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选之文世界文字传奇史话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4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4

作者: 叶老师yp | 来源:发表于2020-09-26 11:48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14. 攻占苏萨城

此时此刻,已荣升英国驻巴格达领事的罗林森上校,与他在伊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不能同日而语。

为解除沙漠的炎热之苦,他坐在棕榈树下,甚至创造了人造瀑布来降温。在凉爽的瀑布和徐徐微风的吹拂下,脚旁伴着小宠狮,全神贯注地对照研究拓印下来的三种不同的铭文:波斯、埃兰和阿卡德楔形文字。

在攻克了波斯铭文后,埃兰(Elam)楔形文的破译,目前应该是罗林森的重中之重。

三语对照实例图

罗林森能熟练运用双语(或三语)对照破译铭文。举个例子讲:如果国王希望波斯人和埃兰人都能看懂“攻占苏萨”的文告,他会派人用两种文字来书写。当我们已经知道“苏萨”(专有地名)的波斯楔形符,在波斯文告内重复了三次,那么,埃兰文告里也必定会有某组埃兰楔形符同样重复三次,说明它就是埃兰语“苏萨”的标识符。这就是所谓“专有名词对比法”。

罗林森记下了很多关于埃兰语的笔记。由于贝希斯敦铭文的古波斯语铭文第35段损坏严重,几乎无法识读,他于是依据埃兰楔文弥补了缺文,说明他对埃兰楔文已有相当可信的研究能力。但是,出于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他从来没有发表过埃兰铭文的成果,只是把论文草稿交给了时任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秘书的埃德温·诺里斯(Edwin Norris)。

就这样,破译埃兰楔形文字的荣誉归功了诺里斯。1855年,诺里斯发表了自己对埃兰语铭文的论文,解读方法同样是“专有名词对比法”,即通过对比波斯铭文和埃兰铭文中的人名、地名或民族名称,从已知的波斯语发音推断埃兰语音节字符的发音。贝希斯敦铭文中有100多个这样的专有名词,为他重构埃兰楔形文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埃兰楔形文字音节符号

埃兰楔形文与波斯楔形文同属“音节文字”。想一想,我们在前面的章节曾举过例子,所谓“音节”是表音语言中元音和辅音组合发音的单位,类似我国汉语拼音声母与韵母相拼的组合,比如ba、pa。埃兰楔形文使用的音节符号共123个,远远少于大多数其他楔形文字。诺里斯推测出了100多个符号的读音,其译文也与波斯语译文基本对应。诺里斯虽然只是学会的秘书,但也绝非等闲之辈。他在1868年撰著的《亚述词典》,这项未完成的作品被誉为楔形文字史上的里程碑。

埃兰楔形文字使用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331年。它的破译,把我们的目光又从美索不达米亚重新拉回到它的周边地带——埃兰王国。仅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埃兰就给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埃兰楔形泥板文献。

埃兰语楔形文字石刻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埃兰是伊朗最早的文明,地域大致相当于现在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中心城市为苏萨(Susa)。《圣经》曾经提到,埃兰是挪亚儿子闪的后代。但贝希斯敦铭文破译后,人们知道埃兰语与闪族语(又译作塞姆语)有较大差异,所以可以确信埃兰人并非闪族人。

埃兰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历史上很早就受到两河流域国家的侵略,但也多次征服过这些国家。历经古埃兰时期、中埃兰时期和新埃兰时期,埃兰最后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占领。居鲁士大帝派兵夺取了苏萨,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国王甚至把波斯帝国的首都也迁到了苏萨。因为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要是占有苏萨的财富,谁就可以和宙斯斗富。”

埃兰成了波斯帝国一个重要行省,但埃兰楔形文字却一直没有间断,波斯王朝甚至把埃兰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大流士执政后,命令埃兰书吏新造波斯文字,从此波斯才摆脱文盲时代,进入文字文明,所以大流士才将埃兰文与波斯文同时高悬于贝希斯敦悬崖峭壁。

埃兰苏萨古城遗址

后面的章节,我们还要再次提到埃兰。楔形文字史上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出土于埃兰首都苏萨。公元前1163年,鼎盛期的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埃兰王苏特鲁克纳惛特把刻着《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作为战利品,欢天喜地搬回苏萨古城。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物,其上刻写的文字是阿卡德楔形文。所以,我们再次回到了罗林森的身边,他正困在阿卡德楔形铭文的难题中倍感到头疼。

罗林森放弃破译埃兰铭文的荣誉,可能就在于很长时间都无法攻克阿卡德楔形文。他发现这种楔文有一些奇怪的特点:一组楔形符号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音节,许多符号往往既代表“意义”(表意符),又代表“发音”(表音符)。迄今为止,他仅能够识别出100多个这样的符号。

一向能够潜心钻研的罗林森,这个时候怎么也坐不住了。

两河流域古称“亚述”(Assyria)一带的地域,正在发生被考古学者称为奇迹的重大事件,他必须尽快前往参与。或许,对他绞尽脑汁想要破解的阿卡德楔形文大有裨益。

我们的故事书,也将回翻到楔形文字前世今生的倒数第二页,揭秘阿卡德文字。首先涉及的将是亚述方言的阿卡德楔形文字。

下一篇> 第二章 楔形文字/15 亚述的奇迹

返回>目录&序章

相关文章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4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14. 攻占苏萨城 此时此刻,已荣升英国驻巴格达领事的罗林森上校,与他在伊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8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8. 失落文明的钥匙 壮观的贝希斯敦石刻浮雕清晰地展现在罗林森眼前:这里确有一位长翅膀的神祗...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7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7. 贝希斯敦的奥秘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将为读者演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传奇史话。作为人类最先...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0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10. 跨界的中学老师 德拉·瓦勒和卡尔斯腾·尼布尔都是业余级别的文字先驱,在波斯楔形文字的...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9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9. 波斯文探秘先驱 身为英国军官,罗林森并不清楚,就在他独自攻坚波斯楔形文之前,早就有人在...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5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15. 亚述的奇迹 位于如今伊拉克北部,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亚述,东部闪米特人建立的奴隶...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6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16. 尼尼微在哪里 法国在亚述考古的收获招来英国的眼红。以伦敦大英博物馆为出资方的英国方面...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20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20. 国王泥板图书馆 拉萨姆接下来介绍的,是国王图书馆保存的泥板文献。 文献展示了亚述帝国...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9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19. 亚述牛人拉萨姆 英国考古学者莱亚德在库云吉克不仅找到了尼尼微,而且在古城的西南宫挖出...

  • 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22

    第二章 楔形文字传奇 22. 世界第一部名著 史密斯的尼尼微之行,催生了世界考古学界绝无仅有的奇迹! 在抵达美索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sc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