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星海月浅原创
小主老师在上周六突然布置一个作业,题目就叫《我最在乎的人》。一个“最”字,本该有个主次分明,可人呀,取舍是一个难题,只能选出一个“最”在乎的群体。
我是个感情比较迟钝的人,性情也比较淡漠和犯懒。一个不爱制造麻烦的人,自然也就不喜欢麻烦别人。因此,我跟任何人都没有表现得过于亲密,包括亲人在内,以至于我也从没思考过“我最在乎的人”这个问题。但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里出现的首先就是父母。
我出生在南方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是农民,可从我懂事开始,家里就已经不耕田,开了个小饭店,依靠附近一家工厂的员工下班来就餐,一家人每天忙忙碌碌,赚的钱刚好够日常花销。
干餐饮行业其实不见得比耕田轻松的。我们同时做早餐、午餐、晚餐,早餐主要是肉粥和肠粉,午餐和晚餐主要是快餐形式,煮好各类菜式,等客人来选择或者点餐现炒。
天还没亮,父母就要起床准备,磨米浆,熬粥,切肉……等街道热闹起来,客人也来了,父亲要站在炉灶前做肠粉,大半桶的米浆,一勺一勺地放到蒸炉的抽屉里,一推,一拉,肠粉出炉,熟练的动作,一干就是十多年。
在炉灶前做肠粉只是一天的开场白,我们做餐饮,没有聘请工人,全部活儿都是自己干。采购食材、洗菜、切菜、炒菜、上菜、收盘子、洗盘子、搞卫生,能让一家六口人忙碌一整天,其中有四个人是半大不小、还在读书的孩子。
家里最辛苦的要数母亲,可我的母亲从来不讨论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反而怜惜我们,至今还记得,我们小小的个子,放学回家就要帮忙端盘子、洗盘子。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都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那个人。三四十年前,在大众的眼中,男人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可目睹过母亲的辛劳,我一直认为,母亲才是家中那个最重要的人。
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要顾及学业,能帮得上忙的事情不多。除了经营饭店,家里的院子还养鸡和猪,最高峰的时期,六个猪圈,几十头猪。养殖也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每天给动物一天三餐,铲粪清洁,耗时也耗费体力。
我们协助母亲做完能做的事情,通常已是晚上十点后,家里人都去忙碌自己的事情,只有母亲,还在厨房里收拾。忙完厨房的事情,她才有时间去收拾自己,洗去一身的疲惫。
可我想,母亲已经累得麻木,她没有社交,没有自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个家。
做餐饮的十多年,除了过年工厂放假,饭店才有难得的假期,母亲基本上是全年无休,因为大家放假,过年前后家里的大扫除也是整天忙碌。母亲除了大年初一那天有时间逛街,一年365天,几乎全部精力都耗费在饭店里和家庭里。
如今,尽管我们已经不再经营饭店,母亲却已经停不下来。一旦闲下来,她不会为自己安排生活,除了看电视,除了给家里做饭、做家务,她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
近几年,母亲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做事经常丢三落四,慢慢的,严重的程度引起大家对母亲的关注。大家希望母亲能重拾生活的热情,可谈何容易。几十年僵化的生活习惯,让她没有了兴趣爱好。老人家不像年轻人,思想很执拗,至今也不愿意去改变,做儿女的也无能为力,有时候除了尊重,别无选择。
我的父母没有高学历,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忙碌,也没有太多心思教导我们。父母的教导,更多的是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我们。几个孩子长大后,不说大有出息,却都是心地善良,堂堂正正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父母的勤劳,父母的善良,父母的坚韧等,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有人说父母与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听起来有点忧伤,却是事实。当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当孩子开始外出独立生活,当孩子开始建立另一个家庭,每一个阶段,都注定与父母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不过,人生道路不同,我们的时空依然交集。行走的路上,别忘了停一停,抽出时间关心年迈的他们。
“父母恩,如山高,无私奉献,如水流。”没有任何人,能像父母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父母为我们兄弟姐妹撑起一片天地,让我们健康成长,读书求学,其艰辛,我见证了,也参与了。
现在,父母头上染了白霜,脸上爬满了皱纹,步伐也开始蹒跚。每一次见面,我总感到无比惆怅,那两个让我们仰望的人,渐渐开始脆弱了。也该是时候,让孩子们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地,让父母安享晚年。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影响我最深远的就是父母,他们是我最在乎、最敬重的人。感恩遇见,感谢有你们,我的父亲和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