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时,学生问了我一个哲学问题:如何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为了更好地解说,我先和学生讲了一个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扶持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则做了宰相。赵高专横跋扈,“为了测试朝中大臣对他的态度,他想了一个办法,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有哪些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鹿会因为赵高是宰相说它是马而变成马吗?答案是肯定的,是鹿还是马,不是由人的主观决定的,鹿就是鹿!是不是真理与认识它的人的财富、权势没有必然联系,也和多少人赞同还是反对无关。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无论是真理的内容客观事物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都是客观的,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知道,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上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错误的,它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我们再回到指鹿为马的荒缪故事中去,赵高指鹿为马,其他也跟着赵高瞎说的大臣,他们的荒唐当然是有原因的:赵高不怀好意,其他大臣要么是屈服于赵高的淫威,要么也有自己的私货而溜须拍马。但是无论如何,马就是马,鹿就是鹿,这是事实。赵高们遗臭万年正是被真理扇了耳光的表现。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在实践中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强权,不迷失于私利,坚持真理,正如柏拉图所言: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爱真理就要去发现真理,发展真理,更要去捍卫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