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故事JM第二十篇文章
位于南澳岛深澳镇总兵府西南二厝仔的山坡上,屹立着几块清朝官员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其中有一块上面篆刻着“梅花村”三个大字,这块石刻上的每个字高40厘米,款字10厘米。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就是当年盛极一时的“梅花村落”遗址。
那个曾经被誉为世外桃源的“梅花村”,到底经历过哪些岁月的洗礼,为什么今天会变成一个荒凉的无人之地?要想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就要从一个名叫陈林每的南澳总兵说起。乾隆十年(1745年),陈林每受朝廷派遣,接任南澳总兵一职,于是他便领着一大家子人来到这里。
他任南澳总兵期间,母亲因为年老病逝,之后陈林每就在总兵府南侧近3公里的山坡上,找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以便来埋葬他母亲的尸体,同时还找来僧尼每日为其诵经超度。根据古代丧礼规则,陈林每还需为母亲戴孝三年,且守孝期间不得离任当前官职。
三年期满后,陈林每又派人在距坟地百米处,动工修建了一座一厅一房二伸手的大宅,赐给一个改姓陈的家奴,以此来守护他母亲的坟地,而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以耕田为生。同时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思念之情,陈林每在坟地附近的石头上刻下“瞻屺(qǐ)”二字。
(梅花村遗址)恰逢陈林每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被派往其他地方出任总兵,而来接手南澳总兵一职的是名叫倪鸿范的福建人。同年,贵州万山人陈廷枚,也被调往南澳当任海防军民同知,以便辅助新任南澳总兵倪鸿范的工作。
在进行交接仪式的过程中,新任南澳总兵倪鸿范,偶然发现总兵府内,某些角落还留有举行丧礼用的白布,心里不由得感到一丝奇怪。于是便在交接仪式过后,询问陈林每缘由才知道,这些白布是祭奠他母亲后,没有清理干净而留下来的。
得知事情原委后,倪鸿范请求上山祭拜陈林每的母亲,但由于他自己将被派往别处任职而不能同往,于是便派手下的官兵与倪鸿范一同前去,此去祭拜的还有我们前面讲到的南澳海防军民同知陈廷枚。
倪鸿范与陈廷枚这两人,平日里都喜欢舞文弄墨,来到这山坡上见此地环境优美,花香鸟语,古梅成林,泉潺不息,百姓安居乐业,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于是他们在祭拜完陈林每的母亲后,两人便在距坟地2米处的巨石上,各自留下了一首古诗,分别为:
新构数橼列帐窝,亭亭石扇墨挥摩。
泉潺不息欢人意,莫羡名山僧刹多。
庚午初春温陵倪鸿范题并书
山势嵯峨石径斜,颠岚翠绕自繁华。
凭临流水情无限,结伴闲行逸兴赊。
庚午初春万山陈廷枚题并书
临走之时,手下人告知倪鸿范,此村落还没有命名。接着倪鸿范用目光扫视了周围一下,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笑容,随即提笔在一块石头上写下“梅花村”三个大字,然后哈哈大笑而去,这就是“梅花村”之名的由来。
(梅花村摩崖石刻遗址)虽然“梅花村”当年盛极一时,且常有当地官员来此踏青,但是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到民国时期“梅花村”仅存三户人家,直到最后一户人家陈青(最早守墓陈姓家奴之孙)移居厦门,这里也变成了无人居住的村落。
当我们再踏近这片地段时,周围都是刺荆、野藤横生,掩盖了进入石刻的道路,显然已经看不到“梅花村”当年的原貌,这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梅花村落”,从此就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这未免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惋惜。
本文为【小岛故事JM】作者版权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感谢合作!
网友评论