园,到了冬天还会让孩子光着上身擦冰,奔跑取暖,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比较遥远的,但人家眼前就在做,这样的孩子会依赖么?一般是不会的。瀚儿小学毕业,要去另一个地方上初中,暑假送他去一个封闭式军训营,一个星期不见面,结果他适应下来,没有中途打电话(打电话就表示失败了),后来的六年直到现在,都是在外独立生活,所以他也不依赖我们,这一点也可以确定。

    幼升小的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给父母的建议是:爱孩子,应该包含理智与宽容,还要讲究方法与度,以上六点仅仅是个参考,要为孩子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升小的秘密51:你以为爱孩子,有可能是害孩子,这6点常被忽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l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